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掌握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步骤和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
三、教学用具
教学课件等。
四、相关资源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微课资源等。
五、教学过程
【课堂引入】
【提问】方程式计算的步骤有哪些?
【回答】(1)设未知量;
(2)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写出相关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和已知量、未知量;
(4)列出比例式,求解;
(5)简明地写出答案。
本节课我们接着学习利用化学方程式的计算问题。
【新知讲解】
一、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过渡】我们来看一个知道生成物求反应物的题目,请看例题。
【例题】工业上高温煅烧石灰石(CaCO3)可制得生石灰(CaO)和二氧化碳,如果要制取5.6 t氧化钙,需要碳酸钙多少吨 (煅烧石灰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CaCO3CaO+CO2↑)
解:设需要碳酸钙的质量为x。
CaCO3CaO+CO2↑
100 56
x 5.6 t
x=10 t
答:需要碳酸钙10 t。
【练习】某工业电解铝厂,利用电解Al2O3的方法制取单质铝,同时生成氧气,若生产1.35吨铝,需电解多少吨的Al2O3?
解:设若生产1.35吨铝,需电解x吨的Al2O3。
2Al2O3 4Al + 3O2↑
204 108
x t 1.35t
x=2.55
答:若生产1.35吨铝,需电解2.55吨的Al2O3。
【提问】通过这两节课的学习,让我们通过视频大家总结一下如何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
【展示】教师播放微课《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典型例题
例1.过氧化氢溶液长期存放会因分解而使溶液质量减轻。实验室有一瓶过氧化氢溶液,一段时间后,溶液质量共减少8 g,则该过程共有多少过氧化氢分解( )
A.17 g B.8 g C.64 g D.32 g
解析:溶液减少的质量是氧气的质量。知道了氧气的质量,根据过氧化氢分解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求得过氧化氢的质量。
答案:A
例2.现将足量的氢气通过45 g灼热的氧化铜和铜的混合物,氢气和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水,而铜和氢气不反应。完全反应后称量剩余固体质量为37 g。计算原混合物中氧化铜的质量为( )
A.20 g B.32 g C.40 g D.42 g
解析:解:设原混合物中氧化铜的质量为x。
CuO + H2 Cu + H2O 固体质量差量
80 80-64=16
x 45 g -37 g=8 g
x=40 g
答案:C
例3.把8 g高锰酸钾装入大试管中,加热一段时间后,冷却称量剩余固体质量为7.6 g,计算:
(1)生成氧气的质量是多少?
(2)已经分解的高锰酸钾的质量是多少?
解析:(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知,生成氧气的质量为8 g-7.6 g=0.4 g
(2)解:设参加反应的高锰酸钾的质量为x。
2KMnO4K2MnO4+MnO2+O2↑
316 32
x 0.4 g
x=3.95 g
答案:(1)0.4 g(2)3.95 g
六、课堂总结
我们学习了已知一种物质反应物求生成物的计算题,巩固了解题步骤,在以后的计算过程中,需要能够熟练地运用解题步骤和方法。
七、板书设计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
课题3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第二课时
一、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三个要领和三个关键
(1)三个要领:①步骤要完整;②格式要规范;③得数要准确。
(2)三个关键:①准确书写化学式;②化学方程式要配平;③准确计算相对分子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