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实验活动3 燃烧的条件课件—2022-2023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共2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七单元实验活动3 燃烧的条件课件—2022-2023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共23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7.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2-10-18 06:39: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3张PPT)
实验活动3 燃烧的条件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学习定位
学习目标
加深对燃烧条件的认识,了解灭火的原理。
实验内容 实验现象
在烧杯中加入热水,并放入一小块白磷。在烧杯上盖一片薄铜片,铜片上 一端放一小堆干燥的红磷, 另一端放一小块已用滤纸 吸去表面上水的白磷, 观察现象
铜片上的白磷燃烧,铜片上的红磷不燃烧,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回归教材
铜片上的白磷 铜片上的红磷 水中的白磷
是否与氧气充分接触 √        
温度是否达到着火点 √        

×
×

铜片上的白磷与红磷的现象对比,能得出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处白磷的现象对比能得出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       。
与氧气接触
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实验内容 实验现象
在烧杯中加入热水,并放入用硬纸圈圈住的小块白磷。用导管对准 上述烧杯中的白磷,通入 少量氧气,观察现象
通入氧气前白磷不燃烧,通入氧气后白磷燃烧
课堂小结




【实验目的】
2、体验实验探究的过程。
1、加深对燃烧条件的认识,进一步了解灭火的原理。
实验活动3 燃烧的条件
【实验用品】
烧杯、镊子、坩埚钳、酒精灯、三脚架、薄铜片、酒精、棉花、乒乓球、滤纸、蜡烛、火柴、剪刀、水等。
【实验内容】
1.用棉花分别蘸取酒精和水,放到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片刻,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通过此实验,可以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蘸有酒精的棉花燃烧起来了,而蘸水的棉花没有燃烧
燃烧需要可燃物
上述实验步骤1中,如果在酒精灯上
加热时间较长,会发生什么现象?
原因是什么?
两个棉球都会燃烧起来;
交流讨论
原因:蘸有酒精的棉花球因酒精燃烧放出的热量传给棉花球,使温度达到棉花的着火点,引起棉花燃烧;蘸有水的棉花球当水分蒸发完后,棉花球暴露在酒精灯的火焰中使温度上升达到棉花的着火点,且棉花球与空气接触,也满足燃烧所需的三个条件,引起棉花燃烧。
2、(1)取一小块乒乓球碎片和滤纸碎片。分别用坩埚钳夹住,放在酒精灯的火焰上加热,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
滤纸碎片和乒乓球碎片都燃烧了。
实验现象:
2、(2)从乒乓球和滤纸上各剪下一小块(同样大小)。分别放在一块薄铜片的两侧,加热铜片的中部,如图所示,观察现象。
刚开始滤纸片与乒乓球片都没有燃烧,加热一段时间后,滤纸片燃烧起来,而此时乒乓球碎片没有燃烧。
实验结论:
燃烧的条件之二是: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木屑先燃烧而煤粉后燃烧,
说明木屑的着火点比煤粉低
2. 如果将实验步骤 2(2)中的乒乓球碎片和滤纸碎片换成木屑和煤粉进行实验,会发生什么现象?说明了什么?么?
交流讨论
3.利用蜡烛和烧杯设计一个简单实验
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
需要氧气
视频:烧不坏的手帕
1.手帕烧不坏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延伸
水汽化吸热,是温度低于手帕的着火点
手帕泡在70%浓度的酒精中,,取出,点燃
酒精的沸点很低,当手帕被“点燃”后,相比于水,酒精很容易从手帕中挥发出来燃烧掉,而大部分水仍然留在手帕上,保护着手帕。(酒精的沸点是78℃,而水沸点的是100℃。)酒精燃烧的过程中,一部分水变成水蒸气,水分蒸发过程中带走很大一部分热量,从而降低了手帕的温度,使其达不到手帕的燃点。
孔明灯
2.孔明灯灯芯燃烧时,火焰温度可达300℃,但纸质灯罩却没有被点燃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热量散失较快使灯罩内温度低于纸的着火点
燃烧的条件:
(1)物质具有可燃性;
(2)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3)可燃物与空气(或氧气)接触;
三个条件必须同时具备,缺一不可。
控制变量法
燃烧的条件探究方法:
小结
1.纸比煤易点燃的原因是( )
A.纸比煤接触空气面积大
B.纸比煤的着火点高
C.纸比煤的着火点低
D.纸比煤的密度小
C
当堂练习
2.森林着火,消防队员开辟“防火隔离带”的目的在于( )
A.降低可燃物的温度
B.隔离空气
C.隔离可燃物
D.开辟运水的道路
C
3.将点燃的火柴竖直向上,火柴不易继续燃烧,其原因是( )
A.火柴梗温度达不到着火点
B.火柴梗的着火点比火柴头的高
C.火柴梗潮湿,不易继续燃烧
D.火柴梗接触氧气少
A
4.小明拿了一瓶汽油,打开盖子放在空气中,他发现,汽油虽然与空气接触,但并不燃烧,请你帮小明分析一下原因( )
A.是液态物质
B.与氧气接触少
C.具有挥发性
D.温度低于着火点
D
5.“魔棒点灯”趣味实验的操作为:取少量高锰酸钾晶体放在表面皿上,在高锰酸钾上滴加2~3滴浓硫酸,用玻璃棒蘸取后去接触酒精灯的灯芯,酒精灯立刻被点燃了。你认为酒精灯能被点燃的主要原因是( )
A.“魔棒”具有神奇的功力使酒精灯点燃
B.高锰酸钾与浓硫酸的混合物能降低酒精灯的着火点,使酒精自发燃烧
C.它们之间发生化学反应,放出大量的热,使温度达到酒精的着火点
D.它们之间发生化学反应,产生大量的氧气,酒精在氧气浓度大的环境中能自发燃烧
C
8.如图将一根铜丝绕成螺旋状网罩罩在一支燃着蜡烛的火焰处,不多久蜡烛火焰熄灭,其熄灭的原因是(  )
A.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 B.清除了可燃物
C.降低了着火点 D.隔绝了氧气
A
9.镁不但能在空气中燃烧,也能在二氧化碳气体中燃烧。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燃烧一定要有氧气参加
B.燃烧反应都属于氧化反应
C.镁等活泼金属着火不能用二氧化碳来灭火
D.镁在空气、二氧化碳气体中燃烧都是放热反应
视频:镁条在CO2中燃烧
A
10.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燃烧的条件。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红磷的着火点为240℃。
(1)H2O2溶液与MnO2接触发生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
(2)向Y型管中挤入H2O2溶液后,观察到导管口开始产生气泡时,烧杯中白磷不燃烧;一段时间后,白磷燃烧,此现象能够证明的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____________。
(3)列举至少一条微型实验的优点:_______________。
2H2O2 2H2O + O2↑
与氧气接触
节约药品(环保)
11.对“高低不同的燃着的蜡烛罩上茶杯后谁先熄灭?”甲同学认为高的蜡烛先熄灭,乙同学认为低的蜡烛先熄灭。
(1)实验中将两支燃着的蜡烛罩上茶杯,一会儿后,都熄灭了。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甲同学认为高的蜡烛先熄灭,理由是:
乙同学认为低的蜡烛先熄灭,理由是:
杯内氧气被消耗,浓度降低至不能支持蜡烛继续燃烧
CO2受热,体积膨胀,密度变小,聚集到集气瓶上部。
产生的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沉入杯底使下层蜡烛火焰先熄灭。
(3)本实验条件下,甲同学的猜想被证明是正确的,同时还观察到茶杯内壁变黑。由此我们可以得到启发:从着火燃烧的高楼房间中逃离,正确的方法是_______。
A.用毛巾捂住鼻子 B.成站立姿势跑出
C.沿墙角迅速爬向门外 D.打开窗户跳出
A、C
12.验证可燃物燃烧的条件。(已知:白磷、红磷的着火点分别是40 ℃,240 ℃。)
①Ⅰ中白磷不燃烧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对比Ⅱ和Ⅲ,可验证燃烧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装置(夹持仪器略去) 步骤及现象
Ⅰ. 将一定量的白磷、红磷分别浸入80 ℃热水中(如左图所示)。白磷、红磷均不燃烧
Ⅱ. 升高右侧漏斗至红磷露出水面。红磷不燃烧
Ⅲ. 升高左侧漏斗至白磷露出水面。白磷燃烧
白磷未与氧气接触
温度需达到可燃物燃烧的着火点
13.用如图S14-2所示装置(夹持仪器略去)研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
实验过程:①通入N2,将W形管右侧部分放入
热水中,a、b处白磷均不燃烧;②通入空气,
a处白磷不燃烧,b处白磷燃烧。
资料:白磷的着火点为40 ℃,P2O5能与H2O反应。
(1)实验过程中,能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的现象是  。
图S14-2
(1)①中b处白磷不燃烧,②中b处白磷燃烧
(2)关于该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填序号)。
A.湿棉花可以吸收白烟
B.烧杯中热水的作用是提供热量
C.②中,a处白磷不燃烧的原因是
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
ABC
14.实验小组同学为验证可燃物燃烧的条件,进行如下实验。
图S14-3
序号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① 铜帽加热后,立即罩在蜡烛火焰上 蜡烛熄灭
② 铜圈加热后,立即罩在蜡烛火焰上 蜡烛继续燃烧
③ 铜圈不加热,直接罩在蜡烛火焰上 蜡烛熄灭
(1)验证可燃物燃烧需要O2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中蜡烛熄灭,②中蜡烛继续燃烧
(2)对比实验②和③,可以得出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  。
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