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6张PPT)
24.司马光
24 司马光
司马光是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他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的编纂者。
本文选自《宋史·司马光传》
《宋史》成书至今已有700多年了。
这篇课文和我们以前学过的课文对比,有什么不同?
想一想
文言文就是古人写的文章,它是以古汉语为基础的书面语言。在古代,人们写的文章和现在不一样,他们往往按照自己的语言习惯来写文章。这种文章语言简练,读起来很有韵味。比如问一个人“吃饭了吗?”,可以问
“饭否?”,这里的“饭”名词作动词
用,意思为“吃饭”。《司马光》就是
一篇很有意思的文言文。
认识文言文
②
①
③
借助注释
借助插图
联系上下文
学习古诗方法
下一页
上一页
古文
简洁
难懂
想象故事情境
有停顿、有节奏
读古文
文言文
下一页
上一页
请大家自由地读一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读一读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司马光
下一页
上一页
群儿戏于庭,
戏:玩耍
于:在。
一群小孩在庭院里玩耍,
发生的地点
群儿:很多孩子。
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登:爬。
足:失足。
跌:掉进。
没:沉没。
一个小孩爬到水瓮上,
失足掉进瓮里沉没到水里。
故事的起因
瓮:盛物的陶器,口小肚大。
口小
肚大
瓮
?
看注释
看插图
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
众:大家。
弃:丢弃。
去:离开。
持:拿。
击:击打。
大家都丢弃(失足者)离开了,司马光立刻拿起石头击打水瓮,水瓮被打破了,
故事的经过
孩子们害怕极了,有的————,有的————还有的————————。
孩子们害怕极了,有的孩子吓得变了脸色,赶紧跑走了,有的大声哭,还有的大声呼喊,想要去向父母求救。
水迸,儿得活。
水从破口处涌出来,失足掉入瓮里的小孩才得以活下来。
故事的结果
如果当时你也在场,你有什么好办法救出小朋友?
司马光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wèng
diē
jiē
qì
chí
bèng
其后京、洛间画
以为图。
这之后,长安、洛阳的人将这件事用图画记载下来。
文言文 现在怎么说
群儿戏于庭 一群孩子 ,
一儿登瓮 一个孩子 ,
足跌没水中 ,
众皆弃去 很多孩子 ,
光持石击瓮破之 司马光 ,
水迸,儿得活 , 。
司马光
一群小孩子在庭院里面嬉戏,一个小孩爬上水缸,失足跌落缸中,被水淹没。其他孩子都跑掉了,只有小司马光搬起一块大石头,把缸砸破,水涌出来,小孩得救了。
你觉得司马光是个什么样的人?
沉着冷静,
机智勇敢,
乐于助人
这是课后第3题哦!
○这篇课文的语言和其他课文有什么不同?和同学交流。
这篇课文是一篇文言文。文言文语言精练,简短。许多词语都是单个字。文言文的概括能力强。句子都很短。有些词语的意思和现代汉语有所不同,有些句子的结构和现代汉语不同,有些语句表达顺序也和现代汉语不同。
司马光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孔融让梨
曹冲称象
曹植作《七步诗》
自古英雄出少年
读一读:得(děi)亏司马光反应快砸破水缸,掉进缸里的孩子才得(dé)救了。
.
.
得
děi (得亏)
dé (得救)
多音字
我会写
司马光
sī
结构:半包围
音序:S 部首:口
司
组词:司机 公司
我会写
庭院
tíng
结构:半包围
音序:T 部首:广
庭
组词:家庭 庭院
我会写
攀登
dēng
结构:上下
音序:D 部首:癶
登
组词:登山 登高
我会写
跌倒
diē
结构:左右
音序:D 部首:足
跌
组词:跌落 跌倒
我会写
众人
zhòng
结构:品字结构
音序:Z 部首:人
众
组词:群众 众人
我会写
丢弃
qì
结构:上下
音序:Q 部首:廾
弃
组词:放弃 丢弃
我会写
持刀
chí
结构:左右
音序:C 部首:扌
持
组词:主持 坚持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司马光
下一页
上一页
根据课文内容排列下面的句子
( )大家全都跑开了。
( )水流出来了,小朋友得救了。
( )司马光拿起石头使劲砸那口瓮,瓮破了。
( )一个小朋友爬到瓮上,失足掉进瓮里头。
( )一群小孩儿在院子里玩。
创新探究类作业
1
2
3
5
4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司马光
下一页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