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张PPT)
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
第3节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第1课时
2.经历探究过程,提升对证据的分析和论证能力。
1.通过实验探究,知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3.通过探究活动,体会实验探究活动在认识事物过程中的重要意义。
知识讲解
新课引入
实验探究
课堂小结
随堂练习
布置作业
拓展延伸
学习目标
重难点
知识讲解
新课引入
实验探究
课堂小结
随堂练习
布置作业
拓展延伸
照相机
投影仪
放大镜
凸透镜所成像的大小、正倒、虚实有什么规律呢?
倒立缩小的实像
倒立放大的实像
正立放大的虚像
这些仪器都用到了凸透镜,他们成的像是怎样的?
新课引入
知识讲解
实验探究
课堂小结
随堂练习
布置作业
拓展延伸
原图
全身照
大头照
照相机成像大小调节
照相机成像时:要想使成像变大,应该让相机靠近物体,同时使镜头远离底片。
猜想:凸透镜所成像的特点可能与物距有关。
课堂小结
新课引入
知识讲解
实验探究
随堂练习
布置作业
拓展延伸
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凸透镜成像的正倒、大小、虚实与物距有什么关系?
1. 实验问题
像距与物距有什么关系?
2. 实验思路
改变物距,观察、记录像的正倒、大小、虚实以及像距
课堂小结
新课引入
知识讲解
实验探究
随堂练习
布置作业
拓展延伸
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3. 实验器材及准备
蜡烛
凸透镜 f =10cm
光屏
光具座
物距u
像距v
调整烛焰、凸透镜、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在同一高度。
使成像在光屏中央
课堂小结
新课引入
知识讲解
实验探究
随堂练习
布置作业
拓展延伸
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4. 实验表格
观察物距在两倍焦距之外、两倍焦距、一倍到两倍焦距之间、一倍焦距、一倍焦距之内时,物体成像的情况
物距u/cm 像的性质 像距v/cm
正倒 大小 虚实
课堂小结
新课引入
知识讲解
实验探究
随堂练习
布置作业
拓展延伸
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5. 实验步骤(f =10cm)
①把蜡烛移到两倍焦距之外,移动光屏位置,直到找到一个清晰的像,并记录像距和像的特点。
物距u/cm 像的性质 像距v/cm
正倒 大小 虚实 32 倒立 缩小 实像 13.5
25 倒立 缩小 实像 16.5
课堂小结
新课引入
知识讲解
实验探究
随堂练习
布置作业
拓展延伸
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5. 实验步骤(f =10cm)
②把蜡烛移到两倍焦距处,移动光屏位置,直到找到一个清晰的像,并记录像距和像的特点。
物距u/cm 像的性质 像距v/cm
正倒 大小 虚实 20 倒立 等大 实像 20
课堂小结
新课引入
知识讲解
实验探究
随堂练习
布置作业
拓展延伸
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5. 实验步骤(f =10cm)
③把蜡烛移到一倍焦距和两倍焦距之间,移动光屏位置,直到找到一个清晰的像,并记录像距和像的特点。
物距u/cm 像的性质 像距v/cm
正倒 大小 虚实 18 倒立 放大 实像 20.4
15 倒立 放大 实像 21.3
课堂小结
新课引入
知识讲解
实验探究
随堂练习
布置作业
拓展延伸
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5. 实验步骤(f =10cm)
④把蜡烛移到一倍焦距处,移动光屏位置,直到找到一个清晰的像,并记录像距和像的特点。
物距u/cm 像的性质 像距v/cm
正倒 大小 虚实 10 不成像 课堂小结
新课引入
知识讲解
实验探究
随堂练习
布置作业
拓展延伸
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5. 实验步骤(f =10cm)
⑤把蜡烛移到一倍焦距以内,移动光屏位置,直到找到一个清晰的像,并记录像距和像的特点。
物距u/cm 像的性质 像距v/cm
正倒 大小 虚实 8.5 正立 放大 虚像 —
6.5 正立 放大 虚像 —
课堂小结
新课引入
知识讲解
实验探究
随堂练习
布置作业
拓展延伸
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物距u/cm 像的性质 像距v/cm
正倒 大小 虚实 32 倒立 缩小 实像 13.5
25 倒立 缩小 实像 16.5
20 倒立 等大 实像 20
18 倒立 放大 实像 20.4
15 倒立 放大 实像 21.3
10 不成像 8.5 正立 放大 虚像 —
6.5 正立 放大 虚像 —
6. 实验数据分析(f =10cm)
v>2f
u=2f
uv=2f
2f>v>f
v>2f
2f>u>f
u>2f
u=f
课堂小结
新课引入
知识讲解
实验探究
随堂练习
布置作业
拓展延伸
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7. 实验问题
若遮挡透镜的一部分,成像将如何变化?
成像变暗,但不会残缺。
课堂小结
新课引入
知识讲解
实验探究
随堂练习
布置作业
拓展延伸
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7. 实验问题
若成像在光屏上方,该如何调节?
①将光源向上调节;②将透镜向下调节;
新课引入
知识讲解
实验探究
课堂小结
随堂练习
布置作业
拓展延伸
凸透镜成像规律
物距(u) 像距(v) 成像特点 像与物的位置
正倒 大小 虚实 u>2f 2f>v>f 倒立 缩小 实像 异侧
u=2f v=2f 倒立 等大 实像 异侧
f<u<2f v>2f 倒立 放大 实像 异侧
u=f 不成像 u<f —— 正立 放大 虚像 同侧
小明用焦距为10 cm的凸透镜做成像规律实验,记录了光屏上成清晰像时的四组数据(如表),其中明显错误的一组是( )
新课引入
随堂练习
实验探究
知识讲解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拓展延伸
A
当物距等于焦距时,是不成像的,故甲数据是错误的。
解析
组别 甲 乙 丙 丁
物距/cm 10 15 20 30
像距/cm 40 30 20 15
A.甲 B.乙 C.丙 D.丁
新课引入
课堂小结
实验探究
知识讲解
随堂练习
布置作业
拓展延伸
拓展延伸
布置作业
新课引入
知识讲解
随堂练习
课堂小结
高档相机大多采用超声波或红外线自动对焦。
超声波自动对焦是由照相机本身发出超声波,然后接收从被摄体返回的声波信号,照相机根据返回的时间的长短,计算出被摄体的距离,由机内的微型马达驱动镜头前后伸缩完成自动对焦。
红外线自动对焦,是由照相机向外发射,红外线在接收从被摄体反射回的红外线。照相机内的电子线路把光信号转变为电信
照相机的自动对焦
号,再根据处理后的信息发出指令,借助照相机的驱动装置使镜头伸缩,完成自动对焦。
布置作业
新课引入
实验探究
知识讲解
随堂练习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作业:
月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