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课教师姓名 名称 《墨梅》
知识点来源 □学科:小学语文 □年级:四年级下册 □教材版本:教育部组织编写义务教育教科书 □所属章节:第七单元
录制工具和方法 EV录屏
设计思路 1、从写“梅”的古诗导入,初步感知“梅”的形象。 2、通过抓诗眼“淡”“清气”,结合背景等补充资料,探究诗人的品格精神,领会诗歌“托物言志”的写法。 3、背诵古诗,以“梅花”为主题创作小诗或赞词。
教学设计
内 容
教学目的 1、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并背诵古诗。 2、通过“诗眼”去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句中表现的诗人的精神品格。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品读诗歌,品诗人的精神品格。
教学过程 一、感知“墨梅” 1、自古以来,不少文人墨客在诗词中赞美梅花,你知道哪些关于“梅”的诗句吗?(出示相关诗句,读一读) 2、出示王冕《墨梅图》:这是一首《墨梅图》上的题画诗,诗情画意交相辉映,使这幅画成为不朽的名作(现藏于故宫博物院)。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王冕的题画诗《墨梅》,走进他的精神世界。 二、读通诗句 1、认读生字,教师领读古诗,学生跟读,注意停顿。 2、思考:这首诗的第一句应如何停顿?请同学们看看注释,想一想。 3、出示“洗砚池”的典故。他模仿同家王羲之在家边“引水为池”,像羲之练字一样勤苦练画。 4、自由练读全诗。 三、读懂诗意 1、探究第1、2句诗。 (1)理解诗意。 (2)思考:王冕的墨梅有什么特点?探究“淡墨痕”的“淡”。 (3)材料补充:王冕的故事 材料一:王冕自幼家贫,苦读成才。但是,他参加科举却屡试不第,又不愿摧眉折腰,巴结权贵,于是绝意功名。 材料二:宋濂《王冕传》:“著作郎李孝光欲荐之为府史,冕骂曰:‘吾有田可耕,有书可读,肯朝夕抱案立高庭下,备奴使哉?’” 材料三:元朝的达官贵人们用千金向他求画,王冕拒绝了。 老朋友泰不华和他的老师王艮都举荐他做官,王冕谢绝了。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赏识他的为人和才华,请他做官,王冕以出家为由拒绝了。 (3)小结: “淡墨痕”既是墨梅的画法,也是诗人淡泊名利的彰显。 2、探究第3、4句诗。 (1)解诗意。 (2)思考:在世人眼里,什么是好颜色?功名利禄是好颜色,荣华富贵是好颜色,养尊处优是好颜色,然而面对这些好颜色,王冕坚决不要!他要的是什么?“只留清气满乾坤” (3)探究“清气”。 补充材料:(创作背景)元朝末期,政府卖官贩爵,官吏敛财的花样无奇不有:“拜见钱、撒花钱、追节钱、生日钱、常例钱、人情钱、公事钱”等等。到了元顺帝时,一切腐败现象达到极点。 《墨梅》约作于元顺帝时,此时正值元末农民大起义爆发的前夕,王冕面对现实生活中无法解决的矛盾,借墨梅自喻,感慨之下写下此诗。 小结:你看到了当时是一个怎样的社会?(黑暗、污浊的)面对这些腐败之流,王冕不愿同流合污,他要保持自己的高洁情操。 (4)思考:这首诗仅仅是赞美墨梅吗? 小结:王冕咏墨梅,其实他是在抒发自己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志向,这种手法在古诗中常常出现,这就叫“托物言志”。 3、背诵全诗。 三、课堂练习 1、主题概括填空。 2、默写填空。 【作业】请你也以“梅”为主题,下一首小诗或赞词,并为其配画,做成精美的书签。 【板书设计】 墨梅 【元】王冕 淡——淡泊名利 清气——高洁操守 托物言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