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考语文知识分类梳理+真题练习 专题18 文言文阅读之虚词意义和用法(PDF学生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年中考语文知识分类梳理+真题练习 专题18 文言文阅读之虚词意义和用法(PDF学生版+解析版)
格式 pdf
文件大小 3.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0-19 11:24: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考语文知识梳理与分类训练(全国通用)学生版
专题18文言文阅读之虚词意义和用法
要点梳理
★[考点概述]
文言虚词一般不作句子成分,不表示实在的意义,主要的作用是组合语言单位。虚词种类
有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象声词、代词七类。
实词注重词义的理解落实,虚词注重词义与用法的比较辨析。虚词虽然比实词数量少,但
难度大。因为一个虚词往往具有多种意义和用法,难以把握。所以对教材中出现的常用的文言
虚词,一定要在弄清其出现的语境的基础上,分析结构,确定用法,联系语境,理解含义,然
后代回句中检验,看句意是否连贯、顺畅。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纳总结,学会举一反三,这样
才能形成解决课外文言虚词问题的迁移能力和运用知识的综合能力。
★[知识梳理]
常见虚词
一、
【之】
(一)代词:
1、可以代人、代物、代事。代人多是第三人称。译为“他”
(他们)“它”(它们)、“这
件事”。
例:①公与之乘,战于长勺。(《曹刿论战》)
②陈胜佐之,并杀两尉。(《陈涉世家》)
③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马说》)
④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狼》)
⑤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满井游记》)
⑥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愚公移山》)
2、复指代词,表示前后是同一事物,可译为“这”“这样的”。
例:①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桃花源记》)
②其言兹若人之俦乎?(《五柳先生传》)
③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送东阳马生序》)
④公输般为楚造云梯之械,将以攻宋。(《公输》)⑤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愚
公移山》)
(二)助词:
1、结构助词,可译为“的”,有的可不译。
例:①缘溪行,忘路之远近。((《桃花源记》)
②花之君子者也。(《爱莲说》)
③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世家》)
④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⑤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
2、结构助词。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翻译句子时省略不译。
例:①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
②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陋室铭》)
③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翁亭记》)
④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隆中对》)
⑤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3、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例:①宋何罪之有?(《公输》)
②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铭》)
4结构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
例:①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说》)
②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岳阳楼记》)
5、音节助词。用在形容词、副词或某些动词的末尾,或用在三个字之间,使之凑成四个
字,只起调整音节的作用,无义,译时应省去。
例:①久之,目似瞑,意暇甚。(《狼》)
②公将鼓之。(《曹刿论战》)
③怅恨久之。(《陈涉世家》)
④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马说》)
⑤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醉翁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