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第18课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课件(共6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第18课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课件(共65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10-18 14:21: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65张PPT)
第五单元 
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
第18课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学习目标
1. 了解戊戌维新运动的兴起、结果和影响,分析其失败的原因。
2. 分析义和团运动的口号和斗争史实,认识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和作用。
3. 列举八国联军侵华的基本史实,了解《辛丑条约》的内容和影响。
1.分析戊戌维新运动的背景和内容,从“历史解释”角度理解维新运动的历史意义。
2. 梳理义和团运动的原因和历程,从“家国情怀”角度认识义和团运动的影响和不屈精神。
3.了解八国联军侵华的史实,知道《辛丑条约》的内容,从“史料实证”角度认识列强侵华的影响。
学科素养
4.结合戊戌变法和义和团运动失败的原因,从“唯物史观”角度认识资产阶级和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知识点一 戊戌维新运动
1.背景:日本逼迫清政府签订_____________的消息传回国内,激起朝野上下的反对声浪。
2.过程
(1)序幕:公车上书。康有为、梁启超组织了联合各省举人的___________,虽未送达光绪皇帝,但拉开了维新运动的序幕。
《马关条约》
“公车上书” 
(2) 高潮:百日新政。1898年6月11日,光绪皇帝在维新派推动下,颁布___________诏书。此后的103天里,光绪皇帝先后发布上百道变法诏令,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等方面除旧布新的举措,史称_____________。
(3) 结果:失败。9月21日,慈禧太后将光绪皇帝囚禁,再次临朝训政。康有为、梁启超被迫逃亡海外,谭嗣同、杨锐、刘光第、林旭、杨深秀、康广仁6人,被杀于北京菜市口,史称“戊戌六君子”。变法期间的改革措施,除__________保留外,均被废止。
“明定国是” 
“百日维新” 
京师大学堂
3.影响:戊戌____________对于推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新思想的传播,起到了积极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旧式官僚体制。
4.失败原因:由于守旧势力仍很强大,而维新派缺乏可靠的社会基础,没有严密的组织,又把希望寄托于并未完全掌握实权的皇帝身上,导致这场运动未能实现预期的目标,以失败告终。
维新运动
[特别提醒] “公车上书”的影响
“公车上书”打破了几百年来士人不得干政的禁令,显示了知识分子的群体力量,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思维点拨]
维新变法思想的传播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所谓“思想解放”是用资产阶级思想文化批判和反对当时在社会上仍占统治地位的封建思想文化。
[知识拓展] 对维新变法运动的认识
(1) 是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具有进步意义。
(2) 是一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具有爱国性。
(3) 是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具有启蒙性。
(4) 开创了新的时代风气、社会舆论和思想观念。
知识点二 义和团运动
1.背景
(1)《马关条约》签订后,西方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日益加剧。
(2) 教会势力猖獗。
(3) 德国强占________,进一步刺激了山东民众。
胶州湾 
2.概况
(1) 以_____________为口号的反洋教斗争蔓延到山东、直隶很多州县农村。先后担任山东巡抚的毓贤、袁世凯等,对义和团采取先抚后剿的举措。
(2) 1900年5月28日,英、美、法、德、俄、日、奥匈、意八国决定联合出兵镇压义和团。慈禧太后采用“招抚”义和团的办法,企图对义和团加以控制利用。后来,在中外势力联合镇压下,义和团运动失败。
“扶清灭洋”
3.评价
(1) 义和团运动具有强烈的_____________倾向,也存在明显的盲目排外行为。
(2) 没有先进阶级的领导,义和团运动无法阻止中国滑向半殖民地的深渊,但它所展现的中国人民不畏强暴的牺牲精神,使外国列强认识到,任何国家“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瓜分一事,实为下策”。
反帝爱国
[易错易误] 正确地理解义和团“扶清灭洋”的口号
(1) 具有爱国性:反映了当时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2) 具有局限性:“扶清”有利于争取官兵,却容易放松对清政府的警惕;“灭洋”能动员广大民众参加反帝斗争,但却带有盲目、笼统的排外性质。
[思维点拨] '义和团、清政府和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关系
知识点三 八国联军侵华
1.时间:1900年6月10日。
2.概况
(1)1900年6月10日,英国海军中将西摩尔率领第一批联军从天津乘火车向北京进发,在廊坊附近遭到义和团和清军的顽强阻击,被迫退回天津。
(2) 6月中旬,八国联军攻陷大沽炮台,向天津进犯,义和团和清军奋起投入_____________。
(3) 6月21日,慈禧太后作出向各国“宣战”的决定。
(4) 7月14日,天津陷落。8月中旬,北京失陷,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仓皇出逃,后到西安。逃亡途中,慈禧太后发布铲除义和团的谕旨,并指定庆亲王奕劻与李鸿章为全权代表与列强议和。
天津保卫战 
3.结果:在中外势力联合镇压下,义和团运动失败。
4.东南互保:义和团运动时,南方各省督抚与英、美等国洽商____________协议,严重动摇了清政府统治的根基。
“东南互保”
[易错易误]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不是义和团运动高涨,而是西方列强企图瓜分中国,变中国为其殖民地。镇压义和团运动只是侵略者发动战争的借口。
[概念阐释] “东南互保”
1900年6月,东南各巡抚刘坤一、张之洞等会同各国驻上海领事,制定《东南互保章程》。“东南互保”表现了东南地区当权的洋务派官员与西方列强合作抵制义和团的意向,它维护了列强在长江流域和华南的利益,破坏了东南各省人民反帝斗争的发展。
[知识拓展] 《辛丑条约》的特点
(1) 赔款数额大,赔款周期长,赔款附加条件重。
(2) 增加镇压、禁止中国人民反帝的条款。
(3) 外国侵略势力进入清政府的统治心脏。
(4) 体现出清政府已经完全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知识点四 民族危机的加深
1.《辛丑条约》的签订:1901年9月7日,清政府被迫与组成联军的8国及西班牙、荷兰、比利时3国共11国签订丧权辱国的____________。
2.内容
(1) 惩办______________,涉及中央和地方大臣百余人。
《辛丑条约》 
“首祸诸臣” 
(2) 向各国赔款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年息4厘,本息共计约9.82亿两。
(3) 将北京___________划定为使馆区,中国人不得居住,各国可派兵驻守。
(4) 拆除大沽及有碍北京至海通道的所有炮台,各国可在自北京至山海关沿铁路12个重要地区驻扎军队。
(5) 禁止华北_____________5年,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加入任何“与诸国仇敌之会”等。
东交民巷 
科举考试 
3.影响
(1)《辛丑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主权丧失最严重、赔款数目最庞大的不平等条约。
(2)巨额赔款,加剧了中国的贫困和经济的衰败。
(3) 外国军队驻扎于中国战略要地,严重破坏了中国的________。
(4) 在北京设立的“使馆界”,实际成为“国中之国”。
(5)《辛丑条约》的订立,标志着中国完全陷入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的深渊。
主权完整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知识拓展]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过程
(1) 鸦片战争后,英国等西方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等第一批不平等条约,中国的社会性质开始发生变化,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第二批不平等条约,中国丧失了更多的领土和主权,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3) 甲午中日战争后,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由以商品输出为主发展到以资本输出为主的阶段。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4) 八国联军侵华后,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研习1 戊戌维新运动的背景和影响
[合作讨论] 
材料一 万国报馆,议论沸腾,成以瓜分中国为言,若箭在弦,省括即发……恐自尔后,皇上与诸臣虽欲易安旦夕,歌舞河山而不可得矣,且恐皇上与诸臣求为长安布衣而不可得矣。
自台事(割让台湾)后,天下皆知朝廷之不可恃,人无固恃,人无固志,好宄生心……加以贿赂昏行,暴乱于上,胥役官差,
蹙乱于下,乱机遍伏,即无强邻之逼,揭竿斩木,已可忧危!
——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
[思考1] 根据材料一分析康有为上书的背景。
[先试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甲午中日战争后,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国内阶级矛盾不断激化。
材料二 “百日维新”虽然失败了。但它毕竟触动了传统的中国政治体制。为现代国家的建立作出了有益的尝试。以后发生的历次革命运动,从现代化的进程看,都与戊戌变法有着历史的连续性,也正因为如此,史学界才会把戊戌变法视作近代中国(政治)现代化进程的起点。
——《回顾戊戌·重温历史》
[思考2] 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戊戌变法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作用。
[先试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评价:变法触动了传统体制,为现代国家的建立作出了有益的尝试,是近代中国政治现代化进程的起点;但由于资产阶级的力量弱小,变法以失败告终,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史论背诵] 
戊戌维新运动在推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意义
(1) 政治上:维新派试图在政治上变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为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度,揭开了中国政治民主化的序幕。
(2) 经济上:维新派在经济上提倡近代工业、交通运输业,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3) 思想上:对激发人民的爱国情感和民族意识起了重要作用;为近代思想启蒙运动的兴起开辟了道路,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
(4) 文化教育上:百日维新中改革科举制,废除八股及设立新式学堂,为改革封建教育制度打开了缺口,促进了近代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播。
(5) 社会生活上:维新派建立社团、兴办学堂、创办报刊、提倡女学、改易风俗等,对促进社会生活和社会意识的近代化也起了重要作用。
(6) 军事上:推动了军事近代化,有利于军事力量的增强。
[巩固练习] 
1.有学者认为,经过甲午战争,中国自我形象在中国人心中开始破碎。保守的知识分子群体走向了变法,他们将变法与求新相表里,求新与西学相表里。变法派生了改良和革命。中国进入急剧的社会变革时期。该学者认为维新思想(  )
A.全面否定中国自我形象 B.引发中国阶级结构巨变
C.完全师法西方挽救危亡 D.起于忧患引发社会剧变
D
解析:材料中“中国自我形象在中国人心中开始破碎”“保守的知识分子群体走向了变法”“变法派生了改良和革命”反映了甲午战争后,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社会上出现了维新思想,即强调了维新思想是起于民族忧患而引发的社会剧变,故答案为D项。A项,维新思想并未全面否定中国自我形象,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社会剧变,并没有体现中国阶级结构发生变化,排除;C项,完全师法西方与材料中“他们将变法与求新相表里”不符,排除。
2.著名史学家戴逸根据戊戌维新运动的历史影响指出:“人们久处在封建闭塞的发霉气氛中,忽然从那里吹过来一股新鲜的气息,麻木不仁的头脑开始清醒过来了,僵硬的四肢逐渐动弹起来了。”这是强调了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是(  )
A.挽救民族危亡 B.实现富国强兵
C.引领思想启蒙 D.建立民主政治
C
解析:戊戌维新运动是一次资产阶级改良运动,有利于发展资本主义,是一次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同时也是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研习2 八国联军侵华的背景及影响
[合作讨论] 
材料一 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劝奉教,真欺天,不敬神佛忘祖先。……拆铁道,拔线杆,紧急毁坏火轮船。大法国,心胆寒,英美俄德尽消然。
——义和团揭帖一则
[思考1]据材料一分析义和团运动的性质和局限。
[先试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性质:农民阶级的反帝爱国运动。
局限: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盲目排外。
材料二 下图漫画中的那个人物得意地说:“嘿嘿,你们的地盘,我做主。”
注:图片中清政府成为列强的玩偶和列强得意放言“你们的地盘,我做主”形象地反映出清政府已成为列强侵略中国的工具。
[思考2] 材料二反映的本质问题是什么?《辛丑条约》中哪一条内容最能体现史料中漫画的主旨?
[先试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清政府彻底成为洋人的朝廷。
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加入任何“与诸国仇敌之会”。
[史论背诵] 
辩证看待近代西方列强侵华的影响
(1)破坏性
① 剥夺了无数中国人的基本生存权,疯狂地掠夺中国人民的财产和国家财富。
② 政治上,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攫取在华各种特权,使其侵略“合法化”,中国领土、司法、海关等主权遭到严重破坏。
③ 经济上,控制中国经济命脉,使中国经济丧失了独立地位,造成中国近代贫困和落后,阻碍了中国近代经济的发展。
(2) 建设性:西方列强把西方工业文明带入中国,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① 冲击了中国的旧制度、旧观念,促使晚清政局发生重大变化,如洋务运动、戊戌维新运动等;对外关系逐步近代化,同时扩大了中外交流的范畴和规模。
② 冲击了中国传统的经济秩序(自然经济趋向瓦解;中国被迫卷入世界经济一体化中),为中国近代经济的出现和发展创造了条件。
③ 激起了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推动了中华民族的觉醒;西方启蒙思想传入,儒家传统思想受到强力冲击。
④ 人们的衣、食、住、行等各方面开始与国际接轨。
[巩固练习] 
3.下图是20世纪初西方某刊物上登载的一幅有关中国的漫画。漫画中站在中国长城外的美国、英国、俄国等国正想象着中国政府从长城上摔下而四分五裂的情景。该漫画反映的事件是(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
解析:漫画中列强仍站在“中国长城”之外,同时都在幻想着中国政府从长城上摔下而四分五裂的情景,说明列强想灭亡中国,而欲灭亡中国政府的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故选D项。鸦片战争涉及中英两国,第二次鸦片战争涉及中国与英法,甲午中日战争涉及中日之间,故排除A、B、C三项。
4.1861年,应列强要求设立了专门的外交机构总理衙门,1901年《辛丑条约》又规定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首。列强这样做的意图是(  )
A.加快其瓜分中国的进程
B.推动中国外交的近代化
C.发展同中国的友好关系
D.便利其对清政府的控制
D
解析:清政府应列强要求设立了专门的外交机构总理衙门,特别是《辛丑条约》后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首,便于清政府能够按照外国侵略者的意旨实行卖国的外交政策,便利列强对清政府的控制,故D项正确;《辛丑条约》签订后,列强采取以华制华的策略,改变了瓜分中国为殖民地的做法,排除A项;列强这样做的意图是实现侵华利益,并非推动中国外交的近代化、发展同中国的友好关系,排除B、C两项。
[知识导图] 
课堂小结
[要点记忆] 
1.维新派宣传实行君主立宪、发展资本主义的维新变法思想把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推进到学制度阶段。
2.19世纪末为抗击外国侵略,挽救民族危亡,农民阶级掀起了义和团运动。
3.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一、选择题
1.有学者认为,戊戌新政不只是继承了洋务新政的遗产,更多的是对洋务新政的超越。以下属于“超越”的表现是
(  )
A.学习先进科技 B.涉及体制改革
C.增强海军实力 D.开办近代教育
B
解析:戊戌变法涉及政治体制改革,符合题干中“超越”的表现,故选B项。戊戌变法和洋务运动都主张学习先进科技、增强海军实力、开办近代教育等,故A、C、D三项错误。
2.从近代化进程的角度看,维新变法运动最深远的历史影响是(  )
A.确立了清朝君主立宪的政体
B.举办商会、农会等民间团体
C.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决算
D.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
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百日维新”的内容中,没有涉及开国会、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等内容,因而A项错误;戊戌变法失败以后,除设立的中小学堂和京师大学堂得以保留之外,其他措施都被废除,由此可排除B、C两项;维新变法运动最深远的影响在于思想启蒙,促进中国人的思想解放,D项正确。
3.《庚子诗鉴》中记载,拳民搜索教堂,“见蜡人不能辨,以为人腊”,“遇粤之荔枝干,又以为人眼,相与同詈西人,暴其残酷”。以上材料反映出(  )
A.洋教对中国民众毒害至深
B.外国宗教不适合中国人民
C.中西文化碰撞产生的误解
D.义和团反帝反清的时代性
C
解析:题干“见蜡人不能辨,以为人腊”“遇粤之荔枝干,又以为人眼”说明义和团以古老中国的传统封闭观念去臆想被他们痛恨的外国传教士,这体现的是东西文化碰撞中产生的误解,C项符合题意。
4.八国联军攻占北京后,赫德曾提出处理中国的方针:“把现存的王朝作为一个还在运转的王朝接受下来,并且,一句话,充分利用它。”战后议和,列强采纳和实施的正是这一方针。这一方针表明,列强发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主要目的是(  )
A.巩固强化不平等条约关系
B.镇压义和团运动扶植清政府
C.真正实现瓜分中国的美梦
D.彻底变中国为半殖民地社会
A
解析:材料反映了列强要把清政府作为侵华的工具,要通过清政府巩固强化不平等条约关系,A项符合题意;材料不涉及镇压义和团运动的信息,B项不符合题意,排除;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瓜分中国的美梦破产,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不涉及半殖民地方面的信息,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
二、非选择题
5.戊戌维新运动是以康梁为代表的先进知识分子在内忧外患的刺激下所展开的一场救亡图存运动。它力图通过中国社会内部结构的自我调整使国家步入世界发展的轨道,走上现代化的道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维新党在各个部门都实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工作,举世都为之震动。比起这个青年的中国来,就是日本的明治维新也瞠乎其后。
——《字林西报》
材料二 百日之间,维新之诏,联翩而下,变法神速,几有一日千里之势。
——黄鸿寿《清史纪事本末》
材料三 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不在于变法的内容和策略上,而在于当时没有出现一个变法成功的整体的社会环境,以及与此相联系的强大的促进改革的政治和经济力量。
——马洪林《略谈戊戌变法的“保
守”与“激进”》
(1) 根据材料一、二,指出时人对变法的“节奏”所持的看法并做出评价。
看法:节奏过快。
评价:一方面反映了维新派挽救民族危机,发展资本主义的迫切愿望;另一方面急功近利、急于求成,为改革失败埋下隐患。
(2) 材料三中对变法失败根本原因的认识是否正确?请结合史实加以说明。
正确。
说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弱小,最终导致了戊戌变法的失败。
解析:(1)看法从材料“维新之诏,联翩而下,变法神速”归纳;评价应从正反两方面入手分析,正面从反映了维新派迫切发展资本主义的愿望等方面分析,反面从变法急于求成等方面分析。
(2) 根据材料“当时没有出现一个变法成功的整体的社会环境,以及与此相联系的强大的促进改革的政治和经济力量”,结合所学知识,从变革所需要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入手分析其所指原因是否正确;说明应从当时的社会环境,政治、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分析。
Homework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