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语文《3.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课件 (共2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六年级上册语文《3.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课件 (共23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4.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0-18 14:34: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3张PPT)
人民教育出版社 六年级 上册 第一单元
描写“月夜”的古诗词:
,苍茫云海间。——唐·李白《关山月》
露从今夜白 。——唐·杜甫《月夜忆舍弟》
,把酒问青天——宋·苏轼《水调歌头·中秋》
描写“月夜”的古诗:
明月出天山 ,苍茫云海间。——唐·李白《关山月》
露从今夜白, 月是故乡明 。——唐·杜甫《月夜忆舍弟》
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宋·苏轼《水调歌头·中秋》
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
词是古代诗歌的一个分支,又因句子参差不齐而称长短句。每一个曲调都有一个名称,叫“词牌”,一般分为上阕和下阕。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宋代爱国词人。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充满了忧国忧民的情怀。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有《稼轩长短句》。
作者介绍
西江月
明月别枝惊鹊,(qüè)
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
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
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
路转溪桥忽见。(xiàn)
夜行黄沙道中
宋 辛弃疾
上阕 下阕
西江月
明月/别枝惊鹊,
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
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
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
路转/溪桥/忽见。
夜行黄沙道中
辛弃疾
根据理解,标画景物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联想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数字虚指 倒装对偶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小组讨论,总结词意。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深夜时分,明月钻出云缝,惊动了在枝头上栖息的山鹊,清风吹拂,蝉叫得格外欢快。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稻花的香气迎面扑来,青蛙不断地鸣叫,它们仿佛在谈论着今年的好收成。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乌云四起,透过天隙可以看到稀疏的星光,骤雨初来,雨滴已经洒向山前。
那旧时相识的茅店哪里去了呢?过了小溪的石桥,再转个弯,它突然出现在眼前。
填词接句
别枝 , 半夜 。
说丰年,听取 一片。
七八个 天外, 。
旧时 社林边, 。
明月
惊鹊
清风
鸣蝉
稻花香里
蛙声

两三点雨山前
茅店
路转溪桥忽见
思考
这首词描写的是什么季节?词中景物按五觉分为哪几类?由这些景物作者想到了什么?

作者想到了丰收的年景
视觉 听觉 嗅觉
感受月夜的美!
小练笔
假日你是行走在黄沙岭夜道中的辛弃疾,你有什么所听所见,所闻所感。
我走在乡村小路上……,这真是一幅……的乡村月夜图啊!
体会作者情怀
这首词勾画了一幅( )的乡村月夜图,抒发了词人对( )的喜爱,表达了诗人眼见( )以及( )的情怀。
乡村田园风光
丰收在望的愉快和喜悦之情
忧国忧民
清幽恬静
西江月
明月/别枝惊鹊,
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
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
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
路转/溪桥/忽见。
夜行黄沙道中
辛弃疾
拓展:
清平乐·村居
茅檐低小,
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
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
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无赖,
溪头卧剥莲蓬!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