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初步掌握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步骤和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的步骤。
教学难点:物质之间量的关系。
三、教学用具
教学课件等。
四、相关资源
《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1》微课资源等。
五、教学过程
【课堂引入】
【展示】火箭升空
我国长征五号重型运载火箭的芯级发动机采用液氢液氧为燃料。若火箭升空携带100 kg的液氢,充分燃烧才能获得足够的能量,燃烧后能生成多少水呢?
这个问题涉及到利用化学方程式的计算问题,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下吧。
【新知讲解】
一、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过渡】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我们不仅需要知道化学反应生成了什么物质,还常常需要知道生成多少了物质。根据化学方程式,我们可以进行相关计算。下面我们通过视频来看一下怎样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
【展示】教师播放视频《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1》。
【注意】(1)设未知量要规范,“设某物质的质量为x”(x是个有单位的物理量,后面无需再带单位)。
(2)方程式是否正确关系到整个解题的正确性,所以首先保证方程式配平。如果不配平,则物质之间的质量比就是错误的。而且要注意方程式的完整,反应条件、气体和沉淀的符号要注意标明。
(3)相关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写在相应化学式的下面,一定要注意用相对分子质量乘以化学式前面的系数,已知量和未知量写在相应相对分子质量的下边。有关物质的量左右对应,上下对齐。
【过渡】下面,我们通过例题再来巩固解题步骤。
【例题】6克碳充分燃烧能生成多少克二氧化碳?
设未知量 【解】设:6克碳充分燃烧能生成x克二氧化碳。
写出化学方程式 C + O2 CO2
标出有关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12 44
和已知量、未知量 6 g x
列比例式,求解 x=22 g
简明作答 答:6克碳充分燃烧能生成22克二氧化碳。
【提问】课堂开始的问题你会解答了吗?同学们自己解答一下吧。
【总结】化学方程式能准确地表示出反应物、生成物各物质之间的数量关系,已知一种反应物可根据比例关系求出另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大家一定要熟悉解题步骤,解题格式要规范。
典型例题
例1.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依据是( )
A.化学方程式表示了一种化学反应的过程
B.化学方程式表示了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
C.化学方程式表示了反应前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关系
D.化学方程式中,各反应物的质量之比等于各生成物的质量之比
解析: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依据是化学方程式表示了反应前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关系。
答案:C
例2.在反应4A+3B=2C中,若2.7 g A完全反应生成5.1 g的C。已知B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2,则C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A.34 B.68 C.102 D.204
解析:(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B的质量=5.1 g-2.7 g=2.4 g
(2)解:设C的相对分子质量为a
4A + 3B = 2C
3×32 2a
2.4 g 5.1 g
a=102
答案:C
例3.24 g碳在80 g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
A.88 g B.72 g C.104 g D.110 g
解析:24 g碳在80 g氧气中充分燃烧时氧气过量,解题时按照碳的质量来计算。
解:设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x。
C + O2 CO2
12 44
24 g x
x=88 g
答案:A
六、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研究物质的化学变化,需要涉及量的计算。在计算过程中,解题步骤要完整,书写格式要规范,养成良好的习惯。
七、板书设计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
课题3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第一课时
一、化学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1.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解题步骤
(1)设未知量;
(2)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写出相关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和已知量、未知量;
(4)列出比例式,求解;
(5)简明地写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