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我们怎样听见声音 同步教案 初中物理沪粤版八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2.1 我们怎样听见声音 同步教案 初中物理沪粤版八年级上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8.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沪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10-18 12:28: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1 我们怎样听见声音
教学目标
1.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知道声音是以波的形式向外传播,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不同介质传播声音的快慢不同。
3.了解声波进入人耳后引起听觉的过程。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声音产生的原因及传播条件
教学难点: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演示实验:把一个扬声器放到纸盒里,纸盒上放两个糊好的纸人,给扬声器通电后,两个纸人就随着扬声器发出的悠扬乐曲翩翩起舞。
2.提出问题:两个纸人为什么会跳舞吗?
要揭开上述现象的奥秘,必须搞清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二、新课教学
(一)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桌面上有:钢锯条、橡皮筋、抹布和一盆水、音叉和与它配套的小锤,鼓或者锣、碎纸屑等。
利用这些器材或你周围的其它器材进行下面的活动。
要求:
做一做:使更多的物体发出声音。
看一看:物体发声与不发声时有什么区别?
找一找:物体发声时有什么共同特征?
选择典型的实验让学生展示,并汇报实验结论: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思考:(1)谈谈你用什么判断出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2)有没有只发声不振动的物体呢?
(3)正在发声的物体,如果它的振动突然停止,这个物体还能发声吗?你能用实验来证明你的结论吗?
进一步探究。分析得出:
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如果振动停止,物体也就不能发声了。
归纳上面的实验可以得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解释:扬声器上的小演员为什么会随着音乐翩翩起舞?
(二)声音是怎么传播的
用水波进行类比,帮助学生建立声波的概念。
用示波器显示声波,多找几位同学对着话筒说话、唱歌,让学生亲眼目睹自己声音的波形。
(三)声音传播需要介质
提出问题:如果让音叉在真空中振动,你能听到声音吗?
探究课题:真空能传声吗?
将正在发声的电铃放在钟罩内,利用抽气机将瓶中的空气抽出,听到电铃的声音逐渐减弱,以至于几乎听不到;然后再放入空气听声音,
进行对比;
总结:实验表明:真空不能传声。
置疑:真空不能传声,说明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哪些物质可以传声呢?
根据你的生活经验,你认为有哪些物质可以传声?能用实验证明吗?
学生可以自己根据经验提出猜想,自己设计实验证明。
(可演示)
结论:固体、液体、气体等物质都可以传声。声音在不同物质中传
效果是不同。声音在固体、液体传播的效果比空气中好。
(四)声音的传播有多快
1.声音 叫做声速。
2.不同物质中,声速一般 ;同一物质中,声速跟 有关,
在150 C的空气中,声音每秒传播的距离大约是 ;
(五)耳怎样听见声音
实验:拿一张纸片放在嘴边,说话(不能吹纸片)时可以感到纸片
振动;
实验表明:声音能引起膜片等物体振动。
教师:这里的膜片相当于人耳中的哪部分结构?
阅读课文,自学 “人耳如何听到声音”。描述听到声音的过程。
教师提醒学生注意用耳卫生,对学生进行保健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