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名称 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二)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物体的位置,理解不同的描述方式
重难点分析 重点分析 这个知识其实是初步渗透关于坐标法的思想和方法,用方向和距离来确定平面上的位置是极坐标的雏形。
难点分析 学生虽然已经具备描述大致方向的知识基础,但是要用数学语言精准描述,还是有一定困难。
教学方法 通过课件动态演示、直观感知、动手操作找出准确方向,并将演示过程和学生已有的旋转知识结合,便于理解。 通过两次不同方向的动态演示,对比区别和联系,加深理解。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导入 复习导入:利用一年级、二年级、五年级的教材图示,回顾已有的知识,将已有的知识和现在的知识形成知识网,体会数学和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
知识讲解 (难点突破) 1.根据第一次的天气预报,找出有用的数学信息“东偏南”,画出方向标,找出东偏南的位置,是个大概的方向,不能准确找出台风中心的位置。 2. 根据第二次的天气预报,找出有用的数学信息“东偏南30°”,根据这个信息,把大概的方向,从一个区域缩小到一条射线,仍不能准确找出台风中心的位置。 (1)动态演示东偏南30°,让学生体会其实是一次旋转,以观测点为中心,从正东方向往正南方向旋转30°角,大概位置变成一条射线,并让学生自己画一画。 (2)南偏东60°,让学生自己试试找出这条线射线,教师在动态演示。 (3)对比这两次的操作,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是:旋转中心一样都是观测点,结果一样是同一条射线, 不同点是:旋转方向不同,角度不同 得到结论:仍不能准确找出台风中心的位置。 3. 根据第三次的天气预报,找出有用的数学信息“东偏南30°”和“距离A市600千米”,根据这个信息,能准确找出台风中心的位置。 4.再根据“台风正以每小时20千米的速度,沿直线向A市移动”,计算台风到达A需要多少时间。 5. 只给出距离,仍不能确定台风中心的位置。 教师动态演示,只给出确定的距离,只能说准确方向在以观测点为圆心,以距离为半径的圆上,仍不能确定其位置。
课堂练习 (难点巩固) 1.第一个练习题,是基本练习,题目是例1后的做一做,填空题。(指名回答) 目的是让学生,会根据提示描述物体的位置,例如“学校在小明家( )偏( )( )的方向上,距离( )米/千米”。 2.第二个练习题,第一小题是在没有提示的情况下自己用语言描述物体位置(同桌互相说一说); 第2小题是变式练习,填空题(指名回答)。让学生会用不同的描述方式,表达出物体的具体位置。例如:第一小题是“北偏东30°”,第二小题就要用“东偏北60°” 这几道题层层递进,帮助学生学会用不同的描述方式,正确描述出物体的位置。
小结 要正确描述一个物体的位置,需要准确方向和准确距离两个条件,缺一不可。准确的方向是一定带角度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