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张PPT)
秦王嬴政,即秦始皇,他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地主阶级政治家。
古风
唐·李白
秦王扫六合,
虎视何雄哉!
挥剑决浮云,
诸侯尽西来。
第三单元 ·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9课 秦统一中国
人民教育出版社 七年级 | 上册
课程标准 通过了解秦的统一、陈胜和吴广等领导的秦末农民起义、西汉“削藩”和尊崇儒术,知道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建立和早期发展的过程。
学习目标 1.知道秦灭六国的基本史实;识记秦巩固统一的具体措施。
2.理解秦统一中国的历史意义及秦朝创立制度对中国的深远影响。
3.认识统一是中国历史的主流,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树立维护国家统一的坚定信念。。
学习任务清单:
请同学们带着下列问题阅读教材第44-49页内容,并在书中作出标注:
1.说出秦灭六国,统一全国的时间及历史意义?想一想,为什么完成统一大业的会是秦国?
2.了解秦朝创立的中央集权制度的内容。
3. 统一后的秦朝采取了哪些巩固统一的措施?
第三单元:秦汉时期
(1)人民希望结束战乱,过上安定的生活。
(2)秦国通过商鞅变法,具备了统一六国的条件。
(3)嬴政重用人才。
秦灭六国
材料一: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此所谓率土地而食人肉,罪不容于死。——《孟子·离娄章句上·第十四节》
材料二:(新法)行五年,秦人富强,行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史记》
材料三:秦王嬴政任用许多能干的人。李斯原来是楚国一个布衣(平民),被嬴政拜为客卿。王葛是秦国名将,嬴政因未采纳王翦的建议,伐楚失败,就亲自到王翦家,当面检讨。 --摘编自《秦始皇全传》
思考:结合上述材料分析,秦国为什么能从战国七雄中脱颖而出,完成统一大业?
前230年灭韩
前225年灭魏
前228年灭赵
前223年灭楚
前222年灭燕
前221年灭齐
秦
楚
齐
韩
赵
魏
燕
寿春
临淄
邯郸
大梁
郑
蓟
勃
海
海
东
河
水
水
汾
咸阳
秦
策略:远交近攻
秦灭六国
看
图
学
史
秦灭六国
秦的统一有何历史意义?
秦统一之前的战国
公元前221年的秦朝
【历史意义】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确立中央集权制度
材料一:秦始皇结束了中华大地列国纷争数百年的分裂局面,实现了国家的统一而名垂青史;他所主持设计的皇帝制度,影响了中国几千年。家喻户晓的秦始皇是东方世界的凯撒大帝或拿破仑,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征服者”之一,他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为巩固中国统一所采取的一系列重要举措,不仅给中国,也给世界留下了难以估量的丰厚遗产。
——摘编自纪录片《秦始皇统一》解说词
思考:秦朝实现统一后,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创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阅读教材第二目,结合《秦朝的政治建制示意图》完成下列表格填写。
最高统治者
中央政府
地方政府
皇帝
太尉
丞相
御史大夫
郡(守)
县(令)
确立中央集权制度
材料二 :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
——《史记·秦始皇本纪》
思考:据材料二,秦始皇认为天下战斗不休是哪一制度造成的?为改变这一局面,秦始皇在地方管理上建立了什么制度?
材料一 :丞相绾、御史大夫劫、廷尉斯等皆曰: “……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臣等昧死上尊号,王为泰皇。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曰朕。”王曰:“去泰,著皇,采上古帝位号,号曰皇帝。
——《史记·秦始皇本纪》
思考:结合所学知识说出材料一中出现的中央机构主要官员及其职责?材料中划有横线的语句体现了秦始皇拥有怎样的地位?
材料三 :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意见,废古封国制……取代了以血缘关系为本位的地方政权,这是地方政权封建化的主要标志。—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思考:材料三中秦朝在地方上推行的这一制度对此后我国历代王朝的发展起到了什么作用
看
图
学
史
郡县制与分封制相比,它有哪些进步性?
确立中央集权制度
战国时,有个秦国人在国内做了一条长裙。她去齐国旅游的时候又叫齐国的裁缝做同样尺寸的裙子,取货时发现:竟然是超短裙!付款时裁缝又拒收她的圆形货币而要她付刀币。最后她不愿意要这条裙子了,打算退货,裁缝让她填一份文书。结果她突然发现自己变成‘文盲’了,因为文书上的文字她一个都不认识。
请问:为什么会出现上述情况?会有哪些危害?
尺寸不统一
货币不统一
文字不统一
巩固统一的措施
情
景
再
现
战国时期,各国都有自己的货币,度量衡和文字。秦统一全国后,如果继续保留各诸侯国的制度,必然会给赋税的征收和贸易以及文化交流带来不便。
1.文化:统一文字
巩固统一的措施
马
安
统一文字,制定规整的小篆,作为通用文字颁行全国。
文字的统一,使政令能够在全国各地顺利推行,也使不同地域的人民能够顺畅沟通,有利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2.经济:(1)统一货币
燕齐 刀币
楚 蚁鼻钱
赵魏韩 布币
巩固统一的措施
废除六国货币,以秦国的圆形方孔半两钱作为标准货币,在全国流通。
改变了以往币制混乱的状况,有利于国家对经济的管理,促进各地经济的交流。
2.经济:(2)统一度量衡
度:长度单位
秦一尺约23.1cm
量:容积单位
秦一升约202ml
衡:重量单位
秦一斤约为今250g
巩固统一的措施
以秦制为基础,统一度量衡制度,所有度量衡用器由国家统一监制。
度量衡的统一,便利了经济的发展。
3.交通:统一车轨,开凿灵渠
秦皇古道
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并修筑贯通全国的道路,是秦朝的陆路交通四通八达。
巩固统一的措施
沟通了湘江和漓江,便利了南北的水运交通。
4.军事:北击匈奴,修筑长城
辽东
临洮
巩固统一的措施
秦始皇派大将蒙恬北击匈奴,并修筑长城。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这就是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
南海
东海
长城
陇西
秦
的
疆
域
巩固统一的措施
材料一 :从公元前230年起,秦国只用了十年时间,就完成了了“六王毕,四海一”的伟业。……在建立起统一国家行政管理制度的秦始皇,又分别从政治、经济、文化各个方面,推行了巨大的统一工程,铸就了中国古代大一统制度的雏形。秦统一中国的意义,并不仅仅在于当时消除了国家分裂的局面,关键在于它找到了一套大一统制度,并使其成为中国古代社会长期有效的一套规则,使整个中国达到了空前的统一和繁荣。
——摘编自杨松华《大一统制度与中国兴衰》
统一中国
秦统一中国
巩固统一
统一条件
统一过程
秦朝疆域
政治
文化
经济
交通
统一意义
军事
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统一文字
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
统一车辆和道路宽窄;
开凿灵渠
北击匈奴;修筑长城
课堂小结
第9课
1.在烟波浩渺的历史长河中,许多帝王为民族统一作出了贡献。其中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的皇帝是( )。
禹 B. 启 C. 秦始皇 D. 汉武帝
2. 1973年,在威海市发现了一个秦代铁权,上有铭文“廿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百姓)大安,立号为皇帝,乃诏丞相状(指隗状)、绾(指王绾),法度量则不壹(统一),嫌疑者皆明壹之。”从这篇铭文中可以得到的正确信息是( )
①统一了六国 ②确立了皇帝称号③统一了度量衡 ④开凿了灵渠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3.下图是四方古印文,联系秦朝的历史,我们能够得出的结论是( )
①秦朝创立皇帝制度
②秦朝在中央设立丞相、御史大夫等职
③秦朝在地方推行分封制
④秦朝统一了文字,并以隶书刻印
A. ①②④ B. ②③④ C. ①② D. ①②③④
随堂演练
第9课
4.有网友评价秦始皇:“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吞并八荒,六合一统,千古一帝,夺万世之潇洒。”该网友评价的主要是秦始皇哪一方面的功绩( )
A. 开始启用“皇帝”称号 B. 修筑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
C. 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 D. 建立首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制国家
5.我们获取历史信息,会有“事实的陈述”和“评论意见”。下列不属于“事实的陈述”的是( )
A. “及秦之季世,焚诗书,坑术士。”
B. “秦有陇西、北地、上都,筑长城以拒胡。”
C. “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
D. “(秦皇帝)并吞战国,海内为一,功齐三代。”
6.秦始皇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统治者中的一位杰出人物。下列与秦始皇有关的是①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②首次采用“皇帝”称号
③开创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 ④实行分封制
⑤统一文字 ⑥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A. ①②③④⑤⑥ B. ①②③⑤ C. ①②③④⑤ D. ①②③⑤⑥
随堂演练
历史回望:
奠定统一基业,开创华夏千秋新局
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以来诸侯割据混战的局面,开创了统一的新局面。自秦统一后,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虽然有的时期出现了割据状态,但统一始终是历史的主流。在中华民族历史记忆的长河中,秦朝已灰飞烟灭,渐行渐远,然而,秦朝时形成的大一统的思想却深入人心。此后,统一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成为中华民族永不磨灭的历史印记,成为中国人民永恒不变的历史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