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5张PPT)
12《醉翁亭记》
(第一课时)
苏轼草书《醉翁亭记》碑帖拓本
《滁州志》记载:“欧阳公记成,远近争传,疲于摹打。山僧云:寺库有毡,打碑用尽,至取僧室卧毡给用。凡商贾来,亦多求其本,所遇关征,以赠官,可以免税。”
《醉翁亭记》的巨大影响力
学校电视台的“走进古典亭台楼阁”系列节目,本期要为醉翁亭拍摄文艺宣传片《最美醉翁亭》。请同学们根据欧阳修所写的千古名文《醉翁亭记》,设计拍摄脚本。
《醉翁亭记》学习活动
(一)选择画面
默读文章第1段,结合书下注释和前后文语境理解文意,从中找出描写画面的句子,并根据画面的主体景物为画面命名。
环
滁
皆
山
也
。
其
西
南
诸
峰
,
林
壑
尤
美
,
望
之
蔚
然
而
深
秀
者
,
琅
琊
也
。
山
行
六
七
里
,
渐
闻
水
声
潺
潺
,
而
泻
出
于
两
峰
之
间
者
,
酿
泉
也
。
峰
回
路
转
,
有
亭
翼
然
临
于
泉
上
者
,
醉
翁
亭
也
。
作
亭
者
谁
?
山
之
僧
智
仙
也
。
名
之
者
谁
?
太
守
自
谓
也
。
太
守
与
客
来
饮
于
此
,
饮
少
辄
醉
,
而
年
又
最
高
,
故
自
号
曰
醉
翁
也
。
醉
翁
之
意
不
在
酒
,
在
乎
山
水
之
间
也
。
山
水
之
乐
,
得
之
心
而
寓
之
酒
也
。
画面命名
第1段描述的画面
画面描写句
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滁州环山图
琅琊蔚秀图
酿泉泻峰图
亭临泉上图
(二)确定主题
思考:四幅图的顺序
皆
其西南
于两峰之间
于泉上
全景
中景
近景
特写
景物范围由大到小
环
滁
皆
山
也
。
其
西
南
诸
峰
,
林
壑
尤
美
,
望
之
蔚
然
而
深
秀
者
,
琅
琊
也
。
山
行
六
七
里
,
渐
闻
水
声
潺
潺
,
而
泻
出
于
两
峰
之
间
者
,
酿
泉
也
。
峰
回
路
转
,
有
亭
翼
然
临
于
泉
上
者
,
醉
翁
亭
也
。
环
滁
皆
山
也
。
其
西
南
诸
峰
,
林
壑
尤
美
,
望
之
蔚
然
而
深
秀
者
,
琅
琊
也
。
山
行
六
七
里
,
渐
闻
水
声
潺
潺
,
而
泻
出
于
两
峰
之
间
者
,
酿
泉
也
。
峰
回
路
转
,
有
亭
翼
然
临
于
泉
上
者
,
醉
翁
亭
也
。
望
山行
渐闻
峰回路转
“回”的甲骨文
游踪线路移步换景
拍摄主题
滁州环山图
琅琊蔚秀图
酿泉泻峰图
亭临泉上图
画面组成
“寻胜醉翁亭”
前三幅图引人入胜,为引出第四幅图做铺垫,同时也交待了醉翁亭的地理位置和周围环境。
(三)呈现景物
形、声、色、态是常用的写景角度,在“寻胜醉翁亭”这一主题下,文章分别用哪些词语写出了景物的形、声、色、态?各自表现景物怎样的特点?
写山
环滁皆山也。
环:
本义是圆形而中间有孔的玉器
摹形——环绕连绵
环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蔚:
草木茂盛
绘色——苍翠葱郁
写水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潺潺
潺潺:流水声
泻:倾泻
泻
源头活水
拟声——悦耳动听
仿态——动感活泼
写亭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翼然
仿态——灵动有趣
仿态——高踞险奇
像鸟张开翅膀的样子
翼然:
甲骨文“临”,本义是从高处往低处察看
临
山水映衬之美
环绕连绵、苍翠葱郁的山
(三)呈现景物
悦耳动听、动感活泼的水
灵动有趣、高踞险奇的亭
朗读如下语句,体会语气有什么不同。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四)朗诵设计
【原文】
琅琊山,蔚然深秀。
酿泉,水声潺潺,泻出于两峰之间。
醉翁亭,翼然临于泉上。
【改文】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而”“者”“也”回环往复:“者”读得舒缓,“而”读得连绵,“也”读得悠然。
判断句:
先描绘美景,再介绍景观名称。读出发现美景的惊异,领会美景的得意。
Click to edit Master title style
Click to edit Master subtitle style
(五)拍摄脚本的设计方法
找出写景句,根据主体景物为画面命名。
1
分析写景顺序和视角,找到画面之间关联,确定主题。
2
理解关键词句,把握画面景物特征。
3
体会音韵和句式特点,画外音有感情朗诵原文。
4
默读文章第2段。结合书下注释和前后文语境理解文意。根据“也”字句的语意提示,圈画出第2段具体描绘景物的句子。
学生任务:
请根据《醉翁亭记》第2段内容,设计宣传片拍摄脚本。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写景
总结
若夫
依据的原文
画面命名
日出而林霏开
示例1
云归而岩穴暝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
①日出雨晴图
(六)学生拍摄脚本设计展示
依据的原文
画面命名
日出而林霏开
示例1
云归而岩穴暝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
①日出雨晴图
②云归山阴图
③野草佳木图
④风霜水石图
弥漫的云气
山谷
昏暗
四时:四季
(六)学生拍摄脚本设计展示
花
依据的原文
画面命名
日出而林霏开
示例2
云归而岩穴暝
野芳发而幽香
佳木秀而繁阴
朝日散雾图
暮云暗谷图
春花开香图
夏树茂阴图
(六)学生拍摄脚本设计展示
风霜高洁
水落而石出
秋高霜洁图
冬水石出图
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依据的原文
画面命名
日出而林霏开
示例2
云归而岩穴暝
野芳发而幽香
佳木秀而繁阴
朝日散雾图
暮云暗谷图
春花开香图
夏树茂阴图
(六)学生拍摄脚本设计展示
风霜高洁
水落而石出
秋高霜洁图
冬水石出图
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开放
茂盛
天高气爽,
霜色洁白
景物关联图
日出
岩穴
林霏
云归
早
晚
由低到高
由低到高
芳
水、石
木
风、霜
春
夏
秋
冬
由低到高
山谷应在低处
由高到低
示例3
饱览时空景
示例3
日出
岩穴
林霏
云归
早
晚
由低到高
由高到低
芳
水、石
木
风、霜
春
夏
秋
冬
由低到高
由高到低
示例4
“
日
出
而
林
霏
开
”
是
动
景
,
这
句
写
出
了
旭
日
升
起
的
跳
跃
动
态
之
美
,
也
写
出
了
林
中
雾
气
散
开
后
的
透
亮
明
丽
。
“
云
归
而
岩
穴
暝
”
是
静
景
,
这
句
写
出
了
晚
霞
红
云
安
静
地
挂
在
天
边
,
山
谷
归
于
平
静
后
万
籁
俱
寂
的
景
象
。
归:动词,有聚拢之意。
示例5
“野芳发而幽香”是从嗅觉角度,写出漫山遍野的山花竞相开放、丝丝幽香飘散入鼻的过程。“佳木秀而繁阴”是从视觉角度展现出夏日山野树木一派枝叶繁茂、苍翠欲滴、浓荫蔽日之貌。“风霜高洁”是用形容词写静景,形容秋天空气清爽、霜色洁白的样子。“水落而石出”是用动词写动景,写出冬天的时候水流逐渐变小、山石慢慢显露出来的动态过程。
句式或音韵特点
对仗工整
示例6
节奏整齐
例句
朗诵设计
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散句
整句
整散结合,节奏整齐又富于变化
若
夫
日
出
而
林
霏
开
,
云
归
而
岩
穴
暝
晦
明
变
化
者
,
山
间
之
朝
暮
也
。
野
芳
发
而
幽
香
,
佳
木
秀
而
繁
阴
,
风
霜
高
洁
,
水
落
而
石
出
者
,
山
间
之
四
时
也
。
,
总结:《醉翁亭记》中的景之美
“寻胜醉翁亭”
移步换景之妙、山水相映之美
“饱览时空景”
丰富有序之妙、动静相生之美
再 见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