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1课时教案(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1课时教案(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54.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2-10-18 13:19: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课时1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了解CO2主要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及用途,能解释生活中与二氧化碳有关的现象。
2.通过动手实验掌握CO2相关性质的实验。
3.知道温室效应的危害,养成低碳生活的习惯并增强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二氧化碳的性质
难点: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环节一 创设情境 引入新课 【导入】介绍屠狗洞的秘密 观看,倾听 通过化学相关的小故事引入新课,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
环节二 新课讲解 【讲解】上节课我们学过了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回顾该实验装置及实验原理。 【提问】为什么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观察收集到的二氧化碳的有哪些物理性质? 【过渡】学习了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我们用制取的二氧化碳来探究它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实验探究】将二氧化碳慢慢倒入放有高低不同位置的两支燃着的蜡烛的烧杯中,观察现象并分析。 【总结】 现象下层蜡烛先熄灭,上层蜡烛后熄灭。分析CO2密度比空气大,一般情况下,CO2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提问】你还能想到其他方法来验证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吗? 【总结】 方法一: 方法二: 方法三:利用相对分子质量比较密度大小 二氧化碳相对分子质量:44,空气的相对分子质量可看作29,由此可知: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 【实验探究】向一个收集满二氧化碳气体的塑料瓶中加入约1/3体积的水,立即旋紧瓶盖,振荡。观察现象并分析。 【总结与交流】 现象塑料瓶变瘪了结论CO2能溶于水解释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使瓶内气压减小,所以瓶会变瘪。
【总结】 性质颜色状态气味密度溶解性是否支持燃烧CO2无色气态无味比空气大能溶于水不支持燃烧
注意:通常状况下,1体积的水约能溶解1体积的二氧化碳,增大压强会溶解更多。生产汽水等碳酸饮料就是利用了这一性质。 【提问】汽水的生产原理我们已经知道,那为什么可乐、雪碧等饮料统称为“碳酸饮料”?“碳酸”是什么呢?CO2溶于水会发生化学反应吗? 【过渡】我们通过实验来探究一下。 【观看视频】实验探究: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 教师演示实验:取四朵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的小纸花。第一朵纸花喷上稀醋酸,第二朵纸花喷上水,第三朵纸花直接放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第四朵纸花喷上水后,再放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观察四朵纸花的颜色变化。(提示石蕊是一种色素,遇酸变成红色) 【实验记录】 1234现象变为红色不变色不变色变为红色分析醋酸 显酸性水 不显酸性CO2 不显酸性显酸性
【实验结论】 CO2与水反应生成了酸性物质即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成红色。 H2O+CO2=H2CO3 【观看视频】将上述实验的第四步得到的变红的小纸花,小心地用吹风机烘干,看到红色的纸花又变成了紫色。 这说明了碳酸不稳定,受热易分解,即H2CO3=H2O+CO2↑ 【提问】在炎热的夏季喝下冰凉的碳酸饮料后,除了凉爽之外,还会怎么样? 【总结】打嗝,原因就是碳酸受热分解造成的。 【讲解】如何验证一瓶气体是否是二氧化碳? 【总结】将气体通入到澄清的石灰水中,如果石灰水变浑浊了,则证明该无色无味的气体为二氧化碳。 CO2 + Ca(OH)2 == CaCO3 ↓ + H2O 【提问】工人师傅用石灰浆粉刷墙壁后,刚开始的一段时间内墙壁会“出汗”,你知道是什么原因吗? 【总结】原因是:CO2+Ca(OH)2=CaCO3↓+H2O。 【过渡】在加压和降温条件下,二氧化碳还可转变为液态、进而凝固为固态——“干冰”。 【讲解】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除了用于低温保存食品外,还可用于营造舞台环境。另外还用于人工降雨,你知道这里面的原理是什么吗? 【讲解】通过学习知道,二氧化碳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用途,除了制作饮料,干冰用于人工降雨、人工云雾外,还有如下用途:光合作用、灭火、化工生产的原料、气体肥料等。 【过渡】虽然二氧化碳对人类的贡献很大,本身也没有毒性,但是它不能供给呼吸,所以当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的含量超过正常值时,就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一定影响请看一组研究数据。 空气中CO2的体积分数%对人体的影响1使人感到气闷、头昏4~5使人感到气喘、头痛、眩晕10使人不省人事,呼吸逐渐停止,以至死亡
因此当人群长时间处于密闭空间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开窗、通风换气。 【讲解】人和动植物的呼吸,煤、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的燃烧都会产生二氧化碳,而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却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因此,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是相对稳定的。 【过渡】如果当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越来越多时,还会对地球环境造成巨大影响,如:温室效应, 【讲解】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气体能像温室的玻璃或塑料薄膜那样,使地面吸收的太阳光的能量不易散失,从而使全球变暖,这种现象叫“温室效应”。 【讲解】温室效应会使得:两极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气候反常,海洋风暴增多 ,土地干旱,沙漠化面积增大。 那么,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措施有哪些呢? 减少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的使用; 开发利用太阳能、地热能、风能、氢能等清洁能源; 大力植树造林,严禁乱砍滥伐; 倡导“低碳”生活。 思考,分析 观看教师演示实验 倾听,思考 分组讨论,由小组回答问题。 记录笔记 从班级分组学生中抽出一组学生来做这个实验 倾听,记录笔记 倾听,思考回答问题 观看视频 记录视频中纸花颜色的变化。 记录笔记 观看视频 思考并根据生活经验回答问题。 回顾旧知 思考并回答问题 阅读教材119页,找出“干冰”用于人工降雨的原理 了解二氧化碳的用途 倾听,了解二氧化碳的危害和应对措施。 。 倾听,知道二氧化碳的减排措施。 复习旧知,加强学生对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记忆。 通过观看教师演示该实验得出二氧化碳的相关性质。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记录二氧化碳的性质 从生活中常见的例子提出问题,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 通过观看视频实验,让学生体会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以及碳酸的不稳定性。 从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引出问题,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和学科知识解决问题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通过讲解二氧化碳的用途和危害以此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加强学生的学科素养。 以动图的形式讲解二氧化碳的在自然界中的碳循环。
环节三 拓展延伸 【展示】碳达峰和碳中和以及降低碳排放的措施 倾听 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树立环保意识
随堂作业 PPT展示 做题 通过习题巩固本节所学知识
环节四 课堂小结 展示PPT页。 倾听并理解。 帮助学生梳理本节知识,便于学生记忆。
五、板书设计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第1课时
一、二氧化碳
1.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2.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1)二氧化碳本身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2)CO2与水反应生成碳酸。CO2+H2O=H2CO3
碳酸不稳定易分解。 H2CO3=H2O+CO2↑
(3)CO2与澄清石灰水反应。CO2+Ca(OH)2=CaCO3↓+H2O
(常用此性质,来检验二氧化碳气体。)
3.CO2用途
(1)干冰,可用作①制冷剂;②形成人工云雾(舞台上);③人工降雨。
(2)二氧化碳气体可用于灭火、制汽水、作气体肥料、化工产品的原料等。
二、二氧化碳对生活、环境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