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 百分数(一)
百分数的意义和读、写法
教学内容分析:
“百分数的意义”是人教版教材六年级上册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整数、小数、分数以及比的意义,能应用相关知识解释一些生活现象,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积累了丰富的与数和运算相关的数学活动经验。本节课主要教学百分数的意义,一方面,百分数的意义是分数意义的延伸,学习百分数的意义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百分数与分数、比等知识的内在联系,完善认知结构;另一方面,百分数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学习百分数的意义,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生活中利率、利润率、折扣等现实问题,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感受百分数的应用价值, 激发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目标:
1.通过生活中的具体情境,理解百分数的意义,学会百分数的读法和写法。
2.经历百分数意义的探索过程,理解百分数和分数的区别和联系。
教学重点:
在具体情境中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理解百分数和分数的区别和联系。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环节一 创设情境 1.引入: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百分数。在生活中,你见过百分数吗? 2.出示生活中的百分数信息,请看!这些百分数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3.定义:像上面这样的数,如99.5%、80%、52%……叫做百分数。%叫做百分号。 4.关于百分数,你想了解些什么? 5.提炼问题:读写、意义、作用 学生举例生活中的百分数。 学生回答: 都有百分号。 ①百分数的读写 ②百分数表示什么意义? ③百分数有什么用? 学习材料来源于生活,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围绕课题提出问题,通过提问,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验证自己的猜想。
环节二 探究新知 百分数的读写 提问:这些百分数你会读吗?请你试一试! 出示:读、写法 同桌互读:读一读自己收集的百分数。 学生试读 百分数的“素材”由教师从生活中选取,向学生渗透了数学源于生活、服务于生产实践的理性精神,同时同桌互读自己收集到的百分数,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
2.理解百分数的意义(部分和整体) 提问:百分数你会读了,那这里的百分数所表示的意思你知道吗?你能用画图、文字等形式,表示出小学生近视率52%所表示的意思吗? 交流: ①假设具体数据; ②把全国小学生人数看成单位“1”。 ③画方格图表示:大正方形表示全国小学生的人数,涂色部分表示近视小学生的人数。 ④画线段图表示:整条线段表示全国小学生的人数,平均分成100份,其中的52份是近视人数。 ⑤画扇形图表示:整个圆形表示全国小学生的人数,涂色部分表示近视小学生的人数。 比较:大家用不同的方法表示出对近视率52%的理解,这些方法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反思:现在我们理解了52%表示的意义,再回头看看这则消息,你有什么想法? 追问:想一想,如果近视人数不断增多,近视率可不可能达到120%,为什么? 说意义:说说其它两个百分数表示的意义。 学生独立写在学习单上。 ①假如有100个学生,那么近视的有52人。 ②把全国小学生人数看成单位“1”,平均分成100份,有52份学生近视。 ③方格图 ④线段图 ⑤扇形图 学生回答: ①都表示近视的小学生人数与全国小学生人数之间的关系。 ②都表示近视的小学生人数占全国小学生人数的 我国小学生的近视率太高了,我们要注意保护视力。 不可能,因为近视人数是不会超过总人数的,最多100%。 ① 80%表示已充电量占总电量的。 ②95.5%表示绦纶成分占整件衣服的。 交流百分数表示的意义时,以“图形”“举例”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理解近视率表示的意义,多元表征帮助学生理解百分数的内涵,真正为理解而教。通过追问“这里的百分数可不可能达到120%,引导理解当表示部分占整体的多少时,不会超过100%,同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和推理能力。
3.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两个不同量) 提问:一起来看看中国教师报上收集的这条信息吧: 目前,我国小学男女老师比例严重失调,据调查,某市小学女教师是男教师人数是( ) A.60% B.100% C.500% 分析:如果用这么长的直条表示男教师人数,女教师人数是男教师人数的60%,是多长呢?如果是100%呢?500%呢? 严重失调应该选C。 对比沟通:仔细观察这些百分数表示的意义,它们有什么共同点? 小结:百分数是两个量之间的一种关系,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也叫“百分率”“百分比”。 有什么不同的地点? 学生回答: ABC都有可能。 当两个量不是表示部分占整体多少时,它们的百分比可以超过100%。 都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 当部分与总量比较时,部分占整体不超过100%; 当一个量与另一个量比较时,既可以超过100%,也可以不超过100%。 通过男、女教师比引导学生在生活情境中,借助画图的方式进一步理解百分数的内涵。同时,在对比中,不但帮助学生建构完整的百分数意义的模型,且经历了从具体事物中概括出本质的思维过程,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体会百分数的作用 提问:像这样表示相比关系的我们以前学过吗? 回顾:(出示图片)他们都可以表示两个数或两个量之间的一种相比关系。 追问:既然分数和百分数都表示两个数或两个量的倍数关系,那分数可以换成百分数吗? 一根绳子,剪去它的。 一根绳子,剪去米。 小结:看来,分数可以即表示相比关系,也可以表示具体数量,在表示相比关系时可以将分母是100的分数用百分数表示。 提问:既然分数也能表示相比关系,那为什么还要学百分数呢? 出示一组数据: 看了这些信息,你有什么想说的? 学生回答: 分数也可以表示两个数的相比关系。 第一个可以换成百分数,因为这里的表示剪去的绳子长度占总长度的。 第二个不能换成百分数,这里的分数表示的是具体的量,是0.35米,不是表示两者之间的倍数关系。 分数和百分数都能比较大小,但是写成百分数更容易比较,因数它们的分母相同。 简约的素材,丰富的内涵,旨在对比分析中打通分数与百分数知识的内在联系,同时引导学生通过两组数据的观察、对比,感悟到百分数产生的必要性,初步感受百分数的简洁美和优越性。
环节三 巩固练习 练习1:写出下列百分数。 百分之四十八( ) 百分之零点二八( ) 百分之一百五十( ) 百分之十二点三六( ) 完成后校对。 练习2:选择合适的数填空 练习3:下列哪些分数可以改成百分数。 一堆水果吨,运走了它的。 (2)m相当于m的。 回答问题: 学生独立完成。 学生独立完成。 这里填的是具体的数量,所以填分数 超速,说明速度超过原来,应选择超过100%的百分数,选150% 加载快结束了,说明接近100%,选 99.9% 150÷300=0.5=50% 表示相比关系的分数可以改成百分数,所以可以改成24%,可以改成50%。 巩固熟练百分数的读写法。 在具体情境中选择合适的数,进一步深刻理解百分数的涵义。 将分数改成百分数,进一步理解百分数与分数的区别和联系。
环节四 课堂小结 你有什么收获? 回顾课前的三个问题。 回顾课前疏理的三个问题是否在课堂上得到解决,通过回顾,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带着问题学习和思考,培养爱思考的好习惯。
环节五 布置作业 教材P86第1题~第3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