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海底世界》,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等七个方面进行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
《海底世界》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第二篇精读课文,本课结构层次清晰,以问题开头,结尾作答,中间围绕海底世界景色奇异、物产丰富将课文内容写清楚,充分体现了本单元“了解课文是从那几个方面把事物写清楚的”语文要素。这是对本册第三单元“了解课文是怎样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进一步提升。
《新课程标准》明确了阅读教学中的要求:“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基于此,我引导学生体会关键句段、理解课文,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二、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自主阅读的能力, 对各种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同时通过对本单元第一课《我们奇妙的世界》的学习,学生对本单元重点语文要素“了解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把事物写清楚的”已有初步的认知,也为本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三、教学目标(本课教学目标有以下三点)
1.认识“窃、私”等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差”,会写“退、还”两个字,理解“窃窃私语、波涛彭拜”等词语的意思。
2、能说出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表现海底世界的景色奇异和物产丰富的。
3、结合重点段落学习如何围绕一句话把一个意思写清楚,感受海底世界的景色奇异,物产丰富,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奥妙的兴趣。
四、教学思路设计
(一)视频导入,激发兴趣
(二)检查预习,把握字词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四)品析课文,自读感悟
(五)推荐阅读,拓展作业
(六)板书设计,理清思路
本节课,由动物世界《深海探秘》视频导入,引发学生对本课的学习兴趣。通过抓关键段,理清文章结构。借助对词句的品析,感受作者表达特点,以此指导朗读,激发学生对海洋世界的喜爱之情。
六、教学过程说明
(一).视频导入,激发兴趣
1.播放动物世界《海底探秘》视频资料,引发学生思考:“用一个词概括你眼中的海底世界是什么样子?”
2.作者石友眼中的海底世界是什么样子的呢?导入课题。
【设计意图】由神秘而又未知的海底探秘视频导入,带给学生强烈的感官刺激,激发学生兴趣。
(二)检查预习,把握字词
1、通过对三组词语归类学习,引导学生感受海底世界的奇异,以及作者用词的准确。相机指导多音字“差”,进行语境填空训练。
嗡嗡 啾啾 汪汪 打鼾(拟声词)
伸缩 攻击 喷水 巴住(动词)
波涛澎湃 窃窃私语 多种多样 景色奇异 物产丰富(四字词语)
2、书写指导
归类指导带走之旁生字的写法。引导学生观察两个字的特点,交流书写注意事项.教师范写,学生书空、临写,同桌互评,教师讲评。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生分段朗读课文,其他同学思考:海底世界是什么样的呢?文中哪一句话可以回答这个问题?学生交流找出关键段。引导学生思考:这两个自然段位置的特点。教师小结:一个在开头,一个在结尾,形成首尾呼应。
2、剩下的自然段又分别写了什么内容呢?引导学生利用以前学过的关键语句进行归纳概括。
学生交流,教师相机梳理全文。
(四)品析课文,自读感悟
1、自由读课文2-6自然段,感受海底世界的景色奇异、物产丰富。
2、找到你最感兴趣的内容批注,学生交流。
预设:
(1)第二自然段,感受海底光线的变化多样。
通过学生读文画出自己觉得奇异的语句。用对比的手法出示海面波涛澎湃和海底依然宁静的画面。引导学生感受海面无论多么波涛澎湃也影响不到海底。
继而指导学生朗读,读出海底的幽深宁静。
3、读第三自然段,感受海底声音的各种各样。
抓住段首设问句,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通过品读词语“窃窃私语”是否可以换成其他的词语,让学生感受拟人句生动形象的表达效果。抓住省略号(播放各种音频),引发学生想象海底还能发出什么声音,仿照课文的排比句,用“有的像()一样()”造句,感受海底世界静中有声的奇异。指导朗读,读出声音的奇特可爱。
4、第四自然段,感受海底动物活动方法的多样
让学生借助表格梳理海底动物的活动方法。
动物 活动方法
海参 靠肌肉伸缩爬行,每小时只能前进4米
身子像梭子的鱼 每小时能游几十千米
乌贼和章鱼 向前方喷水,利用水的反推力迅速后退
有些贝类 巴在轮船底下作免费的长途旅行
引导学生理解“反推力”和巴在轮船底下做免费长途旅行的意思,体会作者语言的风趣幽默。
指导朗读,读出活动的差异性。
5、第五自然段 感受海底植物的千差万别
抓住“海底的植物差异也很大”这句关键句,通过排比句“有褐色的,有紫色的,还有红色的”,感受色彩的多样性。
6、第六自然段 通过观看视频,了解矿产资源的种类,和保护自然资源的重要性。
(五)推荐阅读,拓展作业。
推荐阅读《海底两万里》、《奇妙的海洋生物》
引导学生继续关注和探索海洋世界的奥秘
(七)板书设计 明晰脉络
七、资源选择与运用说明
通过视频、音频、图片,多媒体课件等多种资源的运用,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到海底世界的无限奥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