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考语文知识分类梳理+真题练习 专题10 古诗词阅读之表现手法(PDF学生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年中考语文知识分类梳理+真题练习 专题10 古诗词阅读之表现手法(PDF学生版+解析版)
格式 pdf
文件大小 1.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0-19 11:17: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考语文知识梳理与分类训练(全国通用)学生版
专题10古诗词阅读之表现手法
要点梳理
★[考点概述]
古代诗歌十分讲究艺术技巧,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是诗歌赏析的重要内容。表达技巧是指作者在塑造
形象、创造意境、表达思想感情时所采取的特殊的表现手法。它的含义非常广泛,既包括各种修辞手法、
表达方式的使用,也包括各类表现手法和艺术构思上的巧妙运用。对表达技巧的鉴赏,就是辨识诗歌中所
使用的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或艺术构思,分析其本身的艺术效果,评价其对表现诗人的思想感
情所起到的作用。
《课标》对古诗词的学习提出了具体要求,其中一项就是了解古诗词中常用的表现手法并分析其作用。
考生在答题时存在表达技巧辨识不准、脱离诗句架空分析、技巧与作用张冠李戴等问题。
鉴赏表达技巧命题方式通常有:
1、请分析领联的艺术特色。
2、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尾联。
3、首联在全诗中起到什么作用?
4、本诗的题为《咏牡丹》,却从松菊写起,有何妙处?

★[考点梳理]
中考常考的表现手法
01直接抒情
即作者在文中把内心强烈的感情不加掩饰地直接叙述出来,让强烈的感情激流直接倾泻而出。
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全诗以慷慨悲凉的
基调,通过等幽州台直接表达了诗人功业难就、空怀壮志的悲愤和失意苦闷的情怀。
02借景抒情
属间接抒情的一种,通过对实景的描写来抒写作者的感情。
如: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泊秦淮》)诗歌
的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所写景并非晴朗的月夜、万里无云的碧空,而是迷蒙的烟月,笼罩着寒水白
沙。景色是那么黯淡,氛围是那么冷寂,这就给后两句写作者的忧虑情绪增添了气氛,加浓了色泽,两者
情景交融,浑然一体。
03托物言志
属间接抒情的一种,托物言志就是把要抒发的感情、阐发的思想借助于对某种事物或物品的描墓议论
表达出来。
如:垂矮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虞世南《咏蝉》)诗歌中所描写的蝉的形象是:
蝉垂着触须在枝头吸饮清洁的露水,阵阵的蝉声从稀疏的梧桐上传出来。身居高处,叫声自然传的很远,
并非依靠风的力量。而在诗歌中作者真正所要抒发的人生感怀是:凡是品格高尚的人,总是严格要求自己,
不断地提高自身修养,因而美好的声名自可远扬,不需要依靠其他人的吹嘘。由此可见,写蝉是依据,而
抒怀言志才是真正目的的。
04情景交融
在景物描写中融入了作者的主管感情,使诗歌达到“物我合一”分不清哪是“景”,哪是“情”的境界。
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诗句表面上是写景,
而实际上则隐寓着诗人的一种超脱尘世、热爱自然、远离官场的感情境界。
05动静结合
指对人、事、景处于动态或相对静态时的描写。
如: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全诗用白描手法写出了诗人夜晚在船上看到的景
色,前两句写静态,后两句写动态,一动一静,相辅相成。
06以动衬静
属反衬手法中的一种,即通过对动态的描写,渲染反衬出静态,也就是在动态描写中显示出静态。
如: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
诗歌中所写景物如花落、月出、鸟鸣等都是动景,同时又通过这些动景,更加突出显示了春涧的幽静。
“鸟鸣山更幽”,动中见静,愈见其静,这里面包含着辩证法。
07乐景写哀
属反衬手法中的一种,表面上写的是一种欢乐的场景,而实际上是借此来表达一种悲哀、凄楚的情绪。
如:青雀鹄舫,四角龙子幡,婀娜随风转。金车玉作轮,踯躅青骢马,流苏金镂鞍。赍钱三百万,皆用青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