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分式
15.3分式方程
第1课时
一、 教学目标
1.能够识别分式方程,了解解分式方程的整体思想及检验的意义;
2.能够准确的求出分式方程的解;
3.在经历“实际问题-分式方程-整式方程”的过程,发展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渗透数学的转化思想,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4.在探究分式方程及其解法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探索精神,增进数学学习的信心,感受数学之美,探究之趣.
二、 教学重难点
重点:解分式方程的基本思路和解法.
难点:理解解分式方程时可能无解的原因.
三、教学用具
多媒体等.
四、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环节一 创设情景 【回顾】 教师活动:教师带领学生回顾哪些是方程,并简单介绍整式方程的含义,且区分出整式方程和非整式方程. 下列哪些是方程? (1) 2x+5=7; (2) 9x–5; (3) 6y+1>2y; (4) 7–2=5; (5) 4x+3y=3; (6) ; (7) . 答案:是方程的有:(1)(5)(6)(7). 分析:(1)(5)(6)等号两边都是整式,为整式方程. (7)等号两边不全是整式,含分式,分母中含有未知数的方程在生活中很常见. 【回顾】 教师活动:带领学生思考本章引言中的实际问题,以提问引导的方式进行,得到方程,并引导学生观察,跟有共同特征,即分母中含未知数(等号两边含分式). 一艘轮船在静水中的最大航速为30 km/h,它以最大航速沿江顺流航行90 km所用的时间,与以最大航速逆流航行60 km所用的时间相等,则江水的流速为多少? 分析: 解:如果设江水的流速为v km/h, 思考并配合老师回答问题 通过回顾方程,观察出整式方程和分式方程的区别,从而自然过渡到分式方程的概念. 通过此部分设计, 使学生感知研究分式方程在实际生活中是有意义的.
环节二探究新知 【归纳】 方程,的分母中分别含未知数x和v. 像这样分母中含未知数的方程叫做分式方程. 分式方程必须满足的条件(三者缺一不可) (1) 是方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2) 含有分母; (3) 分母中含有未知数. 【做一做】 下列式子,哪些是分式方程? ①; ②; ③; ④; ⑤. 分析: ① π不是未知量,即分母没有未知数. 不是分式方程. ② 是分式方程. ③ 没有等号,不是方程. 即不是分式方程. ④ 是分式方程. 判断是否为分式方程,看原式,不化简. ⑤ 分母没有未知数. 不是分式方程. 答案:是分式方程的是②④. 【做一做】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看出前两个方程的未知数是x,并带领学生理解并区分含参数的方程和分式方程,并给出注意点. 1. 下列式子,是分式方程. 分析:分式方程中的未知量是x. 2. 下列式子,哪些是关于x的分式方程? ,是关于x的分式方程. ,不是分式方程,是关于x的整式方程. 提醒:分母中含有字母的方程不一定是分式方程,如方程(a为非零常数),分母中虽然含有字母a,但a不是未知数,所以该方程是整式方程. 【归纳】 教师活动:以填空的形式,带学生感知分式方程与整式方程的区别. 【思考】 教师活动:直接回到最开始的实际问题,让学生感知想解决这个问题,需要解分式方程,如何解呢?带领学生过渡到下一个重点内容. 一艘轮船在静水中的最大航速为30 km/h,它以最大航速沿江顺流航行90 km所用的时间,与以最大航速逆流航行60 km所用的时间相等,则江水的流速为多少? 解:如果设江水的流速为v km/h, 【思考】 教师活动:教师点明解分式方程,首先解决分母,因此回顾含分母的一元一次方程解法,从而类比到分式方程的解法.分式方程的解法探究,由学生以小组讨论形式产生,并由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整理得到.以达到让学生感知把分式方程转化成整式方程的理念. 解一元一次方程(含分母) ……去分母 如何解分式方程? 解:方程两边乘各分母的最简公分母(30+v)(30 – v),得 90(30 – v)= 60(30+v). 解得 v=6. 检验:将v=6代入原方程中, 左边==右边, 因此v= 6是分式方程的解. 由上可知,江水的流速为6 km/h. 【归纳】 解分式方程的基本思路:将分式方程化为整式方程. 具体做法:是“去分母”,即方程两边乘最简公分母.这也是解分式方程的一般方法. 【思考】 教师活动:带领学生感受分式方程有无解可能性. 如何解分式方程? 解:方程两边乘各分母的最简公分母(x – 5)(x + 5),得 x + 5 = 10. 解得 x=5. 将x=5代入原分式方程检验,发现分母x – 5和x2 – 25的值都为0, 相应的分式无意义. 因此,x=5虽是整式方程x + 5 = 10的解,但不是原分式方程的解.实际上,这个分式方程无解. 【思考】 教师活动:带领学生明白,等式两边同乘一个整式,方程的解不变(这个结论的前提是这个整式是非零的).但是在乘各分母的最简公分母时,这个最简公分母是否为0是没有被验证的,也就是我们假设它非零.所以在得出结论之后,要回去验证假设是否成立,成立则为方程的解,不成立则不是方程的解. 为什么去分母后所得整式方程的解就是原分式方程的解,而去分母后所得整式方程的解却不是原分式方程的解呢? 【归纳】 一般地,解分式方程时,去分母后所得整式方程的解有可能使原方程中分母为0,因此应做如下检验: 将整式方程的解代入最简公分母,如果最简公分母的值不为0,则整式方程的解是原分式方程的解;否则,这个解不是原分式方程的解. 【归纳】 解分式方程的一般步骤如下: 集体回答 及时巩固分式方程概念问题,加强易错点的点拨. 在经历“实际问题-分式方程-整式方程”的过程,发展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渗透数学的转化思想,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先引入有解的分式方程,再引入无解的分式方程,最后解释为何会存在无解,从而表明需要验证,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探索精神,增进数学学习的信心,感受数学之美,探究之趣.
环节三应用新知 【典型例题】 教师活动:给学生审题时间,然后带领学生一起整理运算步骤,同时给出提醒和纠正. 例:解方程: 解:方程两边乘各分母的最简公分母x(x – 3),得 ……去分母. 2x =3x – 9. ……解整式方程. 检验:当x=9时,x(x – 3) ≠0. ……检验. 所以,原分式方程的解为x=9. ……写原分式方程的解. 【归纳】 解分式方程的一般步骤 一去:去分母,方程两边同乘最简公分母,把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 二解:解这个整式方程. 三验:将整式方程的解代入最简公分母,如果最简公分母的值不为0,则整式方程的解是原分式方程的解;否则,这个解不是原分式方程的解. 四写:写出原分式方程的解. 例:解方程: 解:方程两边乘各分母的最简公分母(x – 1) (x + 2),得 x(x + 2) – (x – 1) (x + 2) =3. 解得 x=1. 检验:当x=1时,(x – 1) (x + 2)=0. 因此x=1不是原分式方程的解. 所以,原分式方程无解. 提醒:在去分母时,分式方程两边的每一项都要乘最简公分母,注意不要漏乘不含分母的项. 集体回答 通过例题,规范学生对运算步骤的书写,让学生感受运算的严谨性.
环节四 巩固新知 【随堂练习】 教师活动:通过Pk作答的形式,让学生独立思考,再由老师带领整理思路过程. 练习1 下列方程是分式方程的是( ) A. B. C. D. 2x+1=3x. 答案:B. 练习2 解方程: 答案: 解:方程两边乘各分母的最简公分母2x(x + 3),得 x + 3 =4x. 解得 x=1. 检验:当x=1时,2x(x +3) ≠0. 因此x=1是原分式方程的解. 练习3 解方程: 答案: 解:方程两边乘各分母的最简公分母x (x – 1)(x + 1),得 5(x – 1) – (x + 1) =0. 解得 检验:当时,2x(x + 2) ≠0. 因此是原分式方程的解. Pk作答 进一步巩固本节课的内容. 了解学习效果,让学生经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给学生获得成功体验的空间.
环节五 课堂小结 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本节课所讲解的内容. 回顾本节课所讲的内容 通过小结让学生进一步熟悉巩固本节课所学的知识.
环节六 布置作业 巩固例题练习 教科书第154页习题1. 课后完成练习 通过课后作业,教师能及时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以便对教学进度和方法进行适当的调整.
10 /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