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赣州市十二县(市)重点中学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西省赣州市十二县(市)重点中学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85.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中图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3-11-12 07:49: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命题学校:瑞金一中
一、选择题(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下图中,ABC为完整的晨线,AD、BE为纬线的一部分,BD、CE为经线的一部分,读图,完成1—2题。
1.若A与B的时差与B与C的时差之比为1:2时,则E点的日出时间比D点( )
A.晚4小时 B.早4小时 C.晚8小时 D.早8小 时
2.若BD与CE的长度之和为一年中的最小值,则下列现象可能出现的是( )
A.华北平原小麦返青 B.天山牧民迁往高海拔地区的草甸牧场
C.小浪底水电站进行调水冲沙 D.澳大利亚的圣诞树销售火爆
下图为“我国东部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回答3~4题。
3.图中山峰与桥梁①的相对高度最有可能是( )
A.450米 B.650米 C.750米 D.850米
4.对该地区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河流的流向为自东北向西南 B.地势由北南东三面向西部倾斜
C.②地夏季降水量大于③地 D.乙村易受泥石流的影响
图1是某区域太阳年辐射总量等值线(单位:百万焦耳/平方米 年)图。据此回答5~7题。
5.图1中的斜线为晨昏线中的晨线。此时( )
A.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以南 B. ②地白昼长于③地
C.晨线上的太阳高度不同 D. 晨线上各地日落时间相同
6.导致①、②两地太阳年辐射总量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地势 B.纬度位置 C.副热带高压 D.西南季风
7.关于太阳年辐射总量在4000以内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农业以水稻种植业为主 B.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C.农作物只能一年一熟 D.农作物品种单一
图8是某地区岩石与年均温等值线分布图,据此回答8~10题。
图8
8.据图分析,该地区地质史上不曾发生的内力作用可能是 (   )
A.水平挤压运动 B.水平张裂运动 C.岩浆活动 D.变质作用
9.实地调查发现,图中甲地植被比乙地更加茂密,则该地区可能在 (   )
A.我国东部 B.欧洲西部 C.中南半岛 D.巴尔干半岛
10.该地区地形的成因是 (   )
A.侵蚀作用 B.内、外力共同作用 C.外力作用 D.内力作用
下表是我国北方几个城市气温日较差平均状况,读表回答11~13题。
青岛 济南 开封 西安 太原 兰州
日温差≥15 ℃的日数 0.4 74.6 71.8 91.1 156.8 174.0
最大日温差(℃) 16.3 26.0 25.2 28.1 29.2 30.2
11.表中数据说明北方地区( )
A.受海洋影响较大 B.受夏季风影响较明显
C.大陆性较强 D.太阳高度日变化在全国最大
12.西安与太原相比,日温差≥15 ℃的日数相差较大,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太阳高度的变化 B.纬度高低 C.离海远近 D.雨日数量和下垫面性质
13.关于华北地区气温日较差状况及对农业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气温日较差较小,热量条件好,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B.气温日较差较大,有利于作物果实糖分的积累
C.气温日较差较小,延长了霜冻时期,农作物容易受霜冻危害
D.气温日较差较大,缩短农作物的生长周期,加大复种指数
图8为某地等压线分布示意图(单位:hPa)。读图,完成14~15题。
14.关于此时P盛行风成因说法正确的是( )
A.沿岸洋流的影响 B.热带气旋的影响
C.城市人口集中产生的热岛效应 D.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
15.该季节,Q地的气候特征是( )
A.炎热干燥 B.温和多雨 C.高温多雨 D.寒冷干燥
水库具有多种功能,如防洪、发电、灌溉、养殖等,并且能改善局部地区的气候。图5是某水库洪水时径流调节示意图,图6是某水库蓄水前后对库区周围地区降水量的影响示意图。读图回答16~17题。
16.图5中水库最高水位出现的时间是( )
A.t1 B.t2 C.t1之前 D.t2之前
17.读图6,导致水库中心区蓄水后年降水量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常年在高气压的控制下
B .蓄水后夏季水域增温慢,大气的上升运动不旺盛
C.水库中心区蓄水后冬季气温升高,大气上升运动旺盛
D.蓄水后水汽蒸发量变大
读某半岛地形图(图8),完成18~20题
18.半岛火山活动频繁的原因是( )
A.太平洋板块张裂的影响 B.印度洋板块张裂的影响
C.印度洋板块挤压的影响 D.太平洋板块挤压的影响
19.该地可以用哪种能源来发电( )
A.地热能 B.风能 C.水能 D.太阳能
20.7月份该半岛可能出现( )
A.冰川与岩浆相映 B.极昼 C.成群的企鹅 D.角马向南迁徙
下图为某地区自然景观分布示意图以及P、Q两区域的等高线图。读图回答21-23题。
21.引起图示区域植被分布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纬度的变化 B.经度位置的变化 C.海拔的变化 D.海陆位置的变化
22.图中P处的地貌名称是( )
A.河漫滩  B.冲积扇  C.三角洲  D.侵蚀平原
23.P处沉积作用最显著的月份是( )
A.1月 B.3月 C.7月 D.10月
下图中数码分别示意我国和欧洲的某山地南坡与北坡植被垂直带谱,读图回答24~25题。
24.关于各数码示意的坡向说法正确的是( )
A.①坡是北坡和迎风坡 B.②坡是南坡和迎风坡
C.③坡是阴坡和背风坡 D.④坡是阳坡和迎风坡
2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造成①②坡雪线低于③④坡的主导因素是纬度
B.影响①②坡与③④坡基带植被差异的主导因素是热量
C.②坡植被带上限高于①坡是因为②坡是迎风坡降水多
D.④坡上针叶林分布体现了地方性分异规律
2、综合题(4小题,共50分)
26、读长江流域和下荆江河道图的相关材料,回答问题。(12分)
(1)长江流经11个省级行政区,图1中字母A、B分别代表 省和 省。(2分)
(2)长江流经地区发育了多种地貌。比较图1中甲、乙两地的地貌类型和主要外力作用。(4分)
(3)下荆江河道位于长江的中游,在该河段实施裁弯取直工程有利于 和 。(2分)
(4)简述下荆江河道易发生洪水的自然原因?(4分)
27、第一个图为黑海附近等高线地形图,中图为里海附近某区域等降水量线图,最后图为中图中“甲地气温和降水量柱状图”。读图回答问题。(12分)
⑴试说出甲城市降水量的季节变化特点,并说明原因。(4分)
⑵试说明甲城市降水量多于乙城市的原因。(2分)
⑶试说明冬季甲城市气温高于乙城市的原因。(2分)
⑷根据图中信息,比较黑海南北部海底坡度差异,并从外力作用方面分析其形成的主要原因。(4分)
28、读“某地地质构造图”,回答下列问题。(14分)
(1).C处的岩石可能是      岩,
该岩石的形成原因是        。(4分)
(2).按照岩石成因划分,煤层属于      岩,若在B处采煤,要注意的事故是  。(4分)
(3).说明甲、乙两地的地貌类型、判读依据及其形成原因。(6分)
29、(12分)地理环境特征既有整体性,又有差异性;自然景观的分布既有地带性,也有非地带性。读“非洲自然带分布简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气候、地形、水文、植被要素的相互联系,说明乙地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4分)
(2)下图为“非洲甲、乙、丙三地气温、降水量图”,甲、乙两地虽然气候类型相同,但两地的植被景观却略有差异。从两地全年降水分配差异的角度分析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4分)
(3)丙地虽然远离赤道,但自然带类型却与甲、乙两地的相同,简析其原因。(4分)
答案
28、(1).大理岩 C位于石灰岩层,附近有岩浆侵入活动,石灰岩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变质成大理岩 (4分)
(2).沉积岩 透水事故 (4分)
(3).甲地:山地;因为气温中间低,四周高;成因:向斜槽部受挤压岩石坚硬,不易被侵蚀(3分)
乙地:洼地(盆地);因为气温中间高,四周低;成因:背斜顶部受张力形成许多裂隙,容易被侵蚀(3分)
29、(1)该地属于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位于刚果盆地,地势低平,这种气候和地形条件,造就了流量丰富的刚果河水系;湿热气候又为热带雨林植被的发育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从而形成了该地的地理环境整体性特征。(4分)
(2)甲地降水年内分配差异较大,7、8、9月多,12、1、2月少;而乙地全年降水均匀,因此造成两地植被景观的差异。(4分)
(3)该地处于迎风坡,终年受东南信风带来的海洋水汽影响;沿岸有马达加斯加暖流常年流经,因此丙地自然带类型与甲、乙两地的相同。(4分)
牛哥@的小弟%上传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有所
图1
图5
图6


1000
2000
3000
4000
50000
积雪冰川
高山草甸
山地草甸草原
山麓草原
荒漠石山
高寒荒漠
针叶林
落叶阔叶林
常绿硬叶林


海拔
(米)
1972年裁弯取直
1967-1969年裁弯取直
比例尺
0
4
8
12km


图1:长江流域图
图2:下荆江河道示意图
A
B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