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语文园地 《诗歌中的暗香疏影——梅花》 表格式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语文园地 《诗歌中的暗香疏影——梅花》 表格式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0-18 16:42: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学设计
授课教师姓名   名称 《诗歌中的暗香疏影——梅花》 
知识点来源 学科:语文 年级:四年级下册 教材版本:部编版 所属章节:第一单元语文园地
录制工具和方法 PPT和屏幕录制 
设计思路 四年级学习了许多关于梅花的诗歌,本次利用语文园地中毛泽东关于梅花的诗歌,将学生对旧知识的回顾引向对新知识的学习,通过阅读理解梅花其文化内涵,既深入剖析梅花的独特意象满足孩子们的求知欲,又能培养学生像梅花一样高洁的品质。 
教学设计
内容
教学目的 1、 通过阅读古诗词中的梅花理解其文化内涵。 2、 通过结合写作背景深入剖析每首诗词梅花独特的意象。 3、 通过对古诗词中的梅花理解培养学生高洁的品质和坚韧的性格。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阅读古诗词中的梅花理解其文化内涵,结合写作背景深入剖析每首诗词梅花独特的意象,归纳整理。 
一、创设情境,视频导入 梅花是中国传统名花,它开百花之先,独天下而春。是中国古代文人墨客千年吟咏不绝的主题,梅花也是古典诗词常见的审美意象,贯穿于语文诗词教学中。诗人借助客观之象,融主观之情,赋予梅花丰富的文化意蕴和多样的审美取向。那么到底梅花在中国文化中有何独特的内涵?每首诗词展示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梅花,去品析鉴赏。 二、突破难点,深入品析 (一)以梅传友,寄托情愫 梅花不仅仅是春天的使者,代表着美和希望,还被文人雅士作为传递友情的风雅之物。折梅赠远,以梅花寄托对远方友人的思念。南朝陆凯《赠范晔》:“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寄一枝春。”诗人折梅花寄赠友人,正是借以表达自己以梅花自许,亦以梅花许人,表达对于友人具有梅花一样品格的赞赏;折梅赠友从此传为千古佳话,成为表达友情的高雅之举。
教学过程 苏轼《次韵杨公济奉议梅花》:“岭北霜枝最多忍,忍寒留待使君来。”王安石《梅花》:“驿使何时发,凭君寄一枝。”折梅寄友后又逐渐代表一种情绪,诗人看到梅花就不由得想起远方的朋友。 (二)隐士豁达,君子高洁 绽放在数九寒天的梅花,坚贞傲骨,迎寒独立,许多怀才不遇的落寞文人便把一腔热心倾注在梅花上,只能以梅抒怀,梅花象征为一种清高脱俗、贞洁内敛的君子情操,并以梅隐喻自身的美德。 其中被誉为“梅妻鹤子”林逋在咏梅文人中最为代表,他的咏梅佳作《山园小梅》被誉为咏梅千古绝唱,流传至今:“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尊。”其中“疏影横斜”、“暗香浮动”传神的描绘出梅花淡雅、清幽的神韵。 元代诗人王冕也在《墨梅》中写到“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这是一首题画诗,诗人将画格、诗格、人格有机地融为一体,字面上在赞誉梅花,实际上是赞赏自己的立身之德,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态度以及不向世俗献媚的高尚情操。开头两句“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直接描写墨梅。画中小池边的梅树,花朵盛开,朵朵梅花都是用淡淡的墨水点染而成的。“洗砚池”,化用王羲之“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典故。诗人与晋代书法家王羲之同姓,故说“我家”。 三、四两句盛赞墨梅的高风亮节。它由淡墨画成,虽然外表并不娇妍,但具有神清骨秀、高洁端庄、幽独超逸的内在气质;它不想用鲜艳的色彩去吸引人,讨好人,求得人们的夸奖,只愿散发一股清香,让它留在天地之间。这两句正是诗人的自我写照。王冕自幼家贫,白天放牛,晚上到佛寺长明灯下苦读,终于学得满腹经纶,而且能诗善画,多才多艺。但他屡试不第,又不愿巴结权贵,于是绝意功名利禄,归隐浙东九里山,作画易米为生。“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两句,表现了诗人鄙薄流俗,独善其身,孤芳自赏的品格。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梅花》)墙角有几枝梅花冒着严寒独自开放。为什么远看就知道洁白的梅花不是雪呢?那是因为梅花隐隐传来阵阵的香气。此诗巧妙地借用了林逋的诗句,却能推陈出新。你看他写的梅花,洁白如雪,长在墙角但毫不自卑,远远地散发着清香。诗人通过对梅花不畏严寒的高洁品性的赞赏,用雪喻梅的冰清玉洁,又用“暗香”点出梅胜于雪,说明坚强高洁的人格所具有的伟大的魅力。作者在北宋极端复杂和艰难的局势下,积极改革,而得不到支持,其孤独心态和艰难处境,与梅花自然有共通的地方。这首小诗意味深远,而语句又十分朴素自然,没有丝毫雕琢的痕迹。 (三)襟怀博大,志向高远 说来也话长,国家危亡之际,文人墨客亟需一种事物来象征国家的转变。古人们找到了梅花,陆游的《卜算子咏梅》借梅自喻,“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梅花无人赏识,无人照管,只能孤芳自赏,独自走完自己生命的历程。陆游所处的时代正是国家民族危机深重的岁月,“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以此来表明自己的孤高正直,本色不变。而在建国初期,内外交困的背景下,毛泽东也将目标投向了梅花,与陆游不同,他始终保持中华民族大无畏的气概,为鼓励大家蔑视困难,敢于战胜困难,创作出了《卜算子咏梅》,这首词既赞颂了梅花“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的无畏精神,也有“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的高尚品质,同时赞扬了梅花“待到山花烂漫时,犹有花枝俏”的乐观主义精神以及共产主义社会必然会实现的坚定信心。 与陆游笔下被赋予孤芳自赏,本色不变的梅花相比,毛泽东笔下的梅花凌寒独自开。迎着寒雪,凭借坚韧毅力,绚烂绽放,宣告不屈精神。这正是民族精神的最好表达。 (四)冰肌玉骨、纯洁美人 梅花高洁优雅,傲然独立,它不惧冰冻九寒,独自在寒风中凌然绽放,可谓是一抹独特的美景,自古以来文人士子为梅花起了独特的雅称,“霜美人”、“冷美人”。 “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香脸半开娇旖旎,当庭际,玉人浴出新妆洗。”这首咏梅词出自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渔家傲》,作者用“犹抱琵琶半遮面”的美人姿态来形容含苞待放的梅花的娇美,又用“玉人浴出”来形容梅花的冰清玉洁,明艳动人,作者用以梅喻人的方式表达对梅花的喜爱之情,梅已和人融为一体,分不清是梅美还是人美。 吴颐在《次韵宪宣德红枨诗韵》中把梅花描写为一个不染俗世烟尘的美丽高洁女子:“玉骨冰肌冷照人,匀红轻浥绛罗巾。更无凡木能争艳,定向壶中别得春。久稔新诗能写物,须知樽酒可藏真。寄声闭户英夫子,体取居尘不染尘。”先用梅花的玉骨冰肌来形容女子洁白的肌肤,光彩照人,又以“更无凡木能争艳”来表示梅花的艳丽独绝,表达了作者对梅花的至高尊崇,即便以一位不染纤尘的高洁女子来形容也不过,抒发了作者情趣高尚的情怀。 宋代初期的诗人梅尧臣惯常把梅花比喻为娇俏玲珑的小家碧玉,如《红梅》中对梅花的描写:“家住寒溪曲,梅花杂暖春,学妆如小女,聚笑发丹唇。”作者寥寥字数,仿佛让人身临暖春的桃花之境,把梅花描绘成一个“家住寒溪曲”的邻家小女,翩然跃于眼前,那“聚笑发丹唇”不就是形容风中摇曳的梅花花瓣吗? 宋代的晁端友笔下的《梅花》,把梅花描绘成一个冰雪肌肤、冰清玉洁的仙子:“皎皎仙姿脉脉情,绛罗仙萼裹瑶英。色侔姑射无双白,香比酴醾一倍清。腊后春前芳信密,水边林下晓妆明。故应不属东君管,冷艷孤芳取次成。” 由此可见,梅花在诗人心中的地位无比的高尚与尊贵,宋代文人的多才多情几乎都倾注在对梅花的喜爱之上,他们把梅花喻为心中倾慕的女子,以不同的角度来表述诗人们心中对梅花的青睐和赞美之情。诗人借以梅花风姿卓越的客观表象,融入自身的主观臆想,赋予梅花风采多姿的灵魂,表达了古代文人与梅花的不解情结。 三、拓展延伸、总结技巧 梅花不仅以清雅俊逸的风度使古今诗人画家为它赞美,更以它的冰肌玉骨、凌寒留香被喻为民族的精华而为世人所敬重。因此,梅花历来为许多诗人所咏叹,而梅花意象也在不断被赋予新的内涵。同时,梅花的自然习性等亦增添了梅花的文化内涵。 同学们,我们的课程到此结束,你对诗歌中的梅花有了新的认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