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知识梳理与分类训练(全国通用)学生版
专题11古诗词阅读之内容理解
要点梳理
★[考点概述]
古诗词的赏析就是对其从内容到形式进行全面的评价、鉴别和赏析。《课标》明确指出:诵读古诗词,
能正确理解基本内容。但因为诗歌具有语言凝练、言简义丰的特点,还借助留白等表现手法艺术地表现主
台旨,因而考生在理解诗词内容时,存在以译代析、表达生硬,只抓一点、不顾整体等问题。
理解诗歌内容命题方式通常有:
1.某一句诗有哪些含义?
2诗中的某个词语,内涵是什么?
3.用自己的话概括诗中主人公为何产生这样的情感?
4.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诗人产生某种情感的原因。
…
★[题型阐释]
内容理解,就是理解诗句所叙何事,所咏何人,所写何景等,有时也要求考生根据对诗词内容的理解作
简单的推断,概括,分析,探究等,这类题目常见的提问方式是“某个词,指的是什么?“某个词,包含哪
些含义”或“写出某句诗的大意”等。
精题回放:
例1.
春望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问题:结合全诗,说说《春望》中的“望”字包含哪些含义。
【答】:
例2.饮酒
(晋)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问题】有人说“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一句写出了门庭冷落的景象,表现出诗人的孤独与寂寞。
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谈谈你的看法。
【答】:
闯关策略
赏析古诗词,内容理解是前提,只有先弄懂诗词所写的基本内容,才能进而想象其画面,体味其情
感,感知其形象,领悟其主旨,才能进一步踏入审美的妙境。理解,是赏析的前提和基础。
内容理解,先要扫清字词障碍,这是第一关。中考古诗词考查,虽然一般不会像文言文那样直接考字
词释义,但题目里其实暗含这样的要求。
譬如例1."说说《春望》中的“望'字包含哪些含义”。考场上答题时,可先推想词典里“望”的义项,
应该有四项:(1)向远处看,如跳望:(2)心中所愿,如盼望,期望:(3)拜访,如看望、探望:(4)有名的,人
所敬仰的,如望族,声望。然后通读全诗,从整体上去理解。第一、二两联,主要是写景,其实也就是写
作者眼中所见,他望到了什么呢?他望到的是山河破碎,春天的凄凉景象。第三、四两联,写作者内心的想
法以及表现在行动上的细节,从这里我们可以读出他心中的期盼:期盼亲人团聚,国家安定。如此我们就知
道了春望的“望”,既是写作者眼中所见,也是写作者心中所愿,有“望见”和“期望”两层含义。
有时仅仅从字面上去理解还远远不够,还得联系作者的生平事迹,心路历程。如例2,如果是世俗追逐
富贵之人,都喜欢热闹,希望自己家门庭若市。倘“无车马喧”,门庭冷落,难免孤独与寂寞。但陶渊明是
一位隐士,他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一心归隐田园,就是为了实践自己“淡泊宁静,心无尘杂”的人格理
想,即使身居人境也能尘杂不染,是因为他能做到,“心远”。“心远”就是思想上摒弃富贵荣华之念。一个
人丢掉了物欲,断绝了尘想,精神就远远超出于尘世之外了,哪里还会因为“无车马喧”而“孤独与寂寞”
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