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方案
课 题 第六章 第2节 密度 第1课时 课 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体会利用比值不变反映的数量关系来定义物理量的方法。2.知道密度的定义、公式和单位,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
教学重点 知道密度的定义。
教学难点 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
教学方式 讨论式、讲授式、分组实验
教具学具 多媒体、托盘天平、刻度尺、铝块、铁块
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设计目的
【演示ppt3】生活中,我们经常需要辨别物体。大家一起来看一下,下列物体我们是如何分辨的。展示图片:这里有三块奖牌,如何区分金牌、银牌、铜牌?显然,我们可以通过颜色来判断。展示图片:这里有两杯无色透明的液体,分别是水和酒精,我们又该如何分辨?可以通过闻气味,酒精有刺鼻的气味,我们可以简单的分辨出。根据颜色、气味、软硬程度等性质可以分辨不同的物质,这些性质常常是某种物质所持有的。【演示ppt4、5】提问:下列两个物体,如何区分铝制或铁制?很显然,通过颜色、气味都无法分辨。根据生活经验,体积相同的木块、铜块和铝块,铜块质量最大,铝块质量较小,木块质量最小;而同一种物质,体积越大,质量越大,那么质量和体积之间有什么关系呢?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ppt6、7、8、9】带领学生使用天平测量铁块、铝块的质量与体积。如果没有实验器材,可以播放视频资源,演示实验过程。最后记录实验数据,将实验数据在图像中展现,带领学生对图表进行分析,得出实验结论:① 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一个定值。② 不同的物质,它们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同。归纳并板书:密度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① 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一个定值。② 不同的物质,它们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同。【ppt10】对于不同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一般不同,这反映了不同物质的不同性质,物理学中,用密度来表示这种特性。所以,我们可以通过密度对铝制、铁制物体进行区分。【ppt11、12、13】讲解密度的相关概念。注意:水的密度需要记忆归纳并板书:密度在物理学中,某种物质组成的物体的质量与它的体积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ρ )公式:密度是物质的特性,其大小与物体的质量、体积无关。密度的单位及换算1 g/cm3 = 1×103 kg/m3密度的物理意义密度在数值上等于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ppt14】简单讲解m-V图像板书m-V图像图像越靠近 m 轴,密度越大【ppt15】组织学生解答例题通过习题,熟练密度概念,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性质,密度 ρ 在数值上等于质量 m 与体积 V 的比值,密度与物体的质量、体积无关。【ppt16】知识拓展:气凝胶。【ppt17】进行小结。【ppt18】布置作业。 思考讨论后回答听讲、思考、回答听讲、讨论、小组交流合作进行实验,并展示、记录听讲听讲、记录听讲、思考、记录思考并解答听讲、讨论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主动思考区分方法,后续问题铺垫。引导学生认识简单的区分方法不能解决常规的物质鉴别,从而引入对同种物体质量与体积关系的探究。通过小组进行实验,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从而引出密度的概念。引出密度这一物理量。使学生掌握密度的概念、计算公式、单位及换算、物理意义。使学生掌握m-V图像,会从图像中获取信息,计算物质的密度,比较密度的大小。掌握密度的相关概念。了解气凝胶的特点。
板书设计 第2节 密度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① 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一个定值。② 不同的物质,它们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同。密度在物理学中,某种物质组成的物体的质量与它的体积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ρ )公式:密度是物质的特性,其大小与物体的质量、体积无关。密度的单位及换算1 g/cm3 = 1×103 kg/m3密度的物理意义密度在数值上等于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m-V图像图像越靠近 m 轴,密度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