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课件(共1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课件(共19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10-18 14:56: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9张PPT)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历史背景
1、政治方面:[1] 新生的中华民国很快陷入政治混乱的局面之中
2、思想文化:[1]一部分知识分子认识到:必须进行一场思想文化上的革新运动
[2] 北洋军阀推行尊孔复古的逆流。
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新青年》
北京大学
蔡元培、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
民主和科学
开始标志
代表人物
指导思想
主要阵地
主要阵地
《青年杂志》和《新青年》
陈独秀
鲁 迅
胡 适
李大钊
两面旗帜
民主
科学
主要阵地
《新青年》和北京大学
思想自由
兼容并包
北京大学为何成为新
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
北京大学红楼
(20世纪初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
二、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与意义
1.新文化运动内容
旧道德: 指以孔子为代表的的儒家传统道德和文化。
新道德:指资产阶级的道德,追求个性解放、男女平等。
五常——仁、义、礼、智、信
君为臣纲
父为子纲
夫为妻纲


思考:什么是新道德?
什么是旧道德?
(1)、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
1915年 中国
NEWS
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鲁 迅
“横眉冷对千夫指”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翻译家和新文化运动的奠基人。
青年时代受进化论思想影响。1902年留学学医,后来弃医从文,企图用以改变国民精神。1909年回国,先后在杭州、绍兴任教。辛亥革命后,曾任南京临时政府和北京政府教育部员等职,兼在北京大学、女子师范大学等校授课。
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为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对人吃人的制度进行猛烈地揭露和抨击,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毛泽东曾评价:“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
影响:
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解放;
1915年 中国
NEWS
陈独秀
终身以“新青年”自居
陈独秀(1879年10月9日-1942年5月27日),原名庆同,安徽怀宁(今安庆)人。早年参加辛亥革命,是新文化运动的先驱,文艺理论家、教授。
1915年创办《青年杂志》。1917年2月发表《文学革命论》,提出文学革命“三大主义”。以后几年陆续在《新青年》上发表《复辟与尊孔》、《偶像破坏论》等著名文章。
中国近现代史上伟大的爱国者、伟大的革命家与改革家、伟大的民主主义者、伟大的启蒙思想家。他是新文化运动的发起者,是20世纪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的倡导者。
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2)提倡民主与科学
1915年 中国
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科学
拿什么拯救您,我的祖国?
赛先生
资产阶级的民主制度和资产阶级的民主思想
德先生
民主
Democracy
自然科学法则、科学精神、科学方法
Science
影响:
使民主和科学思想得到弘扬,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科学的发展;
胡适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陈独秀
《文学改良刍(chú)议》
1917年《文学革命论》
(3)文学革命是新文化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提倡用白话文取代文言文
推倒陈腐、雕琢、艰涩的旧文学
建设新鲜、平易、通俗的新文学
影响:
树立了新文学的典范,有利于文化的普及和繁荣。
新文化运动“新”在哪里?
“新”在于其对封建正统思想的冲击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二、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与意义
3.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
①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
②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
③为五四运动起到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
④尽管新文化运动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带有一定的片面性,但它仍然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性质)。
我们应该怎样对待中国传统文化
对中国传统文化,要全面认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它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体现时代性
学习情况汇报
1、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2、内容:(1)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
(2)提倡民主与科学;
(3)是一场文学革命;
3、影响:(1)性质: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3)局限性: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有一定的片面性。
(2)积极性::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做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
背景
开始标志:
代表人物:
宣传思想:
主要阵地:
中国近代学习西方的历程
先进技术
政治制度
思想文化
魏源 李鸿章 康有为 孙中山
“自强”、“求富”
维新变法
民主共和
师夷长技以制夷
民主科学
陈独秀
挽救中国
练习
1、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是( )
A、《敬告青年》 B、《每周评论》
C、《新青年》 D、《民报》
2、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是(  )
 ①李大钊 ②陈独秀 ③鲁迅 ④胡适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④
C
D
3、新文化运动中,陈独秀提出的民主 和科学的口号,其中“民主”的含义是 ( )
A、三民主义的“民权思想” B、无产阶级的民主政治
C、资本主义的自由平等思想 D、资本主义政治制度
4、这一时期“科学”的呼声响彻云霄,仅以“科学”命名的杂志达70余种,卷入这一科学浪潮的刊物更有数百种之多。这一时期是(   )
A、洋务运动时期 B、戊戌变法时期
C、辛亥革命时期 D、新文化运动时期
C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