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6张PPT)
化学探究离我们远吗?
化学探究就在我们身边!
化学探究的一般程序是怎样的呢?
提出问题
猜想假设
设计方案
进行实验
获得结论
反思评价
表达交流
第二节 体验化学探究
一、化学探究的程序
提出问题
猜想假设
设计方案
进行实验
获得结论
反思评价
表达交流
收集证据
探究外焰温度最高
火柴梗
二、关于蜡烛燃烧的探究:
1、探究蜡烛燃烧外焰温度最高:
操作:取一根火柴梗,迅速插入蜡烛的火焰中,约1秒后取出。
现象:火柴梗与外焰接触部分最先炭化而变黑
结论:外焰温度最高
原因:外焰与氧气接触最充分。
应用:加热时,要用外焰加热。
探究蜡烛燃烧有水生成
2、探究蜡烛燃烧有水生成:
操作: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的烧杯。
现象:有水雾出现。
结论:蜡烛燃烧有H2O生成。
探究蜡烛燃烧有二氧化碳生成
3、探究蜡烛燃烧有二氧化碳生成:现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结论:蜡烛燃烧有CO2生成。
归纳:
蜡烛燃烧的文字表达式:
石蜡 + 氧气 水 + 二氧化碳
点燃
探究蜡烛要先气化,再燃烧
尖嘴玻璃管
坩埚钳
4、探究蜡烛要先气化,再燃烧:
操作:在尖嘴处点燃。
现象:从烛芯处导出的气体能够燃烧。
结论:蜡烛燃烧时,要先气化,再燃烧。
探究蜡烛要先气化,再燃烧
探究蜡烛熄灭时的白烟是石蜡固体小颗粒
5、探究蜡烛熄灭时的白烟是石蜡固体小颗粒:
操作:用燃着的木条去点白烟。
现象:白烟能够燃烧,并引燃蜡烛。
结论:白烟是石蜡蒸汽遇冷凝固成的石蜡固体小颗粒。
获得结论之后,我们还应反思,整个实验中存在的问题。
最后还应认真梳理,编制实验报告,及时表达与交流。
课堂总结:
一、科学探究的程序
提出问题
猜想假设
设计方案
进行实验
获得结论
反思评价
表达交流
收集证据
二、探究蜡烛燃烧
石蜡 + 氧气 水 + 二氧化碳
点燃
例题分析:
例:某同学对蜡烛(主要成分是石蜡)及其燃烧进行了如下探究。请填写下列空格:
⑴ 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它放入水中,蜡烛浮在水面上。
结论:石蜡的密度比水______。
⑵点燃蜡烛,观察到蜡烛的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层。把一根火柴梗放在蜡烛的火焰中约1s后取出,可以看到火柴梗的__________最先碳化。
结论:蜡烛火焰的_________部分温度最高。
小
两边
外焰
⑶再将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烧杯内壁出现水雾。片刻后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结论:蜡烛燃烧一定生成____________。
二氧化碳
(4)问题:蜡烛刚熄灭时,总会有一缕白烟冒出,它的成分是什么呢?有人提出了如下假设:
白烟是燃烧时生成的二氧化碳;
B.白烟是燃烧时生成的水蒸气;
C.白烟是石蜡蒸气凝成的石蜡固体。
实验:
(1)吹灭蜡烛,立即用一个沾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住白烟,其目的是为了验证假设_______(填序号),但这样做并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
刚熄灭时蜡烛周围还有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
实验:
(2)吹灭蜡烛,立即用一块干而冷的玻璃片放在白烟上,玻璃片上没有出现水雾,说明白烟不是________。
B
实验:
(3)吹灭蜡烛,立即用燃着的木条去点白烟(注意不要接触烛芯),发现蜡烛重新被点燃,说明白烟具有可燃性,这为假设________提供了证据。同时可排除假设____________,因为:
_______ 。
C
A、B
二氧化碳和水都不具有可燃性
巩固练习:
1.小红同学在化学课上提出:可以用澄清石灰水来检验人呼出的气体是二氧化碳气体。就这一过程而言,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 )
A.建立假设 B.收集证据 C.设计实验 D.作出结论
C
2.化学现象中包含发光、放热,许多物质燃烧时都伴随着发光、放热的现象.
小明同学认为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整个学习小组对此展开了讨论验证.
〖提出问题〗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都是化学变化吗?
〖猜想1〗都是化学变化
〖猜想2〗不一定都是化学变化.
〖验证过程〗
①将干冷的烧杯罩在蜡烛燃烧的火焰上,观察到:
A.烧杯内壁上出现水珠
B.手摸烧杯有__________的感觉
C.蜡烛火焰逐渐变小至熄灭
〖分析〗由上可知蜡烛燃烧生成新物质的名称是_____和_____________,蜡烛燃烧为_________________变化。
②观察白炽灯(灯丝为钨丝):
通电前 通电中 通电后
灯丝为银白色固体 发出白光,手摸灯泡感觉发烫 灯丝为银白色固体
〖分析〗通电前后,钨丝本身没有发生变化,灯泡通电发光、放热属于___________ 变化。
〖结论〗猜想 ____________(填“1”或“2”)正确.
发烫
水
二氧化碳
化学
物理
2
3、写出石蜡燃烧的文字表达式,并记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共18张PPT)
第二节 体验化学探究
教材核心练
1.化学科学就是在不断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的过程中向前发展的。
2.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收集证据、获得
结论、_______________、表达与交流等。
3.科学探究是一个_______________的过程,交流时只有积极参与、充分表达交流,
才能享受到探究的乐趣。
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
提出问题
猜想与假设
反思与评价
合作与交流
知识点一:科学探究的环节及方法
1.要解决化学问题,一般采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科学探究的第一步一般是 ( )
A.调查研究 B.动手实验
C.总结归纳 D.提出问题
2.根据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病毒核酸检测”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 ( )
A.提出问题 B.制订计划
C.进行实验 D.得出结论
D
C
基础达标练
3.下面是一学习小组针对科学探究完成的几个问题:①呼出的气体是什么 ②呼出
的气体中一定有二氧化碳③呼出的气体中可能有二氧化碳④将呼出的气体通入
澄清石灰水中,发现石灰水变浑浊⑤这个实验既简单,现象又明显。其中符合化
学探究环节顺序的是 ( )
A.①②③④⑤
B.①③④②⑤
C.①③②④⑤
D.①②④③⑤
B
4.一元硬币的外观是①有银白色的金属光泽。一些同学认为②它可能含有铁。
有同学就提出③我们可以用磁铁来吸一下。实验发现④一元硬币被磁铁吸起来
了。就这一探究过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①为观察
B.②为结论
C.③为设计实验
D.④为实验现象
B
知识点二:探究蜡烛燃烧的奥秘
5.蜡烛燃烧时,观察到的现象是 ( )
A.蜡烛燃烧时火焰分为三层,焰心主要是蜡烛蒸气,温度最高
B.火柴梗接触内焰部分首先炭化变黑
C.燃烧后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D.燃烧后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C
6.通过观察蜡烛的燃烧以及对燃烧产物的实验探究,得出正确的结论是 ( )
①燃烧时发光、发热
②蜡烛燃烧时有水雾生成
③火焰的温度最高处是外焰
④蜡烛先熔化再燃烧
⑤熄灭时蜡烛冒白雾
A.只有①②③ B.只有③④⑤
C.只有④ D.①②③④
D
7.(2021·梧州蒙山质检)英国科学家法拉第曾以蜡烛为主题,对青少年发表了一系
列演讲,其演讲内容被编成《蜡烛的化学史》一书。在下列蜡烛燃烧的实验中,
对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 ( )
A.实验1中蜡烛火焰逐渐熄灭
B.实验2白瓷板表面无明显变化
C.实验3外焰部分的火柴梗最先炭化
D.实验4将一个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倒扣在火焰上方,石灰水变浑浊
B
8.下列是有关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1)图一中将一根火柴迅速平放在火焰中,约1秒后取出,可以观察到位于
_________(填“外焰”“内焰”或“焰心”)部分炭化变黑严重。
(2)图二中将短玻璃管一端伸入烛芯附近,在另一端用火柴点燃,也有火焰产生,由
此可知,蜡烛燃烧产生的火焰是由 _________(填“固态”或“气态”)物质燃烧形成
的。
外焰
气态
(3)图三中用火柴去点蜡烛刚熄灭时的一缕白烟,能否点燃 _______(填“能”或“不
能”),白烟是 _____________(填物质名称)。
(4)图四中,将 _________ 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烧杯内壁出现_________ ,证明有水
生成;将蘸有 _______________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可观察到烧杯内壁上出现白
色物质,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_____________。
能
石蜡固体
干冷
水雾
澄清石灰水
二氧化碳
巩固提升练
9.点燃蜡烛,在蜡烛火焰上方罩一个干净的冷烧杯,过一段时间后,取下烧杯,往
烧杯中加入澄清石灰水,振荡。下列有关实验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 )
A.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B.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蜡烛的火焰分为三层
D.罩在火焰上的烧杯内壁出现水珠
10.一组同学在进行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时,发现气体产生的速度太慢
了,组员们说这可能是石灰石加的太少的缘故,在以后的实验中要注意所加药
品的量。这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
A.猜想假设 B.反思评价 C.设计实验 D.得出结论
A
B
11.小明做了一个兴趣实验。他将蜡烛粘在盘子的底部,向盘子中加入适量水,
点燃蜡烛后,将玻璃杯倒扣在盘子中(如图所示)。玻璃杯倒扣在盘子中后,相关
分析不正确的是(资料:CO2可以溶于水) ( )
A.一段时间后,蜡烛熄灭
B.一段时间后,玻璃杯内水面上升
C.水面高度不再改变时,玻璃杯内水面上方气体压强不再变化
D.水面高度不再改变时,玻璃杯内水面上方气体只含有水蒸气
D
12.化学离我们不遥远,生活中就有化学实验:取一支蜡烛,点燃,在蜡烛火焰上方
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发现烧杯壁有水雾产生,接触烧杯壁的手感到发烫。关
于上述现象的以下四个结论中,你认为不能得出的是 ( )
A.蜡烛燃烧放出热量
B.蜡烛燃烧有二氧化碳生成
C.蜡烛燃烧有水生成
D.蜡烛燃烧是化学变化
B
13.科学探究是我们学习化学的重要方式,怎样开展化学科学探究呢
吃完饭时,小雅同学发现久置咸菜表面析出一些晶体,于是问哥哥,这些晶体是
什么呢
A.哥哥说可能是食盐;B.她取下晶体尝了尝,果然是咸的;C.小雅说晶体是食盐;D.
哥哥拿起包装袋阅读配料表后说,原料中还有白砂糖,晶体应该是混合物,可能
含糖量太少了,所以没尝出来;E.小雅说是的,直接看配料表也能推测晶体的成
分。
以上过程中,属于做出假设的是______;属于收集证据的是______;属于获得结论
的是______;属于反思评价的是_______(填字母序号)。
A
B
C
DE
14.化学不神秘,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只要我们采取适当的实验手段,留心观察,
就能从司空见惯的事物中悟出很多科学道理。某同学对蜡烛(主要成分是石蜡)
及其燃烧进行了如下探究。请填写下列空格:
(1)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它放入水中,蜡烛浮在水面上。
结论:石蜡的密度比水_______(填“大”“小”或“相等”)。
小
(2)点燃蜡烛,观察到蜡烛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层。
把一根火柴梗放在蜡烛的火焰中(如图)约1 s后取出,可以
看到火柴梗______(填“a”“b”或“c”)处最先炭化。
结论:蜡烛火焰的_______焰温度最高。
(3)再将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烧杯内壁出现水雾。片刻后取下烧
杯,迅速向烧杯内倒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结论:石蜡燃烧后生成了_______和_____________。
a
外
水
二氧化碳
【挑战自我】
15.某学校八年级(9)班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蜡烛的燃烧进行了如下探究。
(1)如图①,小华同学在蜡烛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可观察到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再将烧杯迅速倒置,向其中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观
察到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由此推断蜡烛燃烧后生成的物质有
_________________(填名称)。
烧杯壁上有水珠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水和二氧化碳
(2)小聪同学在探究蜡烛燃烧的过程中,发现罩在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被熏黑,你
认为他的以下做法中不合适的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A.反复实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现象
B.查找资料,了解石蜡的主要成分,探究生成的黑色固体是什么
C.认为与本次实验目的无关,不予理睬
D.询问老师或同学,讨论生成黑色物质的原因
(3)如图②,小婷在蜡烛火焰上方斜插入一个普通漏斗,用一燃着的火柴接近漏斗
颈口处,产生黄色火焰,这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
石蜡蒸气被导出后点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