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纸的发明》说课稿2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10《纸的发明》说课稿2课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0-19 16:47: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三年级语文下册-10《纸的发明》说课稿(部编版)
第一课时
一、说教材
《纸的发明》是部编版教材语文科三年级下册的第三单元第二篇精读课文,课文叙述了没有纸之前人们用文字记录事件的不便以及纸的发明过程,说明中国的造纸术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发展,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本课语言浅显易懂,所以在引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主要运用四人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理解课文的内容以及用谈话法引导学生了解造纸的过程和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说教学目标
1.认识“创、携”等9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累、鲜”,会写“术、伟”等12个字,会写“造纸术、伟大”等30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能根据要求和提示,提取关键信息,说清楚纸的发明过程。
4.能解释蔡伦改进的造纸术能够传承下来的原因,感受中国造纸术对人类社会进步的促进作用。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能根据要求和提示,提取关键信息,说清楚纸的发明过程。能解释蔡伦改进的造纸术能够传承下来的原因,感受中国造纸术对人类社会进步的促进作用。
教学难点:能根据要求和提示,提取关键信息,说清楚纸的发明过程。
四、说学情
合理的把握学情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和基础,本课的授课对象是二年级学生 ,这个年级的学生对世界充满了好奇思维活跃,有着强烈的求知欲。他们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学习能力,但阅读分析能力较弱,思维能力有待提高,因此在教学时 ,要指导学生对文本内容进行分析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分析文章大意的能力。教学生用默读、略读、指明读等方式展开教学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对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五、说教法学法
1.教法∶教授法、讨论法、谈话法、朗读法。
2.学法∶看图片,看视频,多朗读体会,小组合作讨论交流法。
六、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一)生看大屏幕,师提问这些物品的材料是什么?生回答:纸。
师:纸在文明社会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生活中我们很多地方都用到了纸,你们能说说吗?生说。
(二)师:是啊,纸被用在了这么多地方,真是我们生活、工作、学习的好助手,那这么重要的材料是怎么来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10《纸的发明》,一起去探索纸的奥秘。板书课题。
二、预习反馈
(一)字词我会读
创造 记录 青铜器 携带 保存 制作 粗糙 轻便 盛放 吸收
蔡伦 积累 改进 切断 满足 影响 传承 朝鲜 欧洲 社会
解释“创造”、“粗糙”“改进”
(二)多音字我会辨
本课要求掌握的两个多音字:累、鲜
生说多音字读音组词,师出示多音字小题:
(1)他积累了前人的经验。他因为劳累过度晕倒了。
(2)这条鱼味道鲜美。这件事鲜为人知。
(三)生字我会写
出示本课所有生字,学生说需要注意的地方;师重点讲解几个字。
1.“洲”字辨析
“洲”和“州”,“洲”有水字偏旁,是水中之地的意思。“州”大体上同现在的“省”差不多。因此,现在我们自己称中国还有“神州”“九州”说法。
2.“录”笔顺讲解:“录”的第七笔是撇;“欧”的第二笔是撇。
3.“册”字讲解。
4.学生在导学单上书写生字,老师相机指导,表扬、展示优秀书写作品。
【设计意图:重视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能力的形成,培养学生语文素养。】
三、课堂探究
(一)朗读课文,初步感知,把握课文
1.自读提示:自由朗读课文努力做到:正确、流利,注意停顿。
2.指名读课文
3.边听边思考,这篇文章围绕哪句话展开全文的?
(二)当堂练习:默读课文,把握段意,填写表格
1.师:的确,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课文围绕着这句话展开了叙述,介绍了纸的发明过程;孩子们那造纸术是凭空出现的吗?
生:不是;
师:纸的发明历经了好长时间,在造纸术没有出现以前,我们祖先就发明了好多种书写材料,在西汉开始出现了造纸术,之后又经历了很长时间,造纸术才被改进,传承下来,课文在叙述的时候大致将时间划分为四个阶段:造纸术发明之前;西汉时代;东汉时代;后来的发展和传承。
师:接下来让我们默读课文,想想每个自然段的意思,再照样子填写导学单上的图表;
2.小组内交流讨论
(1)默读课文:根据段落意思和书写材料的发展时间在文中画出每个自然段的关键语句;
(2)画好以后,小组内交流讨论,提取关键信息,填写图表;
(3)分工合作:三人分别负责一个发展时期的图表填写,一人负责整体陈述。
3.小组展示:
展示的同学:各司其职,发言声音洪亮,口齿清晰,注意与同学们的互动; 听的同学:认真听,做个文明听众;边听边思考,看看他们小组的答案和你的一样吗?积极举手互动发言。
【设计意图:首先小组讨论,研究重点知识,突破重点,这样可以兼顾所有学生,也可以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思考和乐于表达的热情;其次重视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能力的形成,培养学生概括的表达能力。】
(三)精读课文,探究原因
1.师:早在几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创造了文字,文字出现以后,书写材料就应运而生,在蔡伦改进造纸术之前,书写材料变换了好几次,那这是为什么?细读二、三自然段,寻找答案;
预设:生:甲骨文、铭文、竹简、帛书、麻纸,说说不能长久的原因。
2.师:麻纸的出现已经预示了纸的出现,但是正如同学们所说,麻纸出现了许多问题,所以到了蔡伦那里,他改进了造纸术,蔡伦是什么时期的人呢?注意书上语言的准确性“大约在一千九百年前”中的“大约”。体会作者语言的严谨; 那他是如何改进的呢?他改进后的造纸术有没有传承下来呢?我们下节课一起来寻找答案!
四、布置作业
查阅资料,收集整理纸的分类,思考如何节约用纸;亲自动手用纸做一件小工艺品,也可以做折纸,下节课带来评出“巧手大王”。
七、说板书设计
纸的发明
造纸术发明以前 西汉 东汉
各种各样 麻纸 改进
笨重、贵 不便书写 大量、便宜
八、说教学反思
这堂课以学生自学为主,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自己解决问题,由于造纸术距离学生们时间较长,且课前预习准备不够充分,因而情感的抒发不够浓烈。
第二课时
一、说教材
首先谈一谈对教材的理解。《纸的发明》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0课的文章,本单元主要讲的是深厚的传统文化。《纸的发明》主要描写了蔡伦之前书是用竹片、木片做的,,很笨重,后来字写在帛上,虽然解决了重量问题,但是由于价格昂贵,无法普及。西汉时期用麻造纸,但是粗糙难写。蔡伦把树皮、麻头、稻草、破布等原料剪碎或切断 ,浸在水里,捣烂成浆,再把浆捞出来晒干,就成了轻便好用的纸张。蔡伦的造纸术原料容易得到,价格便宜,很容易满足人们的需要。同时蔡伦发明的造纸术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发展,影响了全世界。造纸术是中国古达四大发明之一,我们要热爱自己祖国的文化。
二、说教学目标
1.能根据要求和提示,提取关键信息,说清楚纸的发明过程。
2.能解释蔡伦改进的造纸术能够传承下来的原因,感受中国造纸术对人类社会进步的促进作用。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能根据要求和提示,提取关键信息,说清楚纸的发明过程。
教学难点:能解释蔡伦改进的造纸术能够传承下来的原因,感受中国造纸术对人类社会进步的促进作用。
四、说学情
经过三年部编教材的学习,三年级的学生已经积累了许多的识字、认字的方法,学生能够在语言环境中独立的认识生字,并且通过默读训练能够提取文章中的关键信息,《纸的发明》这是一篇说明文,文章按照时间的顺序,叙述了没有纸之前人们用文字记录事件的不便,以及纸的发明过程,由此说明中国的造纸术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发展 ,通过本篇课文的学习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五、说教法学法
展开小组讨论,对课文中的词、句、思想内容及情感进行分析。
六、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纸的发明》的生字,老师考考大家,还记得这些字的读音吗?先自由朗读一下,一会儿我找同学回答。开火车读,举手补充,师领读。
伟大 贡献 创造 记录 一册
阅读 携带 保存 蚕茧 制作
粗糙 大约 蔡伦 积累 经验
改进 传承 欧洲 促进 社会
造纸术 学富五车 阿拉伯
【设计意图】通过熟悉又简单的生字复习导入,给学生轻松愉快的感觉,各类朗读方法的使用,既能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又能保证学习效果。
二、讲授新课
1.学习第一自然段。
自由读第1自然段,思考:这一段讲了什么内容?
出示第一自然段: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
学生朗读后举手答,师明确:造纸术是中国对世界的伟大贡献之一。
师提问:谁知道贡献是什么意思?举手答。
师明确:贡献:对国家、公众所做的有益的事。(出示课件)
2.学习第二自然段。
自由朗读第2自然段,思考:纸出现前中国有哪些书写材料?这些书写材料有哪些不足?(课件出示第2自然段)
指名说,师依次出示材料图片及不足之处。
3.学习第三四自然段。
自由读第3、4自然段,思考:
最初的纸是什么样的?蔡伦发明的造纸术的过程是怎样的?为什么只有蔡伦改进的造纸术传承下来了?(课件出示第3、4自然段)
举手答,师出示麻纸图片及不足。出示横线说明造纸术的过程。
能否把“改进”换成“创造”?生讨论后举手答。
师明确:“改进”是指通过改变某些做法,使其在原来的基础上进一步向好的方面发展,而“创造”是指从前没有的,是从无到有的。造纸术的发明不是蔡伦一个人的功劳,而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不断累积的结果。结合课文中的相关语句,说说为什么只有蔡伦改进的造纸术传承下来了?指名答。
师明确:用这种方法造的纸,原料容易得到,可以大量制造,价格又便宜,能满足多数人的需要,所以这种造纸方法就传承下来了。
4.学习第五自然段。
自由读第五自然段,思考:这一段讲了什么内容?出示第5自然段。
指名答,师明确:造纸术传到了全世界,极大地促进了文化的发展。出示传播图。
看到这些你有什么感觉?生齐答。出示自豪。
请大家带着这份自豪感再读一下课文,读完后根据每个自然段的意思,再照样子填写下
面的图表。
举手答后师出示答案。
【设计意图】逐段讲解,使学生感觉条理清晰,相机插入对词语的解释,便于学生联系上下文进行更深入的理解。最后引出学生身为中国人的自豪感,让学生热爱自己的祖国。
三、课堂练习
古人看书需要用车拉,可以用学富五车这个成语来形容。原因是当时的书用竹片、木片制作,很笨重,后来蔡伦发明了纸,这种纸可以用物美价廉这个成语形容。
四、课堂小结
蔡伦发明造纸术付出了很大的努力,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发展,影响了全世界。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我们了解了造纸术的发明过程,造纸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我们要热爱自己祖国的文化。
【设计意图】对本节课主要内容进行总结,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同时强调热爱祖国,激发学生的爱国精神,提高学生的自豪感。
五、作业布置
搜集我国古代科技领域的相关成就,和同学们交流。
七、说板书设计
纸的发明
龟甲和兽骨、青铜器:用刀刻较费力
竹片和木片:笨重不方便
帛:价钱太贵
麻纸:比较粗糙
造纸过程:剪碎、切断、浸在、捣烂、捞出
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发展
八、说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除了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外,在主要内容的把握上,还通过主要内容填空、理清课文的条理,从而为品读课文奠定基础。在对比阅读蔡伦发明的纸和他之前
的那些纸,了解蔡伦纸发明的伟大,以及被传承普及的原因,从而自然产生民族
自豪感和由衷的赞叹之情。
教师在最后又设计了写话训练,这样就有效地加深学生对文章把握,并训练了表达能力。
不足之处∶今后的课堂教学中,要善于发现学生的点滴进步,善于表扬鼓励学生,让学生不断进步,对语文产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