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轴对称
13.3.1等腰三角形
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 掌握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区别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定理;
2. 运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定理证明线段或角的关系;
3. 探索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进一步体验轴对称的特征,发展空间观念.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运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定理证明线段或角的关系.
难点:掌握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区别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定理.
三、教学用具
直尺,量角器,圆规,多媒体等.
四、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环节一 创设情境 【观察思考】 回忆一下,等腰三角形有哪些性质? 性质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性质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 性质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反过来,两个底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吗? 学生思考问题 并回答 学生通过回顾旧知识,引出新的问题
环节二 探究新知 已知:如图,在△ABC中,∠B=∠C 求证:AB=AC 证明:作△ABC的角平分线AD 在△BAD和△CAD中, ∴△BAD△CAD(AAS) ∴ AB=AC 由上面的证明,我们可以得到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简写成“等角对等边”). 写出“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这个命题的逆命题 逆命题: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底角相等,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学生思考问题 并回答 对定理进行证明 学生通过回顾旧知识,引出新的问题 通过定理证明,学习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环节三 应用新知 【典型例题】 求证:如果三角形一个外角的平分线平行于三角形的一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已知:∠CAE是△ABC的外角,∠1=∠2,AD∥BC,如图所示 求证:AB=AC 证明: ∵AD∥BC ∴∠1=∠B(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2=∠C(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而已知∠1=∠2,所以 ∠B=∠C ∴AB=AC(等角对等边) 对于文字类的证明题,应该写出已知、求证、画图再证明 例题2 已知等腰三角形底边长为a,底边上的高的长为h,求作这个等腰三角形。 作法: (1)作线段AB=a. (2)作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MN,与AB相交于点D. (3)在MN上取一点C,使DC=h. (4)连接AC,BC,则△ABC就是所求作的等腰三角形. 由学生自主作答后,教师进行讲解 应用判定方法,进行证明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环节四 巩固新知 【随堂练习】 1.如图,AD平分∠BAC,AD∥CE,则下列三角形一定是等腰三角形的是(D) A.△ABC B.△ABD C.△ACD D.△ACE 2.如图,在△ABC中,O是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过点O作DE∥BC交AB于点D,交AC于点E,若AB=6,AC=4,则△ADE的周长为_10___ 学生分组讨论,然后教师提问,各组给出答案 培养学生对新知的运用能力
环节五 课堂小结 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本节课所讲解的内容. 回顾本节课所讲的内容 通过小结让学生进一步熟悉巩固本节课所学的知识.
环节六 布置作业 教科书第79页练习 第1,2,3,4题 课后完成练习 通过课后作业,教师能及时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以便对教学进度和方法进行适当的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