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和解析
1.B 2.D 3.C 4.C 5.C 6.D 7.D 8.C 9.B 10.D 11.B 12.C
13.CD 14.AD 15.ACD 16.AB
17.【答案】(10分,除标注外,每空2分)
(1)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内环境的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 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2)增多(1分);降低(1分)
(3)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18.【答案】(10分,除标注外,每空2分)
(1)大脑皮层(1分)
(2)b (1分)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
(3)①排除游泳速度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②通过增加乙酰胆碱转移酶的量,减少乙酰胆碱酯酶的量来提高乙酰胆碱的含量,从而达到改善AD症状的作用
③提高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体内的乙酰胆碱数量
19.【答案】 (12分,除标注外,每空2分)
(1) 进食导致血液成分的含量不断变化,无法判断是否正常 (2)相对的(1分)
(3)①③④ ② (4)④(1分) 6 (5)氧气和营养物质等
20.【答案】(14分,除标注外,每空2分)
(1)突触小泡向突触前膜移动,与突触前膜融合释放神经递质 电信号化学信号
轴突末梢(1分)
(2) 1 1 2(或4 2 1) (1分)
单向传递 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 作用于突触后膜
21【答案】(14分,每空2分)
(1)2;由负变正;受体;兴奋性;在突触小体中合成并储存在突触小泡中;当兴奋到达时能够由突触前膜释放入突触间隙;能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特异性结合,使突触后膜兴奋或抑制;能被相关酶分解而灭活或被突触前膜回收
(2)蛋白激酶A;新突触的形成临川县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
分值:100分 时间:75分钟
第Ⅰ卷 选择题
本卷共两部分,总分40分。单选题12道,每小题2分,共24分;不定项选择题4道,每题4分,共16分。)
一、单选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心肌细胞参与组成心脏,具有收缩功能。下列有关心肌细胞生活的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心肌细胞和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要以内环境为媒介
B. 心肌细胞代谢活动所需的氧气和营养物质直接来自血浆
C. 正常情况下心肌细胞的渗透压和细胞外液渗透压基本相等
D. 内环境稳态是心肌细胞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如图表示人体内的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从外界环境摄入的O2进入肝脏细胞的途径为:外界环境→呼吸系统→A→①→②→肝脏细胞
B. ①中含有葡萄糖、胰岛素、血浆蛋白等物质
C. 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生活的环境是②③
D. 肾炎导致①渗透压增加,②减少
关于内环境稳态,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有利于机体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
B. 内环境稳态有利于新陈代谢过程中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
C. 内环境中发生的葡萄糖氧化分解给细胞提供能量,有利于生命活动的进行
D. 维持内环境中Na+、K+浓度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维持正常生命活动
科学家通过研究发现,正常人的血浆pH为7.35~7.45,血浆pH变化不大的原因是( )
①HCO3-、H2CO3等缓冲物质对血浆酸碱度起缓冲作用
②通过呼吸系统不断排出CO2
③血浆中过多的碳酸氢盐可以由肾脏随尿液排出体外
④呼吸运动强度的调节有利于维持血浆pH的相对稳定
⑤食物中的碱性物质与新陈代谢产生的酸性物质所构成的缓冲对调节了血浆pH
A. ①②④⑤ B. ①③④⑤ C. ①②③④ D. ①②③⑤
已知动物的雌、雄性激素分别是由卵巢和睾丸分泌的,为了研究动物性行为与性激素之间的关系,下列实验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阉割后的公鸡重新植入睾丸 B. 阉割后的母鸡饲喂雄性激素
C. 阉割后的公鸡注射促性腺激素 D. 阉割后的母鸡重新植入卵巢
某研究人员以小鼠为材料进行了与甲状腺相关的实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切除小鼠垂体,会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机体产热减少
B. 给切除垂体的幼年小鼠注射垂体提取液后,其耗氧量会增加
C. 给成年小鼠注射甲状腺激素后,其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会增强
D. 给切除垂体的小鼠注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其代谢可恢复正常
人的神经系统是机体内对生理活动的调节起主导作用的系统,主要由神经组织组成,分为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两大部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脑神经和脊髓属于神经系统的外周神经系统, 可以通过自主神经系统控制内脏、血管、腺体的活动
B. 中枢神经系统是由大脑、小脑和31对脊神经组成的
C. 身体运动是由躯体运动神经支配的,并完全受意识支配
D. 位于脑干的呼吸中枢是维持生命的必要中枢,其对呼吸的调节离不开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
高考期间有少数考生会因为过度紧张而出现心跳加速、消化不良引起的食欲不振,甚至呼吸急促,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消化不良引起的食欲不振是由在副交感神经的支配下抑制了胃肠的蠕动导致的
B. 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属于传出神经,是由脑发出的不受意识支配的神经
C. 在考试期间过度紧张,引起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导致心跳加快,呼吸急促
D. 考试期间在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共同作用下,机体时刻处于兴奋状态,有利于提高成绩
当体表痛和内脏痛共用一个中间神经元时(如图),神经中枢无法判断刺激究竟来自内脏还是体表,但由于神经中枢更习惯于识别体表的信息,常将内脏痛误认为是体表痛,这种现象称为牵涉痛。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牵涉痛为条件反射,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
B. 图中结构1接受一定的刺激后,可由相对静止的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的状态
C. 图中结构3为神经节,可对传入的信息进行分析和综合
D. 图中结构4及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为效应器
神经细胞间兴奋的传递依赖突触,图1所示为多个神经元之间联系示意图,为研究神经元之间的相互作用,分别用同强度的电刺激进行实验:Ⅰ、单次电刺激B,Ⅱ、连续电刺激B,Ⅲ、单次电刺激C,用微电极分别记录A神经元的电位变化表现如图2.(注:阈电位是能引起动作电位的临界电位值)。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静息电位的数值是以细胞膜外侧为参照,并将该侧电位值定义为0mv
B. 由Ⅰ可知,刺激强度过低不能使神经元A产生动作电位
C. 由Ⅱ可知,在同一部位连续给予多个阈下刺激可以产生叠加效应
D. 由Ⅲ可知,神经元A电位的形成与神经元B释放神经递质的量不足有关
下图甲表示动作电位产生过程示意图,图乙表示动作电位传导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a c段和c e段均为K+外流,该过程均为协助扩散不消耗能量
B.若神经纤维膜外Na+浓度增大,甲图中c点将上升
C.静息电位是指图乙AB之间膜内的电位差
D.图乙轴突上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是从右向左
短跑运动员听到发令枪声后迅速起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起跑动作的产生是非条件反射的结果 B. 调节起跑动作的神经中枢是听觉中枢
C. 该反射有多个中间神经元先后兴奋 D. 起跑反应的快慢取决于小脑兴奋的程度
二、不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有1至多个选项,全部选对得4分,漏选得1分,选错没有分)
毛细淋巴管的管壁比毛细血管壁薄,通透性高,其一端是盲端,盲端的内皮细胞像鱼鳞一样相互覆盖,形成了只向管内开放的单向活动瓣膜。毛细淋巴管内的液体是淋巴液,对于内环境稳态的维持至关重要。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淋巴液中的水、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与血浆中的相差不大
B. 正常情况下,淋巴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淋巴液和组织液
C. 淋巴管管壁通透性增大便于其回收组织液中的大分子物质
D. 淋巴管内的单向活动瓣膜保证了组织液进入淋巴管后不再倒流
人体各部位的感觉与运动机能在大脑皮层体觉区与运动区中有它的代表区。下列关于人大脑皮层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一侧手指传入神经上的神经冲动,可传到对侧大脑皮层中央后回中间部
B. 一侧大脑皮层中央前回底部受损,会使对侧下肢的运动功能出现障碍
C. 头面部肌肉的代表区,在运动区呈倒置排列即口部在上眼部在下
D. 分辨精细的部位如手,在体觉区所占的面积比躯干的大
如图所示,轻轻刺激脊蛙左后肢的趾部,可观察到左后肢发生规律性地收缩(屈腿反射);再用针破坏脊髓后,刺激其左后肢趾部,左后肢未发生屈腿反射。下列分析和推论正确的是( )
A. 屈腿反射的中枢位于脊髓
B. 该实验说明蛙后肢的屈腿反射不受大脑控制
C. 若破坏脊髓后刺激的是传出神经,左后肢会产生反应
D. 不破坏脊髓,,刺激脊蛙的脊髓可能引起双后肢发生反应
现有体重相似、发育正常且处于相同阶段的甲、乙、丙、丁四只雄性小狗,对丁狗不作处理,甲、乙、丙狗分别作不同的处理。一段时间后分别测得四只小狗血液中三种激素的含量(单位:)如表所示,则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项目 雄性激素 甲状腺激素 生长激素
甲 3.8 0.1 5.8
乙 3.6 2.8 0.1
丙 0.8 3.0 5.5
丁 4.0 3.0 6.0
A. 甲小狗的垂体可能被切除了
B. 乙小狗的生长速度快于丙、丁小狗的生长速度
C. 丙小狗的性腺被切除,其生殖器官的发育会受到影响
D. 丁小狗在该实验中起对照作用
第Ⅱ卷 非选择题(本卷共5小题,总分60分。)
(10分)内环境稳态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生理学家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作稳态。内环境稳态的实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内环境稳态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正常人大量饮用清水后,胃肠腔内的渗透压下降,经胃肠吸收进入血浆的水量会___________,从而使血浆渗透压_________。
(3)高原地区空气稀薄,有人到高原后会出现头疼、乏力、心跳加快等“高原反应”,“高原反应”的出现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即如果环境变化过于剧烈,内环境稳态可能会失调。
(10分)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神经系统退化性疾病,临床症状有记忆力下降、认知功能障碍和学习能力下降等。该病主要是由β-淀粉样蛋白(Aβ)聚集而破坏神经细胞所致。
(1)认知障碍主要表现出失语、失认等病理特征,这说明Aβ的聚集损伤了 ______中的细胞(填“大脑皮层”或“下丘脑”或“脑干”)。
(2)阿尔茨海默病伴有神经纤维缠结这一异常细胞状态,会阻碍兴奋的传导。若缠结点在图中的 ______处时,刺激a处产生的兴奋不会引起d处膜电位的变化。正常情况下,刺激图中e处,产生的兴奋不会引起a处膜电位变化,原因是 ______。
(3)乙酰胆碱在学习和记忆中起重要作用。科学家用特定低频磁刺激来模拟乙酰胆碱的作用(ACh-TMS),研究其改善AD的效果。现将大鼠均分为3组,第一组注射Aβ使大鼠患AD;第二组注射Aβ使大鼠患AD后,再做ACh-TMS处理;第三组不做处理。对三组大鼠进行水迷宫实验(找到隐藏在水中的平台),通过完成时间判断大鼠学习记忆力的强弱。另测定大鼠脑组织内相关指标,部分数据如表所示。
检测指标
组别 乙酰胆碱(μg/mg) 乙酰胆碱酯酶(U/mg) 乙酰胆碱转移酶(U/g)
一 51.1 1.3 24.8
二 57.2 1.1 33.0
三 67.7 1.5 39.1
注:乙酰胆碱转移酶催化乙酰胆碱合成;乙酰胆碱酯酶催化乙酰胆碱水解;表格中 μg/mg、U/mg、U/g等单位可反映相应物质的含量。
①实验处理后、进行水迷宫实验前,还需测定三组大鼠的游泳速度,原因是 ______。
②大鼠找到隐藏平台的时间: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结合表格中的数据推测,ACh-TMS改善AD症状的机理可能是 ______。
③根据以上研究,试提出一种治疗AD的思路:______。
(12分)下面甲图是某人血液生化六项检查的化验单,乙图是此人某组织的内环境示意图,A、B处的箭头表示血液流动方向。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做血液生化检查前要处于“空腹”状态,医学上的“空腹”一般要求采血前12~14小时内禁食,其原因是_____。
(2)血浆中每种成分的参考值都有一个变化范围,说明内环境的稳态是_____。
(3)乙图中的____(填序号)共同构成细胞外液,乙图中____(填序号)的氧气浓度最低。
(4)血清葡萄糖存在于乙图中的____(填序),血中的葡糖分子被细胞利用,至少要通过____层磷脂分子。
(5)如果乙图表示此人的肌肉组织,则B端比A端明显减少的物质有____。
(14分)如图是从蛙体内剥离出的某反射弧结构的模式图,其中甲表示神经中枢,乙、丙未知。神经元A、B上的1、2、3、4为四个实验位点。现欲探究神经元A是传出神经还是传入神经,结合所给器材完成以下内容:
材料:从蛙体内剥离出的某反射弧(反射弧结构未被破坏)。
供选择仪器 :剪刀、电刺激仪、微电流计。
(1)突触小体兴奋后,突触小泡将依次产生的反应是 。兴奋传递到突触前膜处涉及的信号转化为 。释放神经递质的结构是神经元的 (填“树突末梢”或“轴突末梢”)。
(2)如果在实验过程中要保证神经元A和神经元B的完整性,探究神经元A是传出神经还是传入神经的方法步骤(每个实验位点只能用一次)如下:
将微电流计的两个电极分别搭在实验位点2和实验位点3的神经纤维膜外。
用电刺激仪刺激实验位点 ,若微电流计的指针偏转 次,则神经元A为传出神经;若微电流计的指针偏转 次,则神经元A为传入神经。该实验结果表明兴奋在神经元间传递的特点为 ,具有这种特点的原因是 。
(14分)研究发现,当用水流喷射海兔的虹吸管时会引起鳃收缩,称为缩鳃反射。相关结构及发生机制如图,请回答:
(1)图1中有 个神经元。当兴奋传至处时,引起神经元细胞膜内的电位变化为 。在处,突触前膜会释放谷氨酸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 ,从而引起缩鳃反射。在该反射中,谷氨酸是一种 (填“兴奋性”或“抑制性”)神经递质。作为神经递质一般需要符合 条件(至少答2点)。
(2)进一步研究发现,如果向海兔的尾部施加一个强电击,再轻触它的虹吸管,将诱发一个更强烈的缩鳃反射,且在刺激后几分钟之内,只要轻触它的虹吸管,都会引发更强烈的缩鳃反射,即产生了“短时记忆”;如果向海兔的尾部多次重复施加强电击,引发强缩鳃反射的反应可以持续一周,即产生了“长时记忆”。图2为两种记忆的形成机制,请分析回答如下问题:
两种记忆的形成都是由于电击海兔尾部激活中间神经元释放5-TH并作用于突触前神经元,产生环腺苷酸,继而激活了 ,从而促进神经递质谷氨酸的大量释放,使缩鳃反射增强。与短时记忆的形成不同的是,在重复刺激下,蛋白激酶A促进CREB-1基因的表达,导致 ,从而形成了长时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