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5张PPT)
梦游天姥吟留别
核心素养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知人论世,把握诗歌主旨,体会李白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
思维发展与提升:从不同的角度赏析诗歌的语句,多角度把握诗歌的情感主旨,培养发散性思维。
审美鉴赏与创造:学习诗人不与权贵同流合污,追求独立人格的奔放精神。
文化传承与理解:在朗诵中体会诗歌运用比喻、对比、夸张、联想等手法和多变的句式来表达奔放的思想感情的艺术特色,感受天马行空的行文气势,培养丰富的想象能力。
导入新课
他,是中国诗人队伍里的游侠。横扫中原山水大地,狂飙突进。洞庭烟波,赤壁风云,蜀道猿啼,浩荡江河,豪气纵横,灵动飞扬。
他,仗诗走天涯,饮酒闯天下。“盛唐诗酒无双士,青莲文苑第一家”;“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
吐, 就是半个盛唐”。他的豪放旷达无人能及,他的飞逸潇洒无人能比。一挥宽舒袂袖即成一派洪流猛浪。
同学们,你们知道他是谁吗?他就是浪漫主义诗人,被称作诗仙的李白。今天我们学习他的一首游仙诗——《梦游天姥吟留别》。
知识备查
作者介绍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素有“诗仙”之称。盛唐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爱好饮酒、赏月、吟诗、漫游,诗风飘逸奔放、雄奇壮丽。杜甫称他“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李白年轻时,即漫游全国各地,结交名流,希望由布衣一跃而成为卿相,实现“济苍生”“安社稷”的抱负。天宝元年(742),因道士吴筠的推荐,被召至长安,供奉翰林。本想借此施展才能,有所作为,然而很不如意,玄宗只把他看作词臣,并不重用,又受权贵排挤,连玄宗也对他不满。在京仅三年,被“赐金放还”,仍然继续他飘荡四方的流浪生活。
安史之乱发生的第二年,他感愤时艰,曾参加了永王李琳的幕府。不幸,永王与肃宗发生了争夺帝位的斗争,兵败之后,李白受牵累,流放夜郎(今贵州境内),途中遇赦。晚年漂泊东南一带,投靠族叔当涂县令李阳冰,不久病逝。
小结:
1.早年李白有自己的理想抱负,“济苍生”“安社稷”,全国漫游,写诗,造声誉,获得赏识。后被推荐,做翰林供奉。“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但长安的生活,并不如意,一身傲骨,不为权贵所容,放金还乡。
这是一个怀揣理想,马上要实现理想,结果没有实现理想的复杂过程。他失落,他惆怅,他看到社会官场的黑暗,他蔑视权贵。
杜甫晚年凄凉,不仅没有机会施展抱负,甚至一家人过着颠沛流离,异常艰苦的生活。这首诗歌是他真实的境遇,真实的情感表达。
尽管人生境遇不同,但我们看到每首诗歌,都会传递给你作者当时用生命做出的回答。
2.浪漫主义偏向于抒发个人主观情感、心理感受及理想抱负,现实主义则是注重对现实社会生活环境和人们生存现状的描写。
知识备查
背景介绍
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李白奉诏来到京城长安。他本想能够施展才能,有所作为, 但玄宗只把他看作词臣,并不重用。李白不肯与权贵同流合污,又因醉中命宠臣高力士脱靴,得罪京城权贵,受到排挤,使他只居住了一年多便被赐金放还。诗人被赐金放还,离开长安后,先到洛阳与杜甫相会,结下友谊,这时高适也赶来相会,三人聚于山东,不久后,杜甫西入长安,李白要南下吴越故地。这首诗就是他行前写的。政治上的失败使他胸中块垒难消,这首诗便是他的“发愤之作”。
后人对李白诗及其人的评价
以奇文取称--元稹
才大语终奇--钱起
才矣奇矣 --白居易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杜甫
酒入豪胸,七分酿成了月光,剩下的三分啸成了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
--余光中
蜀
长安
齐
吴
越
汉水
梁
宋
返回
第一次漫游:
第二次漫游:
江夏
洞庭湖
庐
山
金陵
扬州
淮南
姑苏
荆门
安陆
襄阳
终南山
洛阳
齐州
镜湖
天姥山
李白一生漫游图
天姥仙山----拨云尖
天姥风光欣赏
天姥入梦
天姥风光欣赏
云海漫漫
天姥风光欣赏
天姥远眺
天姥风光欣赏
瀛洲 天姥
剡溪 渌水
脚著谢公屐 石扉
澹澹 訇然
魂悸
基础字词
yínɡ
mǔ
shàn
lù
jī
fēi
dàn
jì
hōnɡ
1.齐读①段并思考:
既然题为“梦游天姥”为何开篇要“谈瀛洲”
“烟涛微茫”的瀛洲与“云霞明灭”的天姥同样神秘而又美妙。然而瀛洲的“信难 求”让人怯步,而天姥的“或可睹”则成了一种强烈的诱惑。如此以瀛洲陪衬天姥,以虚衬实,不仅给天姥山蒙上了一层神秘美妙的面纱,而且勾起了作者神游天姥的念头。
2.除了瀛洲外,此段中还提到了哪些山 有何用
还提到了五岳、赤城和天台,从而衬托了天姥的雄峻巍峨,进一步勾起了作者神游天姥的强烈愿望。
小结:第一段写入梦之由。
第一段 入梦之由——瀛洲难求,天姥可睹。
诵读并分析②段
或以时间为序,或以地点为序,指出本段共描绘了几幅图景,并用1—2个词归纳每一幅图景的特色。
剡溪美景——1至3句
(飞:夸张,形容心情急切。送:拟人)
天姥奇景——4至10句
(殷:作动词用。栗、惊:使动用法)
洞天仙境——11至13句 烟霞如仙人
梦醒——14至15句
面对现实,作者禁不住长嗟短叹
梦游过程
梦(起) ”飞、送、著、登、见、闻、连、倚、忽”
------急切 兴奋
“青云梯” “见海日” “闻天鸡” ------轻松愉快
梦(境) “熊咆 、龙吟、深林、云雨、霹雳、崩 摧、洞天、霓裳、仙人”
梦(感)惊起长嗟惟失-------惆怅失落
明确:李白借谢灵运来写自己,也表达 了自己要效仿谢灵运寄情山水、鄙弃俗世。
思考:诗人为何提到“谢公”?
谢灵运是南朝时期著名的山水派诗人,他热衷政治仕途,但很不顺利;后来他干脆辞官,领着僮仆门生几百人游山玩水,以排遣政治上的不满。
白昼山中
登临所见: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意象:日出、天鸡、千岩、迷花
特点:壮美
表述:我脚着谢灵运当年特制的登山木屐,径直攀上高耸入云的山阶。半山腰处正遇远方的海面一轮旭日喷薄而出,空中回荡着天鸡高亢的鸣叫。山中万花迷眼,我在奇石间盘旋,不知不觉中暮色降临。这是一幅雄奇壮美的画面,诗人为之迷醉神荡,乐而忘返。
傍晚山中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意象:熊咆、龙吟(殷、栗、惊)云、雨、烟
特点:恐怖
表述:夜来临,熊在咆哮,龙在长吟,震荡着岩石山泉,使幽深的树林战栗,叫层层山巅震惊。乌云低垂,山雨欲来。水波荡漾,烟霭迷蒙。这是一幅惊悚震撼的画面,诗人为之惊悸。
夜晚仙府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意象:霹雳、洞天石扉、青冥浩荡、日月、霓衣、风马、云君纷纷、虎鸾、仙人如麻
特点:欢乐
忽然,闪电划破夜空,惊雷震碎峰峦。神仙洞府的大门在巨声中闪开。洞府里青空寥阔,深不见底,金银台上,日月辉映,金碧辉煌。看谁来了?绚丽的云霞为裳,浩荡的清风作马,云神纷纷降临了。猛虎弹起琴瑟啊,凤鸾驾起了车,仙人济济一堂,直觉得眼花缭乱。这是一幅富丽堂皇、热闹盛大、和乐融融的画面,让人惊叹艳羡,令人神往。表现了诗人极度兴奋愉快的心情。
月夜剡溪
白昼山中
夜晚仙府
恬静幽美
壮观雄奇
惊悚震撼
盛大欢乐
梦游之旅
愉悦神往
迷醉神荡
悸动惊恐
惊叹艳羡
景
境
情
就整体而言,诗人为我们描绘了一个什么样的梦境?诗人的心情如何?
诗人为我们描绘了一个离奇变幻、五彩缤纷的梦境。
诗人徜徉其间,心神完全被奇特之景所吸引, “心颜”大开,幸福无比。
傍晚山中
诗人梦醒后的心情怎样的,从哪些词语中可看出来?
明确:“长嗟”、“惟”、“失”反映了诗人从梦中惊醒后面对着现实时的痛苦惆怅.
【解梦】——分析梦境的情感由来
这个梦境从表层看来,景是虚的,然而我们知道梦某种程度上是现实的折射,反映着人的一种情感需求,比方说《牡丹亭》游园惊梦,比方说庄生梦蝶,你认为,李白何以要用这样一个梦境留别友人,他想表露一种什么样的心绪?
1、梦境中的奇幻壮美是超越于现实的理想世界,是李白心中的“桃花源”。
对理想世界的神往追求正反衬出诗人对现实世界的失望憎恶。
2、梦境暗合了他的人生,这个梦境也可以理解为他原本向往的布衣一日为公卿的理想。他寻梦,带着向往之情来到了长安,也曾得梦,有过类似“仙之人兮列如麻”欢乐的场景,可是最终梦想破灭,他被赐金放还,一切盛大欢乐的场面戛然而止。梦醒了,现实冰冷残酷。
作者借这个梦表达了一种”人生如梦”之感。
1.诗人游的是天姥山,却首先谈瀛洲,有何用意?作者是怎样来表现天姥山的高峻的?
重难点解析
问题探究
【分析探究】①首先用“烟涛微茫”的瀛洲的“难求”来衬天姥山的可睹、可寻,这便是陪衬、铺垫的手法,这使诗一开始就带有神奇色彩。
②作者将天姥山与五岳、赤城、天台进行比照,把其高耸的样子写得淋漓尽致。它纵可连天,横可遮天。
五岳赤城不在话下,万丈天台拜倒脚下。事实上天姥山只不过是浙东一处灵秀之地,与天台并峙,较五岳却是小巫见大巫,这便是用陪衬、夸张的手法营造一个神奇的色彩、神奇的氛围,将我们一步步引向那梦幻的境界。
2.本诗题为“留别”,而作者却花费大量的笔墨来渲染梦境,这表现了什么主题?
【分析探究】李白是通过一个离奇变幻、自由壮伟的极乐梦境来表达自己对自由乐土的向往和对理想境界的热烈追求的。神仙世界的五彩缤纷,反衬出人间社会的极端丑恶,诗人借此表达对黑暗现实的强烈不满和憎恶。诗人认为,神仙世界虚无缥缈难以寻觅,那就在人世间像神仙一样纵情山水恣意游乐吧,决不能“摧眉折腰事权贵”,这表现了诗人蔑视权贵、放达乐观的精神。
3.诗人是如何由现实过渡到梦境,又由梦境过渡到现实的?
【分析探究】从现实到梦境由过渡句“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衔接,既写出梦之所源,又写出了梦之所向。“之”代指越人语,承上;“飞度镜湖”这一神来之笔突出梦境,从而引出下文对梦境的描写。由梦境到现实的过渡句是“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梦境突然消失了,面对现实,作者禁不住长嗟短叹。
辉煌绚丽
神奇壮美
梦中仙境
梦醒了
!
艺术特色:
1、全诗运用对比手法,从现实(浑浊、冷酷)到梦境(美妙、欢乐),又回到现实。
2、大胆的夸张,丰富的想像。
3、语言精炼清新,长短句式参差多变,四言、五言、六言、九言交错运用、节奏有缓有急,富有音乐美,具有极强的表现力。
中心思想
本诗通过梦游仙境,描绘了天姥山的奇景,赞美了仙界的光明美好,表现了诗人鄙弃黑暗现实,蔑视权贵,追求自由的理想。
全诗三节各写何内容?归纳层意。
一、梦游之 由—— 叙述
二、梦游之 景—— 描写
三、梦游之 慨—— 议论、抒情
思 路
梦游天姥吟留别
入梦缘由:
梦中见闻:
梦后感慨
特点:雄峻巍峨
手法:夸张、衬托
想象奇特
进步性
局限性
总 结
一. 全诗脉络:
现实(梦由)—梦幻(梦中)—现实(梦后)
二.感情基调:消极情绪寓于积极豪迈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