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认识运动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认识运动的普遍性,知道物质世界是一个运动的世界.
2.了解物质世界常见的机械运动形式.
3.初步了解分子、原子的组成,知道微观世界也存在运动.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回忆、联想生活中的大量运动、观察图片、多媒体展示等,经历观察、认识不同形式物质运动的过程,知道研究不同物体的运动要用不同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物质世界运动的观察,知道物质世界运动的多样性、复杂性,形成关注物质世界运动及其变化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运动的普遍性。
2、理解微观世界的运动,知道物质的三态结构模型。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美国新泽西州六旗大冒险乐园的过山车——“京达卡”,并阐述它是世界上最快、最高的过山车,最快速度达到206km/h,最高点高度为139.5m.
提出问题:同学们刚刚看到的过山车是否在运动?
学生的答案可能有以下三类:(1)运动;(2)不运动;(3)有时运动,有时不运动
新课讲解
1.运动的普遍性
让一名学生上讲台朗读教材第一、二自然段.
提出问题:请同学们举出自然界中在做运动的一些物体.
提出问题:请同学们举手抢答说出自然界中不做运动的物体.
总结:自然界中的一切物体都在运动,物质世界是个运动的世界,运动具有普遍性.
2.宏观物体的机械运动
学生活动:让学生观察教材中图2-1-3中的机械运动实例,进一步体验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然后引导学生分析刚刚走上讲台进行朗读的同学的位置变化情况.
师:当同学走向讲台的过程,他与他的座位之间的距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他与讲台之间的距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回答:同学走向讲台的过程,他与他的座位之间的距离逐渐变大,他与讲台之间的距离逐渐变小.
结论:物理学中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师:运动的物体有什么特点?
生:它们相对于地面的位置在改变.
师:静止的物体是绝对不动的吗?
3.微观世界的运动
演示1:教师拿出盖好瓶塞且盛有香水的广口瓶.问:你们知道广口瓶内装的是什么吗?
学生回答:不知道.
教师再打开广口瓶的瓶塞.问:现在知道了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学生回答:香水.因为我闻到了香气.
继续提问:盛有香水的广口瓶在我手中,你们怎么会闻到?这说明了什么?
小结:一切物质都是由肉眼看不见的微粒组成的,而且组成物质的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学生实验1:把红墨水滴人烧杯内的清水中.
学生描述现象:红墨水会慢慢分散到水中.
学生阐述实验结论:水分子和红墨水分子都在不停地运动.
固态、液态、气态的微观模型如下表所示.
性质 固体 液体 气体
体积 特征 有一定的体积 有一定的体积 无一定的体积
形状 特征 有一定的形状 无一定的形状 无一定的形状
结论:任何物体的组成分子都在不停地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