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原历史真相 凸显探究细节——《从全球变暖谈起》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知道温度是表示物理冷热程度的物理量,了解日常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
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摄氏温标的刻度方法,会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过程与方法
(3)经历探索温度计结构和改善的完美设计过程,锻炼创造性思维和创造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4)初步认识科技和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的辨证关系,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5)通过探究活动,养成乐于参与实验、探究科技制作等良好习惯.
(6)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及友好协作的良好心理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①通过自己动手实验,学会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物体的温度.
②经历“发明”温度计的完美探究过程,尝试寻求解决疑难的基本方法,勇于创造的思维.
③理解摄氏温度计的分度方法——“等分法”,以及温度计测温原理中的“转换法”和“放大法”.
教学难点:
如何启发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赋予课堂朝气、活力,构建自主性学习的生命课堂.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观察实验法、实验探究法、自主探究法、启发式教学法、阅读法、讨论交流法等
(四)教学教具
演示温度计,带有橡皮塞的小药瓶,饮料管,橡皮泥,烧杯,酒精灯,热水、温水、冷水各一杯,学生用温度计,铁架台,体温计,多媒体设备等
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入新课 温度概念的引入两只烧杯中分别放冷水(冷水足够冷,最好加冰块)和热水(热水越热越好,以不烫手为宜),引导学生进行“冷、热”的体验。 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得出温度的概念。 进行“冷”和“热”的体验,描述感觉。并得出温度的概念: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创设情景,吸引学生注意力,为新课引入做铺垫
实验感知↓发现问题↓引入需要↓布置制 作 ↓设置新疑难↓能力提升↓鼓励评价↓提出新疑↓掌握技能↓拓展课堂↓归纳总结↓ 温度和温度计1.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活动1 凭感觉判断“冷”和“热”生:先把两手分别放入冷水和热水中,停顿一会,再把两手同时放入温水中。师:两手感觉到的冷热程度一样吗?请一位同学作为代表,告诉大家两手的感觉。生:原来在热水中的手感觉凉,原来在冷水中的手感觉热。师:这说明什么问题?生:光凭感觉判断温度不可靠。师:那要知道准确的温度怎么办?生:用温度计测量。2.测量温度的仪器—— 温度计师:为了测量温度,我们需要温度计,那先让我们来制作一支温度计吧。3.自制温度计制作材料:带有橡皮盖的小药瓶、两种不同粗细的的饮料吸管、大铁钉、红墨水。制作方法:小药瓶的橡皮盖上用大铁钉扎一个小孔,将饮料吸管穿过小孔,由于橡皮本身的弹性,扎孔处会和吸管接合紧密(也可以用橡皮泥密封)。将小药瓶内灌满红墨水,再把盖子紧盖在小药瓶上,会有部分红墨水上升到吸管中,形成液柱。使用方法:让学生将自制的温度计模型先放入热水中,再放入冷水中,描述所观察到的现象。师生归纳总结得出:温度计的测量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师:恭喜同学们制作了属于自己的温度计,你们的制作水平足以媲美伽利略当年的制作水平了!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们自己制作的温度计,你们有没有发现什么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此温度计的不足之处。生:没有刻度,无法读数。师:那我们就要给它添加刻度才能测量温度,那怎么添加刻度呢?4.温度计的结构学生自学教材P83页相关内容。明确0℃、100℃和1℃的划分规定——1标准大气压下,纯净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纯净的沸水温度为100℃,在0℃和100℃之间划分100等分,每一等分就是1℃。师: 这种分度方法是瑞典科学家摄尔修斯首先制定的,因此称为摄氏温度,单位用℃表示。读作摄氏度。目前,我国大多数温度计采用的都是此温度标准。那下面,同学们就可以根据此标准给自己制作的温度计标上刻度了。生:好!!! 师:经过同学们的精心制作,温度计模型已制作完成了,那我们能不能用自己制作的温度计来测量温度呢?应该怎么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呢?5.温度计的使用方法教师多媒体展示几种学生易错的温度计使用方法,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说出有何不妥之处?然后师生共同总结出正确的使用温度计的方法,即“二看、一不、四要”:①一看量程,二看分度值;②不要把温度计从液体里拿出来读数;③会选:选择恰当量程的温度计。温度计的量程是指它能测量的温度范围,如果待测物体的温度超出这一范围,不但测不出温度值,而且还可能损坏温度计。例如使用最大测量值为102℃的温度计去测量火焰的温度,由于温度计内液体过度膨胀会使温度计炸裂。④会测:温度计的液体泡要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还不能与杯底、杯壁接触,否则测量结果不准确。⑤会读:要将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一段时间,等待温度计的液面稳定后,不再上升或下降时再读数,读数时视线应与温度计的液柱上表面相齐平,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液体而读数。⑥会记:做好读数的记录。记录时要写上单位,对估计值不作过高要求。 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物体温度 师:同学们已经知道知道如何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了,下面我们就来实践一下吧。 ①学生测量温水和冷水的实际温度;记录在数据表格里。测量完成后:②教师多媒体展示日常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师:刚才同学们在读数时有一个细节做的很好,没有把温度计拿出来读数!但是,在医院里,护士为我们量体温时并不是这样,而是把温度计从我们身体里拿出来,然后再读数,这是怎么回事呢?7.体温计多媒体展示体温计的构造图,并布置学生观察比较常用温度计和体温计的不同。(再展示实验室温度计结构图)提示学生注意观察:(1)测量范围一样吗?(2)分度值一样吗?谁更加精确?(3)玻璃泡和玻璃管的连接处一样吗?总结:①体温表使用的液体是水银,一般温度计使用的是水银、煤油和酒精。②体温表的量程是35℃—42℃,符合人体温度的变化范围,而一般温度计的量程范围比较大。③体温表的分度值是0.1℃,比一般温度计的分度值(1℃)要小,这是因为体温表的玻璃管内径更细。④体温表的截面是三棱型,眼睛对着其中一条楞观察液柱时,可看到液柱放大的虚像。⑤体温表玻璃管下端设计的“缩口”保证了体温计离开人体后,温度值不变,可离开人体读数,比较方便,但使用之前要用力向下甩才可使液柱下降。 讲解活动要求,布置活动,来回巡视 提问鼓励不同小组的学生采用不同粗细的饮料吸管制做温度计模型。并让不同小组将他们的温度计模型放入同一杯热水中展示,经过对比学生就会发现:相同情况下,吸管越细,液柱上升或下降得越明显,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温度计模型中的“放大法”思想,也为下面体温计的学习打下基础。多媒体展示伽利略温度计讲解、设问引导学生自学,解释划分规定真诚赞许,鼓励评价提问,引出温度计的使用方法组织学生参与实验活动,并提醒学生注意:①先估计水的温度,再用温度计进行实际测量。②实验时,要注意轻拿轻放,保护仪器,实验后,要及时整理好仪器,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师生归纳总结实验室温度计与体温计的不同之处。 参与实验,感知物体的冷热程度 回答思考:液柱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液体温度计的测温原理是什么?并总结出:液体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来测量温度的。参与制作,发现问题思考并回答老师的提问自主学习听讲,了解温度计的历史根据摄氏温标对制作的温度就进行刻度标记归纳知识点实验测量,观察、记录观察、归纳、总结 师问生答,交流互动。心里沟通,构建和谐课堂,为引导学生全面主动参与互动奠定基础 从实际需要出发引入温度计总结一般性方法…转换法。初步体验转换法在实际中的应用回顾历史启发联想,培养发散思维引出温度计构造和刻度方法的教学。创设情景,走向高潮 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真正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完美结合。
课堂小结 师生结合板书共同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内容
课堂练习 见多媒体投影屏幕
布置作业 完成课本P86:1—5题
板书设计
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设计的指导思想:以学生为本,教法、学法上力求创新,充分利用课程资源发展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力。教学内容在互动过程中自然“生成和生长”,赋课堂以生命,促进课堂教学新生长。
本节教学结构由三板块组成:第一是“热身板块”,通过温度感知实验创设情景、点燃学生激情,引导学生进入“状态”,为新课教学作热身铺垫。第二是“设计制作板块”,经历温度计结构、原理的探究,从需求出发,逐步改善温度计的结构,抽象出物理学的重要研究方法,“转换法”、“放大法”,巧妙实现知识技能的迁移,置学生以工程设计师的身份,激活课堂,使学生在紧张、兴奋、愉悦、的氛围中大显身手,培养个性和创造力。第三板块是“应用板块”,经历亲手实验,归纳出温度计的使用要点,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三个板块层次分明、相得益彰,重在方法的提练,过程的探索,情感的点击,知识的生成。创新地激活了本节课,给课堂堂赋予灵魂和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