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6张PPT。第3节认识简单机械滑轮滑轮――周边有槽,可以绕着中心轴转动的轮子走进滑轮世界 用弹簧秤测出钩码的重,G1= 。如左图所示,通过滑轮的绳子若用弹簧秤来匀速拉动钩码,弹簧秤的读数F1= 。1.5N1.5N定滑轮的实质F1F2Ol1=l2F2F1Ol1=l2定滑轮的特点:
1、滑轮位置固定不动
2、相当于是一个等臂杠杆
3、不能省力
4、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用弹簧秤测出钩码和滑轮的总重,G2= 。如左图所示,通过滑轮的绳子若用弹簧秤来匀速拉动钩码,弹簧秤的读数F2= 。2N1N动滑轮的实质F1F2OO·l1l2l1 = 2l2F1F2F2 = 2F1动滑轮特点:
1、滑轮随钩码一起向上运动
2、相当于一个动力臂是阻力臂两倍的杠杆
3、可以省一半的力(不计摩擦和滑轮重)
4、不能改变力的方向,并且动力移动距离2倍于物体上升距离。 定滑轮虽然能改变力的方向,使我们工作方便,但不能省力; 而动滑轮虽然能省一半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使用时经常感觉不便。 于是人们就把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起来使用,把它们各自的优点结合起来,这样就组成了滑轮组。 A.探究一个定滑轮和一个动滑轮组成滑轮组的绕线方法; B.探究由一个定滑轮和一个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的省力情况及移动距离的情况。 s: 表示动力作用点移动的距离
h: 表示物体移动的距离
F: 拉力
G:物体的重力结论:可知F=G/2,s =2 h B.探究由一个定滑轮和一个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的省力情况及移动距离的情况。结论:可知F=G/3,s=3h. s: 表示动力作用点移动的距离
h: 表示物体移动的距离
F: 拉力
G:物体的重力C.探究由一个定滑轮和两个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的省力情况及移动距离的情况.a.绕成四段绳子承担重物.结论:F=G/4, s=4h. 若动滑轮重不可忽略,上述力的关系式应写成
F=(G物+G动)/4. 使用滑轮组时,动滑轮被几股绳子吊起,所用力就是物重和动滑轮的几分之一即思考题:在左图所示的滑轮组中,(a)若动滑轮重G/不计,拉力F是多少?(b)若动滑轮重G/不能忽略,那么图中的拉力F应等于多少?分析:图中吊起动滑轮的绳子股数为5 使用滑轮组的时候,重物和动滑轮的总重由几段绳子承担,提起重物所用的动力就是总重的几分之一,动力(或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就是重物升高的距离h的几倍.
即F=G/n,s=nh.n为绳子的段数.
省了力就要多费距离.动滑轮由几根绳子吊着,拉力移动的距离就是重物移动距离的几倍.定滑轮(1)使用特点:可以改变力的方向,不省力也 不费力;不省距离也不费距离。(2)实质:是一个等臂杠杆。动滑轮(1)使用特点:能省一半力,但不改变力的方 向;要多移动一倍距离。(2)实质:动力臂是阻力臂二倍的杠杆。滑轮组(1)使用优点:既可省力,又可改变力的方向; 但不能既省力又省距离。(2)公式:F=G总/n=(G物+G动滑轮)/n
(不计滑轮摩擦)s=nh 1.如右图所示表示三种不同的滑轮组,用它们提起重为G的相同重物,在A端所用的拉力分别为F1= F2= F3= ,不计滑轮本身的重和摩擦. 巩固练习:1:如下图(a)所示,物体B重100N,在力F作用下匀速上升时,F应等于___N。(不计摩擦)2: 如上图(b)所示,物体A重为100N,挂重物的钩子承受的拉力是__N.人匀速拉绳子的力是__N(动滑轮自重不计)10010050如图所示,拉力F的大小等于____。三、滑轮组如图所示,物体A重G=80N,在F=60N拉力下匀速前进,此时物体A受到的摩擦力等于____N.
(滑轮自重及绳子与滑轮的摩擦不计).1:竖直方向上有一对平衡力N和G2:水平方向上有一对平衡力T和fG=N=80Nf=T=120N因为T=2F=120N120N有几段绳子系在动滑轮上?2.一条绳子只能承受3×103N的的拉力。请你设计两种滑轮组装置要求都能提起104N的重物。第一种装置的动力向下;第二种装置要求使用的滑轮的个数尽量少。在虚线框内画出装置图。 下列滑轮中绳子的拉力有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