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教学课件(共1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教学课件(共16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993.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2-10-18 15:20: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6张PPT)
求一个数的
百分之几是多少
第六单元 百分数(一)
输入标题
学习目标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对百分数的理解,培养把分数的知识、技能等迁移到百分数中应用的能力。
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百分数问题的数量关系,探究“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的解题方法。
准备好了吗?一起去探索吧!
求一个数的
百分之几是多少
体会数学知识间的系统性、整体性和生活性,领悟类比的数学思想。
输入标题
探究新知
创设情境
巩固练习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今年春雷小学进行了一项调查,调查表明,有牙病的学生人数占全校人数的20%,春雷小学共有750名学生。
每年的9月20号是全国爱牙日。
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有牙病的学生有多少人?
没有牙病的学生有多少人?
输入标题
今年春雷小学进行了一项调查,调查表明,有牙病的学生人数占全校人数的20%,春雷小学共有750名学生。
每年的9月20号是全国爱牙日。
有牙病的学生有多少人?
想一想,跟我们以前学过的哪些知识有联系?
要求:先画图分析,再列式计算。
巩固练习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创设情境
探究新知
750人
输入标题
巩固练习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创设情境
探究新知
互相交流,思维碰撞
今年春雷小学进行了一项调查,调查表明,有牙病的学生人数占全校人数的20%,春雷小学共有750名学生。
有牙病的学生有多少人?
有牙病的学生人数占
“1”
?人
输入标题
巩固练习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创设情境
探究新知
互相交流,思维碰撞
有牙病的学生人数占
750人
?人
“1”
20
750÷100×20=150(人)
今年春雷小学进行了一项调查,调查表明,有牙病的学生人数占全校人数的20%,春雷小学共有750名学生。
有牙病的学生有多少人?
750人
输入标题
巩固练习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创设情境
探究新知
互相交流,思维碰撞
有牙病的学生人数占
“1”
?人
今年春雷小学进行了一项调查,调查表明,有牙病的学生人数占全校人数的20%,春雷小学共有750名学生。
有牙病的学生有多少人?
20
输入标题
巩固练习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创设情境
探究新知
互相交流,思维碰撞
有牙病的学生人数占
750人
?人
“1”
750× =150(人)
今年春雷小学进行了一项调查,调查表明,有牙病的学生人数占全校人数的20%,春雷小学共有750名学生。
有牙病的学生有多少人?
750人
输入标题
巩固练习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创设情境
探究新知
互相交流,思维碰撞
有牙病的学生人数占
“1”
?人
750×20%=750×0.2=150(人)
今年春雷小学进行了一项调查,调查表明,有牙病的学生人数占全校人数的20%,春雷小学共有750名学生。
有牙病的学生有多少人?
输入标题
巩固练习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创设情境
探究新知
对比发现,明确方法
“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
与“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意义相同。
巩固练习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创设情境
探究新知
问题延伸,强化类比
80
750×80%=750×0.8=600(人)
或 750×80%= =600(人)
没有牙病的学生有多少人?
今年春雷小学进行了一项调查,调查表明,有牙病的学生人数占全校人数的20%,春雷小学共有750名学生。
750人
没有牙病的学生人数占( )
“1”
?人
输入标题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创设情境
巩固练习
探究新知
1. 百花胡同小学有480人,只有5%的学生没有参加意外事故保险,没有参加意外事故保险的学生有多少人?
480×5%=480×0.05=24(人)
或 480×5%= =24 (人)
答:没有参加意外事故保险的学生有24人。
输入标题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创设情境
巩固练习
探究新知
2.城关一中和城关二中的男生人数分别占全校学生总数的52%和54%,城关一中有学生800人,城关二中有学生750人,哪个学校的男生多?多多少人?
800×52%=800×0.52=416(人)
750×54%=54=405(人)
答:城关一中男生多,多11人。
一中男生数:
二中男生数:
416-405=11(人)
相差男生数:
输入标题
布置作业
创设情境
巩固练习
课堂小结
探究新知
你有什么收获?
“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
与“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意义相同。
输入标题
创设情境
巩固练习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探究新知
教材P87第10题。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