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7张PPT)
第四章过关检测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解析:
河底石块看起来变浅,这是由光的折射造成的,故A正确。博览会的灯光说明光沿直线传播,故B错误。廊桥在水面出现倒影,倒影是平面镜成的像,利用了光的反射原理,故C错误。射击瞄准要“三点一线”,说明光沿直线传播的原理,故D错误。故选A。
1.下列四种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
A
2.(20-21·德州禹城期末)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潜望镜是利用了平面镜能改变光路的原理制成的
B.入射光线与反射面的夹角为60°,则反射角为30°
C.无论是光的反射,还是光的折射,其光路都是可逆的
D.镜面反射遵守光的反射定律,漫反射不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D
解析:
潜望镜主要是由两块平行的、与水平面成45°的平面镜组成,其原理是利用了平面镜能改变光的传播方向,故A正确;入射光线与反射面的夹角是60°,则入射角为30°,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可知,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也为30°,故B正确;由光的反射定律与光的折射规律可知,无论是光的反射还是光的折射,光路都是可逆的,故C正确;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故D错误。
3.大约在两千四五百年以前,我国的学者墨子和他的学生,做了世界上第一个小孔成像的实验,也第一次解释了小孔成像的原因。如图是小孔成像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D
解析:
小孔成像的小孔形状没有要求,什么形状都可以,故A错误。物体通过小孔所成的像是倒立的实像,烛焰在光屏上成的像是倒立的实像,故B错误。当像距大于物距时,烛焰在光屏上成的像是放大的;当像距等于物距时,烛焰在光屏上成的像是等大的;当像距小于物距时,烛焰在光屏上成的像是缩小的,故C错误。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的直线传播,故D正确。
A.木板上的小孔一定是圆形的
B.烛焰在光屏上形成的像是正立的实像
C.无论怎样移动蜡烛,烛焰在光屏上形成的像都是放大的
D.小孔成像的成因是光的直线传播
C
5.(2020·滨州模拟)如图所示,太阳光是白光,它通过棱镜后被分解成各种颜色的光,这种现象叫做光的色散。下列关于该光学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放大镜的原理与光的色散原理相同
B.小孔成像的原理与光的色散原理相同
C.潜望镜的原理与光的色散原理相同
D.光从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
A
解析:
光的色散现象属于光的折射现象,放大镜利用的是凸透镜成像,属于光的折射,故A正确;小孔成像的原理属于光的直线传播,故B错误;潜望镜的原理属于平面镜成像,利用的是光的反射,故C错误;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偏折,当垂直于界面入射时,光的传播方向不变,故D错误。
6.古诗词中蕴含着很多物理知识,希望同学们利用空余时间好好挖掘一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中看到的夕阳比真实的太阳位置偏低
B.“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其中的“落红”一般指红花,红花的
颜色是由它发出的红光决定的
C.“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中的“清影”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影子
D.“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我们看到的鹅的红掌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C
解析:
我们看到的夕阳是太阳光经过大气层折射形成的太阳的虚像,比真实的太阳位置偏高,故A错误。因为红花能反射红光,所以我们看到的是红色,故B错误。诗词中的“清影”指的是影子,影子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故C正确。鹅在水面上,脚掌已经浸入水中,所以应该是折射形成的,不是反射现象,故D错误。
7.(20-21·德州夏津期末)如图所示是苍鹭从平静水面上起飞的瞬间,关于苍鹭在水面所成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苍鹭飞离水面的过程中像会变小
B.苍鹭飞离水面的过程中像会变大
C.苍鹭与它所成的像到水面的距离相等
D.水越深苍鹭所成的像离它越远
C
解析:
平静的水面相当于平面镜,平面镜所成的像是正立、等大的虚像,始终与物体大小相等,故A、B错误;物距是苍鹭到水面的距离,像距是苍鹭所成的像到水面的距离,二者始终相等,与水的深度无关,故C正确,D错误。
8.小明在湖边树荫下乘凉,观察到很多光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看到湖水中鱼的位置比实际位置浅是因为发生了光的反射
B.湖边路灯杆在岸上的影子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C.茂密树林下的圆形光斑,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D.岸上景物在湖面上的倒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实像
B
解析:
看到的水中的鱼是光的折射现象形成的虚像,比鱼实际位置偏高(浅),故A错误;湖边路灯杆在岸上的影子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故B正确;茂密树林下的圆形光斑是太阳通过树叶间的小空隙所成的像,即小孔成像,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C错误;岸上景物在湖面上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故D错误。
D
D
甲 乙 丙
11.下列说法中符合光的反射规律的是( )
A.入射角增加20°,则反射角也增加20°
B.入射光线靠拢法线,则反射光线也靠拢法线
C.入射光线与反射面的夹角为30°,则反射光线与法线之间的夹角为60°
D.入射角为0°的入射光线没有反射光线
解析:
由光的反射定律可知,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反射角随着入射角的变化而变化,当入射角增加20°时,反射角也增加20°,故A符合光的反射定律。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入射光线靠拢法线,则反射光线也靠拢法线,故B符合光的反射定律。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可知,入射光线与反射面的夹角为30°,即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为60°,则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也为60°,故C符合光的反射定律。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可知,入射角为0°时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重合,不能说没有反射光线,故D不符合光的反射定律。故选A、B、C。
ABC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2分。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符合题意,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错选或不选的不得分)
12.有一首名为《驴》的小诗:“白头一老子,骑驴去饮水,岸上蹄踏蹄,水中嘴对嘴。”关于诗句中包含的物理知识解释错误的是( )
A.“水中嘴对嘴”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B.其中的一个“嘴”是另一个“嘴”的实像
C.若以其中一个正远离水面的“嘴”为参照物,另一个“嘴”是运动的
D.如果其中一个“嘴”距水面10 cm,那么两个“嘴”之间的距离为20 cm
解析:
驴在岸边饮水,水面上就会出现驴子的像,这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与平面镜成像原理相同,因此会形成“嘴对嘴”的情景,故A错误;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故B错误;若以其中一个正远离水面的“嘴”为参照物,另一个“嘴”与参照物之间发生了位置的变化,是运动的,故C正确;如果其中一个“嘴”距水面10 cm,另一个“嘴”到水面的距离也为10 cm,那么两个“嘴”之间的距离为20 cm,故D正确。
AB
13.(21-22·潍坊安丘期中)为避免司机低头观察汽车仪表盘,忽略路况造成事故,厂商开发出汽车抬头显示系统,如图甲,又叫汽车平视显示系统(Head Up Display),简称HUD。它利用平面镜成像原理,如图乙,显示器安装在驾驶台上、显示面水平朝上,司机平视,借助透明挡风玻璃看到显示器竖直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像是虚像 B.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
C.像比驾驶台上的显示器要小 D.挡风玻璃与水平面的夹角应为90°
AB
解析:
由题意可知,挡风玻璃相当于平面镜,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且像与驾驶台上的显示器等大,故A、B正确,C错误;显示器水平放置在驾驶台上,通过挡风玻璃成垂直于水平面的像,由于像和物关于镜面对称,则挡风玻璃与水平面的夹角为45°,故D错误。
14.(20-21·德州德城区月考节选)小华在一家商场通过光亮的瓷砖地面看到了挂在天花板上的吊灯,她看到的其实是吊灯的 (选填“虚”或“实”)像,如果吊灯到地面的距离是6 m,则像到地面的距离为 m。
解析:
光亮的瓷砖相当于平面镜,它能成天花板上的吊灯的像,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即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所以是虚像;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吊灯离瓷砖6 m,吊灯的像离地面上的瓷砖也应是6 m。
虚
6
三、填空题(每空2分,共28分)
光的直线传播
反射
凸面镜
48°
左
虚像
不变
18.如图所示,瘦西湖五亭桥水中倒影是由于光的_________(选填“直线传播”“反射”或“折射”)形成的,根据所学物理知识可知_________(选填“较亮”或“较暗”)一侧为五亭桥原物,作出该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五亭桥在瘦西湖中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光射到水面时,一部分光发生了反射,另一部分光发生了折射而进入水中,所以倒影看起来比桥本身暗一些,较亮的一侧为五亭桥原物。
反射
较亮
时,一部分光发生了反射,另一部分光发生了折射而进入水中
光射到水面
四、作图题(每图2分,共4分)
19.小明妈妈的钱包掉到了沙发下,没有手电筒,小明借助平面镜反射灯光找到了钱包。
图中已标出了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请你在图中画出平面镜,并保留作图痕迹。
解析:由光的反射定律可知,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根据入射角等于反射角,过入射点作出法线,再作法线的垂线即为镜面。
五、实验探究题(每空1分,共26分)
解析:(1)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的直线传播,在小孔后面的塑料薄膜上形成的是倒立的实像,所以蜡烛向上方移动,则它在薄膜上的像将向下方移动;若将易拉罐向右移动少许,烛焰就远离小孔,则像变小。
21.如图甲所示某兴趣小组在空易拉罐的底部中央戳个小圆孔,将顶部剪去后,蒙上一层塑料薄膜,制作成一个简易针孔照相机。如图甲所示,将其水平放置,在左侧固定一支点燃的蜡烛,可在塑料薄膜上看到烛焰的像。
(1)针孔照相机成像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塑料薄膜上所成的像是_________(选
填“正立”或“倒立”)的实像,若将点燃的蜡烛向上移动,则塑料薄膜上的像向
___(选填“上”或“下”)方移动;若将易拉罐向右移动少许,烛焰的像将______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倒立
下
光的直线传播
变小
五、实验探究题(每空1分,共26分)
解析:(2)烛焰经小孔成倒立的实像,像的形状与烛焰形状相同,像与小孔的形状无关,所以只将小圆孔改为三角形小孔,像的形状不变。
21.如图甲所示某兴趣小组在空易拉罐的底部中央戳个小圆孔,将顶部剪去后,蒙上一层塑料薄膜,制作成一个简易针孔照相机。如图甲所示,将其水平放置,在左侧固定一支点燃的蜡烛,可在塑料薄膜上看到烛焰的像。
(2)若只将小圆孔改为三角形小孔,则像的形状________(选填“改变”或“不变”)。
不变
五、实验探究题(每空1分,共26分)
解析:(3)树叶的缝隙,也就是小孔,距离地面的远近不同,形成的光斑大小不同;距离地面越远,形成的光斑越大,距离地面越近,形成的光斑越小。
21.如图甲所示某兴趣小组在空易拉罐的底部中央戳个小圆孔,将顶部剪去后,蒙上一层塑料薄膜,制作成一个简易针孔照相机。如图甲所示,将其水平放置,在左侧固定一支点燃的蜡烛,可在塑料薄膜上看到烛焰的像。
(3)晴天的正午时分,走在公园的树林里,小明看到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在地上留下许多大小
不同的圆形光斑(如图乙所示),圆形光斑大小不一,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树叶到地面距离不同
解析:(1)由表格中记录的数据发现,当入射角增大时,反射角也增大,且反射角始终等于入射角;
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不能
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在同一平面上
解析:(3)当平行光射向凹凸不平的物体表面时,反射光线会射向四面八方,人就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到物体。
(3)由于光在纸板上发生了 (选填“镜面反射”或“漫反射”),所以
从不同方向都可以观察到光在纸板上传播的径迹。
漫反射
解析:(1)①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将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②由表中数据可知,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若入射角不断增大,折射角也随之增大,故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变化关系是: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且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23.小亮同学在做“探究光的折射规律”实验,如图是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时的光路,实验中发现,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通过实验还得到如下数据:
(1)分析表中数据,可得出结论:
①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将同时发生 和 现象;
②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折射角随入射角增大而 (选填“增大”“不变”
或“减小”),且折射角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入射角。
反射
折射
增大
小于
解析:(2)还可以得出: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别位于不同的介质中。
23.小亮同学在做“探究光的折射规律”实验,如图是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时的光路,实验中发现,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通过实验还得到如下数据:
(2)除上述该同学得到的结论外,你还能初步得到哪些结论?请写出其中一条:
。
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别位于不同的介质中
24.(20-21·潍坊昌邑期末) 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小明所用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进行实验,是为了便于 ;实验时,玻璃板
必须与水平桌面垂直。
确定像的位置
24.(20-21·潍坊昌邑期末) 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小明所用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
不变
24.(20-21·潍坊昌邑期末) 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小明所用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24.(20-21·潍坊昌邑期末) 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小明所用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错误的
解析:(1)光从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但传播路径不容易直接观察,在空气中喷洒烟雾,有利于观察光的传播路径;实验时从光屏前不同的方向都能看到光的传播路径,是由于光屏表面凹凸不平,光在这里发生了漫反射;
25.(2021·威海中考)小明同学在实验室探究光的反射和折射规律。
(1)小明将一束光射到白板上,只能在白板上看到一个亮点,不能看到光的传播路径。
请帮小明想出在空气中显现光的传播路径的一种方法: 。可
从不同方向看到白板上的亮点,是因为光束中的部分光在白板上发生了 反射。
在空气中喷洒烟雾
漫
解析:(2)由表中数据可知:①在反射现象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②在反射现象中,反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③在折射现象中,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④在折射现象中,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⑤光从空气垂直射入水中,光的传播方向不变。
25.(2021·威海中考)小明同学在实验室探究光的反射和折射规律。
(2)实验中,小明将光从空气射向水面,得到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通过分析实验数
据,你能发现哪些规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两条即可)
在反射现象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在折射现象中,
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解析:(3)由表中数据可知,光从空气射向水面时,当入射角为30°时,折射角为22°,根据折射时光路是可逆的,可知,当光从水中射向空气,若入射角为22°,光在空气中的折射角为30°。
25.(2021·威海中考)小明同学在实验室探究光的反射和折射规律。
(3)当光从水中射向空气,若入射角为22°,则光在空气中的折射角为 。
30°
解析:(4)白光经三棱镜后,光屏自上而下出现了红、橙、黄、绿、蓝、靛、紫的色带,因为紫光的偏折能力最大,在光屏的最下面,所以第3种遮挡方法最有可能得到紫光。
25.(2021·威海中考)小明同学在实验室探究光的反射和折射规律。
(4)小明想利用紫光探究光的反射定律,他利用三棱镜和遮光板将阳光中的紫光
分离出来,如图所示,三种遮挡方法最有可能得到紫光的是 (选填
“1”“2”或“3”)。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