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自然环境的整体性—2022-2023学年高二地理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同步课时训练
【基础练习】
1.20世纪30年代,美国中西部大草原过度开垦、过度放牧,造成“黑风暴”现象频繁出现,对美国造成了巨大影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黑风暴”现象出现的直接原因是( )
A.植被遭到破坏 B.地下水水位下降 C.降水异常减少 D.温室效应加剧
(2)“黑风暴”现象对我国北方农业发展的启示是( )
A.禁止耕作,维持土地生态系统的平衡 B.深翻扩耕,充分挖掘土地的生产潜力
C.施用绿肥,提升土壤肥力 D.退耕还林还牧,优化农业生产结构
2.人类活动会导致某些自然要素的变化,进而带动其他要素的变化,其中水是比较容易受人类影响的自然要素。结合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判断方框Ⅰ、Ⅱ、Ⅲ、Ⅳ相应内容的排序,正确的是( )
①土壤水增多
②库区蒸发量增大
③蒸腾加强
④植被覆盖率增大
A.①④②③ B.①③②④ C.②④①③ D.①④③②
(2)图中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体现了地理环境的( )
A.区域性特征 B.整体性特征 C.差异性特征 D.不稳定性特征
3.下图为湖泊演变为陆地的过程示意图。读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湖泊演变为陆地的正确顺序是( )
A.③④①② B.①②③④ C.②④①③ D.③①④②
(2)湖泊演变为陆地的过程体现了地理环境的( )
A.区域性 B.整体性 C.差异性 D.开放性
【能力提升】
4.黄山市某地种植菊花的经济效益高,当地农民便开垦坡地种植菊花,从而出现了较严重的生态问题(如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地植被遭到破坏,导致水土流失严重,这体现了( )
A.同一区域地理要素相互制约的关系 B.不同区域之间地理要素相互制约的关系
C.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 D.一个区域的变化影响到另一个区域
(2)若此种活动不加以限制,而任由其发展,则最可能直接导致该地区( )
A.植物蒸腾作用增强 B.降水量增多
C.地表径流变化增大 D.地下径流增多
5.我国西北地区生态环境十分脆弱。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从地理环境整体性分析,下列地理现象中与我国西北内陆景观不相符的是( )
A.气候干旱,降水较少 B.化学风化微弱,物理风化剧烈
C.流水侵蚀显著,风力侵蚀微弱 D.植被稀少,土壤瘠薄
(2)青海、内蒙古、甘肃等地大量挖掘“发菜”“甘草”,导致植被破坏,环境恶化,反映了( )
①地理环境具有整体性
②地理环境具有差异性
③陆地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影响
④某一要素的改变将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态的改变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6.读某大陆海岸变迁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引起图中地表景观变化的根本因素是( )
A.地表形态变化 B.大气环流 C.海陆变迁 D.人类活动
(2)图示地理环境的演化过程主要体现了( )
A.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B.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C.地理环境的稳定性 D.地理环境的复杂性
7.下图为世界某区域图,图中阿姆河沿岸是世界上重要的棉花种植区之一。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分析图示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
(2)运用自然环境整体性原理,分析图中棉花种植区水资源利用不当对自然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
(3)运用自然环境整体性原理,说明咸海面积萎缩对周围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1)A(2)D
解析:(1)“黑风暴”现象是由人类不合理的活动使地表失去植被保护,地表沙土在风力的吹拂作用下而形成的。
(2)美国的“黑风暴”现象对我国北方农业发展的启示是,在农业生产过程中,要保护好自然植被,对于过去存在的滥垦、滥耕现象,要及时退耕还林还牧,同时根据地域情况不断优化生产结构。
2.答案:(1)A;(2)B
解析:(1)根据图中箭头指向,修建水库可以导致①土壤水增多和②库区蒸发量增大,而库区蒸发量增大可以导致水库周围降水增多,则可知方框Ⅰ为①土壤水增多,方框Ⅲ为②库区蒸发量增大,水库周围降水增多可以使得④植被覆盖率增加,即方框Ⅱ为④植被覆盖率增加,A正确。
(2)图中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一个要素的变化会引起其它要素的变化,这种关系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3.答案:(1)A(2)B
解析:(1)湖泊演变为陆地的过程:湖泊深度越来越浅,水域面积越来越小,湖泊对气候的调节作用越来越微弱,气候变得越来越干燥,相应的土壤、水文条件发生变化。据此并结合四幅图可知湖泊演变为陆地的正确顺序是③④①②,故选A。
(2)该演变过程是生物因素发生了变化,水文、地形等因素也随之发生改变,最终导致环境整体发生变化。故湖泊演变为陆地的过程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
4.答案:(1)A(2)C
解析:(1)某一区域植被遭到破坏,导致该区域水土流失严重,这体现了同一区域地理要素相互渗透、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A正确。
(2)植被遭到破坏,导致该地区植物蒸腾作用减弱,降水量出现减少的趋势,下渗减弱,地下径流减少,地表径流变化增大。
5.答案:(1)C;(2)C
解析:(1)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干旱、多大风,风化、风蚀作用强烈,植被稀疏,土壤贫瘠。
(2)挖掘发菜、甘草,导致地表植被破坏,土地退化,反映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
6.答案:(1)A; (2)B
解析:(1)由图示演变过程可以看出,该地的大气环流形式没有变化,海陆分布状况没有发生变化,但地表形态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2)由于地形的隆起,该地出现了迎风坡与背风坡的差异,从而导致该地植被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这个过程主要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7.答案:(1)该地区深居内陆,距海洋遥远,降水稀少,形成干旱的温带大陆性气候;河流多为内流河,径流量小;湖泊多为咸水湖;植被以草原、荒漠为主,且具有耐旱的特征;土壤发育差,以荒漠土壤为主;动物种类少,耐饥渴能力强。
(2)自然环境是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形成的一个整体。在内陆干旱区,上、中游大量引水灌溉,会造成下游河、湖水量减少或干涸;地下水水位下降,部分植被会枯死;生物栖息地可能变得破碎,甚至消失;土地荒漠化面积扩大等。在大中型灌区,灌溉不当可能会引起地下水水位上升,造成土壤盐碱化加重。
(3)自然环境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特点,咸海面积缩小,会使周围气候更加干旱,沙尘增加,土地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农业生产的自然环境恶化等。
解析:第(1)问,结合经纬度、河流与湖泊分布状况,可知图示功区位于中亚地区。该区域的自然环境特征主要从气候、土壤、植被和河流等方面分析。第(2)问,本问主要从水资源利用不当对植被、土壤、地下水、湖泊以及河流水量等产生的不利影响方面分析。第(3)问,分析咸海面积萎缩对周围地区土地、生物以及农业生产造成的影响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