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知识梳理与分类训练(全国通用)学生版
专题14文言文阅读之内容理解与概括
要点梳理
★[考点概述]
理解课文内容,包括句意、段意和篇意,能根据要求对重要内容做出自己的评价。对经典内容要能
像阅读现代美文一样进行欣赏,对重点内容有自己个性化、多元化的理解与感悟。阅读过程中坚持“词不
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的原则,切忌架空分析。
归纳概括要点就是从关键词语、关键语句人手,把握文章或段落的中心,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找
到答案所在的区域,用自己的语言把内容要点归纳出来,分点解答,并带回文中检验,不要漏答。
★[常见错误]
1.曲解词义
所谓“曲解词义”,就是当命题人在对原文有关内容进行分析和概括时,不结合文段的前后语境,对
某些文言词语的含义故意地加以曲解,从而导致了错误的分析和概括。
2.对象错位
文言文阅读的选文为人物传记类的叙事文章,文段常常涉及到一组人物和事件。命题人正是抓住了
选文的这一特点,将有些人物与事件故意地进行错位搭配,巧妙地设计出移花接木的错误选项。
3.时序倒置
人物传记类文章一般通过几件事情来刻画某个人物,而这几件事情在文段中是有时间上的先后顺序
的。命题人有时故意地倒置事情的时序,从而造成了叙述的混乱。
4.事件杂糅
所谓“事件杂糅”,就是命题人将文段叙述的几件事情或事情的细节进行有意识的杂糅混编,让考生
难以分辨正误。
5.无中生有
所谓“无中生有”,就是命题人故意编造一些文段中没有的事实,强加到人物的身上,以此来干扰考
生的思维。
6.表述失度
对事件的叙述有详略之分,对原因的分析有主次之分,对行事的描述有缓急之分,对人物的评价有轻
重之分。命题人在设计错误选项时常常故意颠倒其详略、主次、缓急和轻重,这就犯了表述失度的错误。
指点迷津
★【解题技巧】
阅读文章的基本规律是整体一局部一整体。如果颠倒过来,效率必低,效益也差。过去做
文言文方面的练习往往一“点”一练,对巩固某一知识是必要的,却也致使部分考生惯于“肢
解”而不善“组装”。最近几年各地的中考试题文言部分确定了这样的模式:由整体阅读出发,
从若干方面分别检测考查整体把握的能力。这个模式全面体现了阅读基本规律,具有更高的可
信度。
中考文言文阅读是对考生文言文阅读能力的综合考查。做好文言文阅读题的步骤,大致可
分三步:
第一步就是认真地整体阅读。集中心思稳住神,浏览或跳读一遍。对记叙文体,能大概读
出什么时代,什么人,发生了什么事,前因后果各如何,能懂个七八成即可。“以意逆志”或
“以意会之”,阅读就有了基础。如果一遍读不明白,只好重读,这不免延误了时间。
第二步细读题目,落实要求答题的字、词、句、段所在。一般来说,运用学过的知识,较
易题和中等题可以在这一步基本完成。做客观题时,要充分利用所给的选项,根据是非准偏,
选出正确项。
第三步,带着须从整体上回答的问题再重读全文,从更高的层次上(如原文的文意,人物
行为的总评价等)认知全文。这一步较第一步更深入,大致达到精读研读的水平:同时也能对
前两步出现的偏误作一纠正,因此这是一个深入兼复核的过程。
刻重点)内容理解题三种方法:
第一,引用原文句子回答:
第二,第二,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
第三,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
★[解题思路]
内容概括和理解类答题可以从下面着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