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2 原子的结构
第4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知道相对原子质量的含义,并学会查相对原子质量表。
2.能运用相对原子质量的两个公式进行相关计算。
3.能说出原子的实际质量与相对原子质量的区别与联系。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相对原子质量的含义。
难点:原子的实际质量与相对原子质量的区别与联系。
三、教学准备
教学PPT及相关漫画。
四、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环节一 创设情境 引入新课 【讲述】克和千克是日常生活中最常使用的质量单位。例如一个苹果的质量大约是300 克,一个成年中学生的体重大约是50 千克。 【提问】微观粒子—原子虽然很小,但也有质量,怎么表示原子质量方便记忆和书写呢? 倾听、讨论。 通过展示、类比、提问的方式导入新课,吸引学生注意,提高学习兴趣。
环节二 新课讲解 一、回顾上一节课知识 【指导】请同学们回顾原子的结构。 【展示】展示表格。 【指导】请同学们填写表格,并说明填表的依据。 【展示答案并总结】填表的依据是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核电荷数)等于核内质子数,也等于核外电子数。 【讲述】我们将质子数和中子数都为6的碳原子称为碳12原子 思考并交流上述问题。 回顾有关原子的旧知识,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二、相对原子质量 【展示】展示一些原子实际质量。 【讲述】这是经过科学家测得一些原子的质量,请同学们用科学计数法表示。 【提问】关于原子的质量,你有何感想? 【总结】即使用科学计数法表示原子的实际质量,也不方便记忆和书写,因此我们需要找到一种更加方便的形式。 【指导阅读】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然后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什么是相对原子质量? 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公式。 (3)相对原子质量的符号和单位? 【总结】 定义:以一个碳12原子的实际质量(1.993×10-26kg)的1/12作为基准,计算出其他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就是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计算公式: 相对分子质量(Ar)= 单位: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单位为“1”,一般不读出也不写出。 【展示】展示表格。 【提问】原子的真实质量和相对原子质量有什么区别与联系? 【总结】相对原子质量大小能反应原子的实际质量大小;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倍数关系,单位是“1”,实际质量是称量出来的真实质量,单位是“千克”。 【练习】从附录Ⅱ中查找氮、氯、钠、硫的相对原子质量。 【展示】展示构成原子的各种粒子的数值及相对原子质量。 【讨论】请同学们观察表格,归纳你发现的规律。 【讲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展示】展示练习。 请同学们根据刚才所学,完成练习与应用。 阅读PPT,并用科学计算法表示几种原子的质量。 阅读课本,回答问题。 倾听并修正自己的观点。 讨论、交流原子的真实质量和相对原子质量的区别与联系。 按照要求查找几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讨论并得出规律: 相对分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倾听、理解。 让学生体会即使用科学计数法表示原子质量,也很不方便记忆和书写。 通过阅读教材,学生记忆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并能根据定义推测出表达式、符号和单位。 通过设置问题,培养学生总结能力。 让学生对相对原子质量有更深入的了解。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归纳能力。 让学生了解相对分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的原因。
环节三拓展 延伸 【展示】展示相对原子质量标准的诞生。 阅读PPT,思考 拓展学生视野,让学生体会科学家探究相对原子质量的过程。
随堂 作业 PPT展示 做题 通过习题巩固本节所学知识。
环节四 课堂 小结 展示PPT21页。 说明:相对原子质量不是原子的实际质量,是一个比值。相对原子质量也是常用的原子量。 倾听并理解。 帮助学生梳理本节知识,便于学生记忆。
五、板书设计
课题1 原子的结构
第4课时
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
以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与它相比较所得到的比,作为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单位为1。
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公式
(1)
(2)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