2022—2023学年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 1.2.1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课件 (共3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2023学年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 1.2.1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课件 (共35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9.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2-10-18 10:04: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5张PPT)
6点特征表述完整!
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第二章 了解生物圈
你知道野外生活的大熊猫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吗?这些地区的环境有哪些适合大熊猫生活的特点?
想一想,议一议
主要分布在四川西部和北部、甘肃南部、西藏东部及陕西西南部。大熊猫以箭竹等为食,食性单一,这些地区的环境适于大熊猫生活的特点主要是有竹类植物和水源。
环境
生存空间
生态因素
(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和分布的因素)
一、环境中的生态因素
影响小麦生活的生态因素有哪些?
阳光、蚜虫、七星瓢虫、
蜘蛛、温度、水、
土壤、空气、其他杂草、
田鼠、蛇……
找一找
以上这些因素可以怎样进行分类?哪些是生物?
生态因素
(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和分布的因素)
非生物因素:光、水、温度等
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一、环境中的生态因素
韭黄与韭菜
二、非生物因素(光)对生物的影响
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
万物生长靠太阳
公鸡在破晓时打鸣
二、非生物因素(水)对生物的影响
热带雨林生物种类丰富
沙漠多为不毛之地
二、非生物因素(温度)对生物的影响
动物迁徙
新疆的瓜果特别甜
二、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空气
无机盐
非生物因素 常见实例
雨露滋润禾苗壮
朵朵葵花向太阳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判断以下常见实例体现哪一非生物因素
对生物的影响?

阳光
温度
三、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1、捕食关系(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
七星瓢虫捕食蚜虫
猎豹捕食羚羊
啄木鸟吃害虫
(种间关系)
三、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猎豹与鬣狗争夺食物
杂草与水稻
2.竞争关系(相互争夺食物、空间等)
(种间关系)
狮子与老虎竞争领地
三、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3.共生关系
蚂蚁与蚜虫
(种间关系)
珊瑚虫与虫黄藻
三、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蚜茧蜂与蚜虫
蛔虫与人
4.寄生关系(对一方有利,对一方有害)
(种间关系)
三、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4种种间关系)
1
捕食关系
2
竞争关系
共生关系
3
4
寄生关系
三、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1.种内互助
(种内关系)
蚂蚁协作搬运食物
狮子协同捕猎
三、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同种植物争夺阳光、水、土壤中的矿物质等资源
2.种内斗争
(种内关系)
老虎争夺领地
海鸥争夺食物
三、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2种种内关系)
1
种内互助
种内斗争
2
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生物因素 实例
种间关系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猫与体表上以其血液为食的跳蚤
地衣(藻类和真菌的共生体)
种内关系 蜜蜂找到蜜源后,通过特殊“舞蹈”
告知同伴蜜源位置
两只狗争夺一块骨头
判断以下实例体现哪一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捕食
竞争
寄生
共生
种内互助
种内斗争
2.下列生物之间属于竞争关系的是( )
A.兔与草 B.猴子与其身上的虱子 C.羊与兔 D.雄蚁、工蚁和蜂王
课堂检测
c
1.宋代诗人苏轼在《春江晚景》中写道:“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这句诗中描写影响鸭生活的非生物因素是( )
A.光 B.温度 C.水 D.空气
B
生物
环境
影响
生态因素
生物因素
非生物因素
光、水、温度等
种内关系
种间关系
互助、斗争
捕食、竞争、寄生、共生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环境影响生物
四、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1
生物适应环境
在荒漠中生活的骆驼,排尿少,温度达到40.7℃才出汗
生活在寒冷海域中的海豹,皮下脂肪很厚。
荒漠中的植物——骆驼刺,根系非常发达。
四、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1
生物适应环境
枯叶蝶
——拟态
——警戒色


——保护色
蛾类幼虫
2
生物影响环境
蚯蚓可以松土
人类对环境的影响
大树底下好乘凉
四、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生物
环境
适应和影响
影响
生态因素
本节小结
在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漫长过程中,环境在不断改变,生物也在不断进化,适应环境。生物和环境的相互作用共同造就了今天欣欣向荣的生物圈。
科学探究:非生物因素对鼠妇的影响
鼠妇,俗称潮虫。身体略扁、长椭圆形、灰褐色或黑色,在阴暗的角落,例如花园或庭院中的花盆、砖块或石块底下常见。
实验动物
光照会影响鼠妇的分布吗?
1.提出问题:
科学探究:非生物因素对鼠妇的影响
鼠妇在阴暗的角落,例如花园或庭院中的花盆、砖块或石块底下常见,在明亮的地方很少看到。
实验动物
鼠妇适于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光照会影响鼠妇的分布。
2.作出假设:
3.制定计划:
实验思路:设计明暗不同但相通的两种环境,各放入等量的鼠妇若干只,过一段时间后,看两边鼠妇数量的变化情况。
材料用具:10只鼠妇、湿土、铁盘、纸板、玻璃板
实验装置
方法步骤:在两侧中央各放入5只鼠妇。静置2分钟;每分钟统计一次明亮处与阴暗处鼠妇的数量,统计10次,记录数据。
时间(分钟) 环境 2 3 4 5 6 7 8 9 10 11
明亮
阴暗
5.得出结论:
光会影响鼠妇的分布
4.实施计划:
科学探究:非生物因素对鼠妇的影响
6.表达和交流:
做实验,认真观察,如实记录。
讨论、汇报探究结果与结论。
1.单一变量原则
2.平行重复原则
遮光与有光(一组对照)
1.提出问题
2.作出假设
3.制定计划(对照实验:单一变量原则)
4.实施计划
5.得出结论
6.表达和交流
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
(有依据,可检验)
(科学、具体)
(平行重复原则)
探究”水分对鼠妇分布”的影响,以下五种实验方案,哪一种最
科学合理的是( )
A
B
C
D
E
E
课堂检测
1.下列现象中,属于生物对环境适应的是( )
A.大树底下好乘凉 B.地衣加速了岩石的风化
C.沙漠中仙人掌的叶特化成刺 D.蚯蚓的活动使土壤更加疏松
2.下列属于生物对环境影响的是( )
A.人类大量使用煤和石油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增加
B.草原上的动物往往奔跑得快
C.大雁南飞
D.北极熊的体色接近白色
c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