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22.3《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第3课时 教学方案(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22.3《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第3课时 教学方案(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17.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2-10-18 11:37: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十二章 二次函数
22.3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
第3课时
一、 教学目标
1.能根据具体几何问题建立合适的直角坐标系,找出数量关系;
2.能建立二次函数解析式,并能应用二次函数的相关性质解决实际几何问题;
3.从“数”(解析式)和“形”(图象)的角度理解二次函数与实际问题之间的联系,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以及建模的转化思想;
4. 经历了建模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体会函数知识的实际应用价值,感受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够建立合适的直角坐标系,并找到数量关系,利用二次函数性质解决问题.
难点:灵活建立直角坐标系,准确找到数量关系.
三、教学用具
多媒体等.
四、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 1.能根据具体几何问题建立合适的直角坐标系,找出数量关系; 2.能建立二次函数解析式,并能应用二次函数的相关性质解决实际几何问题; 3.从“数”(解析式)和“形”(图象)的角度理解二次函数与实际问题之间的联系,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以及建模的转化思想; 4. 经历了建模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体会函数知识的实际应用价值,感受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 熟悉学习目标 通过学习目标让学生熟悉本节课要讲解的内容.
环节一 创设情景 【观察与思考】 跳大绳时,绳甩到最高处的形状可近似地看作抛物线.那么抛物线解析式是什么呢? 教师活动:教师主要引导学生明白,要想求解析式,要把图形放在直角坐标系中,且建立直角坐标系的方法不唯一,以适当为标准.使计算更简便. 小组讨论,如何建立直角坐标系
环节二探究新知 【探究】 如图,是抛物线形拱桥,当拱顶离水面2 m时,水面宽4 m,水面下降1 m,水面宽度增加多少? 以抛物线的顶点为原点,以抛物线的对称轴为y轴建立直角坐标系. 设抛物线表示的二次函数为y=ax2. 由抛物线经过点(2,–2),可得 – 2=a×22, 这条抛物线表示的二次函数为 当水面下降1 m时,水面的纵坐标为–3,如图设点P的横坐标为x1, 由题意知 当水面下降1 m时,水面宽度增加m. 从“数”(解析式)和“形”(图象)的角度理解二次函数与实际问题之间的联系,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以及建模的转化思想.
环节三应用新知 【典例探究】 如图,河上有一座抛物线形隧道,已知桥下的水面离桥拱顶部3 m时,水面宽AB为6 m,当水位上升0.5 m时: (1)求此时水面的宽度CD为多少米? (2)若游船(指船的最大宽度)为2 m时,从水面到棚顶的高度为 1.8 m,问这艘船能否从桥洞下通过? 解:(1)建立如图所示的直角坐标系, 则点E(0,3),A(3,0),B(– 3,0) 设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ax2+k. 把点E,点A坐标代入到抛物线的解析式中. 当y=0.5时, 故水面宽度CD=m. (2)当x=1时,所以这艘游船能通过. 【归纳】 建立二次函数模型解决建筑类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 ① 根据题意建立适当的平面直角坐标系. ② 把已知条件转化为点的坐标. ③ 合理设出函数的解析式. ④ 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出函数解析式. ⑤ 利用求得的关系式进一步分析,并进行有关的判断. 经历了建模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体会函数知识的实际应用价值,感受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
环节四 巩固新知 【随堂练习】 练习1 有一拱桥洞呈抛物线形,这个桥洞的最大高度是16 m,跨度为 40 m,现把它的示意图放在坐标系中,则抛物线的解析式为( ) A. B. C. D. 答案:C 练习2 某工厂的大门是一抛物线形水泥建筑物,大门的地面宽度为8 m,两侧距地面3 m高各有一个壁灯,两壁灯之间的水平距离为6 m,如图所示,则厂门的高为(水泥建筑物厚度忽略不计,精确到0.1 m) ( ) A. 6.9 m B. 7.0 m C. 7.1 m D. 6.8 m 答案:A 练习3 如图,小明的父亲在相距2 m的两棵树间拴了一根绳子,给小明做了一个简易的秋千,拴绳子的地方A、B距地面高都是2.5 m,绳子自然下垂呈抛物线状,身高1 m的小明距较近的那棵树0.5 m时,头部刚好接触到绳子C处,求绳子的最低点距地面的距离. 解:建立如右图所示的直角坐标系.这时绳子所成抛物线的对称轴是y轴,所以可设它的函数解析式为y=ax2+k. 由题意知B(1,2.5),C(– 0.5,1)在抛物线上, 所以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2x2+0.5. 因为a=2>0,所以y有最小值,即当x=0时, y最小值=0.5. 即绳子的最低点距地面的距离0.5 m. 进一步巩固本节课的内容. 了解学习效果,让学生经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给学生获得成功体验的空间.
环节五 课堂小结 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本节课所讲解的内容. 回顾本节课所讲的内容 通过小结让学生进一步熟悉巩固本节课所学的知识.
环节六 布置作业 巩固例题练习 教科书第56页复习题22 课后完成练习 通过课后作业,教师能及时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以便对教学进度和方法进行适当的调整.
8 /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