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地表形态的变化同步课时训练(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2.2地表形态的变化同步课时训练(解析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09.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10-18 06:57: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2地表形态的变化
【基础练习】
1.海枯石烂,意思是海水干涸、石头腐烂,形容历时久远,比喻坚定的意志永远不变。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引起“海枯”发生的作用力是( )
A.内力作用 B.外力作用 C.岩浆活动 D.变质作用
(2)导致“石烂”的作用力是( )
A.地壳运动 B.冰川侵蚀 C.风化作用 D.搬运作用
(3)导致“石烂”的能量来源是( )
A.地球内部热能 B.太阳辐射能 C.重力势能 D.核聚变放射能
2.下图为全球板块分布的局部示意图。读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甲、乙两陆地分别属于( )
A.欧亚板块、非洲板块 B.印度洋板块、非洲板块
C.非洲板块、太平洋板块 D.美洲板块、欧亚板块
(2)M、N两处板块边界类型分别是下图中的( )
A.①②B.②③ C.①④ D.②①
3.抛物线状沙丘是常年在单向风或近似单向风的作用下形成的一种风积地貌。沙角指向上风向,轮廓呈抛物线状。下图为巴丹吉林沙漠南缘某抛物线形沙丘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示地区的主导风向是( )
A.东南风 B.西北风 C.西南风 D.东北风
(2)该抛物线状沙丘中以堆积作用为主的部位是( )
A.甲、乙 B.丙、丁 C.甲、丁 D.乙、丙
【能力提升】
4.“碛”表示沙、石等搬运颗粒物。下图为某外力作用示意图。读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外力作用是( )
A.风力 B.流水 C.冰川 D.海浪
(2)对该外力作用的沉积特征及主要影响因素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沉积较集中 温度 B.沉积较集中 速度 C.沉积较分散 地形 D.沉积较分散 地质
5.浮来山又被称为浮来峰、飞来峰,有人用推覆构造来解释其成因。推覆构造是一种岩层位移很大的断层构造,其上盘岩层自远处推移而来,上覆于相对停留在原地的岩块之上。读推覆构造示意图(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岩层按照年龄由新到老排列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③②④① C.②④③① D.①④③②
(2)据材料推断浮来山的形成过程是( )
A.外力侵蚀—水平挤压—断裂下陷—推移上覆
B.水平挤压—岩层断裂—推移上覆—外力侵蚀
C.水平挤压—断裂下陷—推移上覆—地壳上升
D.推移上覆—水平挤压—岩层断裂—断块抬升
6.读下列所示的地质构造或地貌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各图所示意的地质构造或地貌景观中,主要由于内力作用形成的是( )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2)上面四幅图哪个是典型的风力地貌( )
A.① B.② C.③ D.④
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澳大利亚黄金海岸位于东海岸中段,由一段南北延伸约42千米、10多个连续排列的优质沙滩组成,是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特威德河口位于黄金海岸南部,是重要的避风港。20世纪60年代,当地在特威德河河口修建了两座堤坝,试图阻止河口沙坝的形成,该措施取得了短暂的成功,但一段时间后又重新形成新的拦门沙坝,与此同时,黄金海岸的泥沙冲淤平衡也被破坏,海岸遭受侵蚀。为此,当地投资建设了一个“泥沙搭桥”工程,通过抽沙泵和输沙管道从特威德河口将泥沙输送到黄金海岸。下图示意黄金海岸及特威德河口堤坝位置。
(1)推测当地修建堤坝以阻止形成河口沙坝的地理依据。
(2)分析特威德河口修建堤坝后黄金海岸遭受侵蚀的原因。
(3)说明“泥沙搭桥”工程所起的作用。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1)A(2)C(3)B
解析:(1)“海枯”是内力作用中的地壳运动导致的。
(2)“石烂”主要是外力作用中的风化作用导致的。
(3)“石烂”是典型的外力作用引起的,其能量来源为太阳辐射能。
2.答案:(1)A(2)D
解析:(1)甲陆地位于欧亚大陆,属于欧亚板块;乙陆地位于红海以西的非洲大陆,属于非洲板块。
(2)红海所在地区板块向两侧张裂,其所处的板块边界类型为生长边界;地中海位于板块的碰撞挤压地带,其所处的板块边界类型为消亡边界。
3.(1)答案:B
解析:据图文材料:抛物线形沙丘的两角指向上风方向,根据抛物线形态,结合指向标,该地常年盛行西北风,B正确。A、C、D选项错误。
(2)答案:D
解析:抛物线形沙丘中以堆积作用为主的部位是背风面,图中的乙、丙在脊线前方,背风堆积为主。甲丁在迎风面,侵蚀为主;A、B、C选项错误。D正确。
4.答案:(1)C; (2)A
解析:(1)本题考查外力作用的相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流水沉积、风力沉积和海浪沉积地貌均具有分选性,颗粒大、比重大的先沉积,颗粒小、比重小的后沉积,而冰川沉积形成的冰碛地貌杂乱堆积。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
(2)本题考查外力作用的相关知识。读图可知,图中堆积地貌不具有分选性,沉积较集中,属于冰川堆积地貌,冰川在温度升高条件下融化堆积。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
5.答案:(1)C(2)B
解析:(1)首先要理解推覆构造的概念,然后以图中黑色岩层为参照岩层进行岩层新老关系的推断。在没有发生水平挤压时,较老的岩层在下,较新的岩层在上。最上面的②岩层最新,最下面的①岩层最老,黑色岩层之上的④岩层要比黑色岩层之下的③岩层新。
(2)根据地质构造推断,该地岩层先是经历了水平挤压并发生了断裂,之后左侧岩块在相对运动中推移到右侧岩块之上,经过漫长时间的外力作用,上覆岩块中破碎的部分被侵蚀掉了,剩下了孤零零的浮来山。
6.答案:(1)C; (2)B
解析:(1)本题考查主要地貌类型的相关知识。图示的地质构造或地貌景观①②③④分别为褶皱、风蚀蘑菇、河口三角洲和断层,主要由于内力作用形成的是①褶皱和④断层。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
(2)本题考查主要地貌类型的相关知识。读图判断,①为褶皱,由地壳受挤压弯曲变形形成,属于内力作用;②为风蚀蘑菇,由风力侵蚀形成,属于外力作用;③为河口三角洲,由流水沉积作用形成,属于外力作用;④为断层,由岩层受挤压断裂并发生错动位移形成,属于内力作用。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
7.答案:(1)堤坝约束河水,抬高河流水位,提高河水流速,减少泥沙沉积;堤坝向海中延伸,堤坝出口处水深增加,海水运动较强,不利于泥沙沉积。
(2)沿岸流挟带泥沙北上,受堤坝阻挡,在堤坝附近淤积;黄金海岸泥沙来源减少,泥沙堆积速度小于海水侵蚀速度。
(3)为黄金海岸补沙,维持泥沙冲淤平衡,减轻海岸侵蚀;泥沙向北输送,减少特威德河口的泥沙淤积,利于航运。
解析:(1)地理依据:河口处由于地势较为平坦,一般流速较慢,且受太平洋海水的顶托作用,泥沙逐渐在海岸堆积,形成河口沙坝。因此修建堤坝,堤坝向海中延伸,出口处水深加大,海水运动较强,不利于泥沙沉积,也可以加快河水流速,阻止形成河口沙坝。
(2)结合沿岸流的方向,可知南部修建的堤坝截断了沿岸流挟带的大部分泥沙,导致黄金海岸泥沙来源减少,泥沙堆积速度小于海水侵蚀速度,海岸遭受侵蚀。
(3)黄金海岸由于泥沙堆积减少,不断退缩,因此需要采用“泥沙搭桥”工程,将泥沙重新补充到黄金海岸,重新实现黄金海岸的冲淤平衡;泥沙向北输送,减少特威德河口的泥沙淤积,利于航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