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3张PPT)
普通高中教科书·美术·美术鉴赏(必修)第一单元主题一素养与情操丨美术鉴赏的意义情景导入:思考与讨论1、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哪些事物与美术有关?对于这些美术现象,你有什么印象和感受?2、你主要是通过哪些途径来了解美术的?(课堂教学、日常生活、网络资源、参观博物馆或画展)其实,美术鉴赏随时随地都可能发生……苏州狮子林照片与吴冠中《狮子林》作品你了解这张作品吗?喜欢吗?看看它是运用哪些元素进行创作?今天的中国,文盲不多了,但美盲依然不少。吴冠中(1919—2010)当代著名画家、美术教育家素养与情操—美术鉴赏的意义一、学习美术鉴赏的必要性美术鉴赏与美术欣赏的概念区别二、美术鉴赏活动与我们日常生活的关系三、美术鉴赏对学生成长的作用故事情境盛唐时期,有位著名的画家,他用精巧的构思和令人叹服的细节刻画并描绘出了这一景象,再现了历史的真实,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吧!活动一:欣赏作品小组探讨后回答问题1、这幅画是以什么形式展开的?题材是什么?画了几个场景?这些人物分别在做什么?2、画面中的人物形象(头发、服饰、体态、动态神态)各有什么特点?哪些细节最让你有感受?3、你从这幅作品中还读出了哪些信息?作品局部细节分析作品《捣练图》是唐代画家张萱的代表作,画面以横幅长卷展开,描绘了盛唐时期宫廷贵族妇女劳动的场景。画面共分为三个场景捣练缝纫理线熨烫人物形象:发髻、服饰、神态动态表现、细节刻画、线描技法、色彩搭配唐代 张萱《捣练图》赏析作品以长卷的形式描绘了唐代贵族妇女在捣练、理线、熨烫、缝制劳动的情景,按劳动工序分成捣练、理线、熨烫三组场景。画中人物动作凝神自然、细节刻画生动,使人看出扯绢时用力的微微后退后仰,表现出作者的观察入微。其线条工细遒劲,设色富丽,其“丰腴肥美”的人物造型,表现出唐代仕女画的典型风格和审美意蕴。从这幅作品中,同学们读出了那么多信息,这是否就是在进行美术鉴赏了呢?知识点一:美术欣赏和美术鉴赏的区别欣赏:注重领略作品的视觉(形式)美感与趣味。鉴赏:就是甄别、归类、分析、判断。首先,就是要直观的鉴别,要弄明白一件美术作品的作者、创作年代、材料、手段(方法)、语言形式和内容等直接呈现给我们的东西。其次,要分析美术作品产生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等相关知识。再次,要对作品内涵及价值进行深入的探究和评判。画家人物小故事清初,有这样一位画家:他生长在王室家庭,从小受到父辈的艺术熏陶,聪明好学,八岁便能作诗,十一岁能画青山绿水,还能悬腕写米家小楷。他本来有一个美好的前程……可是,在他十九岁时,国破家亡,不久父亲去世。他内心极度忧郁、悲愤,便假装聋哑,隐姓埋名、循迹空门,潜巨山野,以保存自己。他的人生亦僧亦道、亦画亦诗。他的画,形象怪诞、晦涩难懂;笔情恣纵、笔减意繁。他是生活中的奇人、艺术中的狂人。猜猜看,他是谁呢?朱耷(1626—1705年)字刃庵,号八大山人,雪个、个山、人屋、道朗等,汉族,江西南昌人。明末清初画家,中国画一代宗师。观察思考:八大山人画的鸟、鱼等动物有什么特点?这种形象好看吗?活动二:思考与讨论(八大山人作品中的动物形象怪诞,与现实生活中的形象不一样,你觉得可以吗?为什么?活动三:探讨八大山人的作品晦涩难懂,如何鉴赏呢?形象构图诗文落款 →笔墨哭之 笑之美术鉴赏活动与我们日常生活的关系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说:“生活中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让我们用审美的眼睛,去发现生活中美的事物。欣赏生活中的美:“艺术来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车尔尼雪夫斯基活动四:鉴赏这件浮雕作品可以得到哪些信息?对我们有什么教育意义?浮雕作品主题分别是:《虎门销烟》 《金田起义》《武昌起义》 《“五四”运动》《“五卅”运动》 《南昌起义》《抗日游击战》 《百万大军胜利渡长江》《人民英雄纪念碑·胜利渡长江》《人民英雄纪念碑·胜利渡长江》浮雕局部《人民英雄纪念碑·胜利渡长江》浮雕赏析1、作品在构图上注意了人物的比例和船的结构,雕刻出了人物冲上岸的战争气氛;2、浮雕具有很强的叙事性,同时不失一般雕塑的表现性,人物相互叠错、起伏变化的复杂层次关系,给人以强烈的、扑面而来的视觉冲击感;3、真实地反映了人民解放军渡江战斗的情形,对解放战争时期的历史状况提供了参照。李平凡 套色木刻版画《我们要和平》1959年整幅作品在蓝色的背景下,烘托出三个不同肤色、不同种族的儿童间的亲密友好,小女孩手捧一只洁白的鸽子,寄托了作者祈求世界和平的心愿。不同题材作品对学生成长的意义战争题材弘扬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劳动题材增进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平题材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热爱法国 高更《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到哪里去?》充满哲理性的人生三部曲1、画家的创作意图是什么?2、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这幅作品是画家高更对生命的思考?南宋 李唐《采薇图》活动五:学习评价按照下表要求比较李唐和高更的作品,将你的评价与同学分享,并展开辨析和互评。内容《采薇图》《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到哪里去?》时 代背 景 画 家经 历 创 作意 图 南宋 李唐《采薇图》赏析《采薇图》是一幅历史题材的绘画作品,以殷末伯夷、叔齐“不食周粟”的故事为题。作者的创作意图是借着伯夷、叔齐不食周粟的故事,用来讽刺宋高宗南渡后,留在汴京投降金人的降臣而画的。法国 高更《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到哪里去?》赏析作品从左到右依次向我们展现了人生的不同阶段以及时间流逝和生命消失的过程。画面的右端,地上躺着一个出生不久的婴儿,他代表着生命的诞生和开始。中间一个正在伸手采摘果子的青年,代表生命的成长和成熟。画面的最左端是一个行将就木的老人,代表着生命的死亡和终结。画上的人物以各自的方式向我们诉说着生命的过程和状态。此画反映了高更完整的人生观,表现了人类从出生到死亡的过程。审美判断:四川省安岳县石窟佛像被油漆彩绘事件知识点二:美术鉴赏的意义美术是社会存在的产物,担负着社会功能。体现在认识功能、教育功能和审美功能1、积累审美经验2、开阔审美视野3、陶冶审美情操4、提升审美素养课堂小结: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造型载体,是时代精神的文化结晶,艺术家的创作与当时的政治、经济、宗教、文化、科技等社会背景密切相关,同时又和艺术家本人的身世、个性、世界观、艺术观、创作激情、潜意识等密不可分。美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随时随地都可能发生美术鉴赏活动。美术鉴赏能力是人的综合能力的一部分,对美术作品的鉴赏关系到人的生活品质的提高。名人名言:如果愿意欣赏艺术,你必须是一个有艺术修养的人。——马克思马克思 (1818—1883)课后作业布置南宋的马远、夏圭的画作被称“残山剩水”,他们也被后人称为“马一角”“夏半边”,这体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A、国家一统的安静心态B、画家同情百姓,漠视权势的傲骨C、山河残破,偏安一隅的郁闷心情D、救亡图存的壮志情怀谢谢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