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4张PPT)
2.3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
一分钟了解喝水都会胖(视频)
可能是饥饿时血糖降低,大脑因供能不足
而发生功能性障碍。
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
一学生早上很迟起床,来不及吃早餐,匆匆
忙忙上学,结果在课堂上头昏脑胀,最后晕倒了。
1、请你解释该学生为什么会晕倒?
2、我们可以怎样对该生实施救治?
让该生喝点糖水或含糖饮料补充能量
如同任何机器的运转都需要外界提供能量
一样,细胞的生命活动也需要能量来维持。
生活中的糖类
白糖(蔗糖)
红糖(蔗糖)
冰糖(蔗糖)
葡萄糖
蜂蜜(果糖)
馒头(淀粉)
米饭(淀粉)
棉花(纤维素)
糖都是甜的吗?
淀粉、糖原、纤维素不甜,但都是属于糖类物质。
木糖醇、糖精(也称糖精钠)、甜蜜素都有甜味,但都不属于糖类物质。
甜的物质一定是糖类吗?
任务1:组成糖类的元素有哪几种?各元素之间的比例一般是多少?
任务2:糖类在细胞中具有什么作用?
任务3:细胞中的糖类分为几种?尝试对细胞中的糖类进行归类。
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P23-25相关内容,完成以下任务。
C、H、O 一般C:H:O=1:2:1
碳水化合物
生命活动主要能源物质;细胞结构组成成分
1. 功能:
2. 元素组成:
3. 种类:
C、H、O(一般)
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
种类 分子式
葡萄糖 C6H12O6
果糖 C6H12O6
核糖 C5H10O5
脱氧核糖 C5H10O4
C:H : O = 1:2 : 1(多数)
简式:(CH2O)
“碳水化合物”
根据能否水解及水解程度大致可以分为
单糖:
不能水解的糖。
二糖:
由两分子的单糖脱水缩合而成。
多糖:
由多个单糖脱水缩合而成。
1. 组成元素:
C H O
一、糖类
2.简式:
(CH2O)
单糖
二糖
多糖
葡萄糖
麦芽糖
淀粉
3. 分类:
①概念:不能水解的糖(可直接被细胞吸收)
单糖
五碳糖
六碳糖
半乳糖
葡萄糖C6H12O6
果糖
核糖C5H10O5
脱氧核糖C5H10O4
(RNA的基本组成成分)
(DNA的基本组成成分)
(细胞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
(主要分布在动物乳汁中)
一、糖类
(1)单糖
②类型、功能和分布:
一、糖类
(1)单糖
葡萄糖
脱氧核糖
核糖
果糖
半乳糖
④功能:
细胞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
“生命的燃料”
作为能源物质
构成二糖
参与构成RNA
参与构成DNA
一、糖类
(1)单糖
葡萄糖
脱氧核糖
核糖
果糖
半乳糖
⑤分布:
动植物
植物
动物
人患急性肠炎的时侯,往往采取静脉输液治疗,输液的成分中就含有葡萄糖。你们知道为什么吗?
葡萄糖是细胞生命活动所需的主要能源物质,是生命的燃料。
如果用蔗糖代替葡萄糖,可不可以?
蔗糖是一种二糖,不能被人体直接吸收
(2)
一、糖类
二糖
葡萄糖
半乳糖
葡萄糖
葡萄糖
麦芽糖
乳糖
两分子单糖脱水缩合而成
蔗糖
C12H22O11
最常见
①概念:
②类型:
葡萄糖
果糖
③化学式:
概念:由两分子单糖脱水缩合而成的糖。
(C12H22O11)
HO
OH
葡萄糖
HO
OH
葡萄糖
+
脱水缩合
+ H2O
麦芽糖
HO
O
OH
水解
+ H2O
麦芽糖
HO
O
OH
HO
OH
葡萄糖
HO
OH
葡萄糖
+
一、糖类
(2)二糖
二糖必须水解成单糖才能被细胞所吸收。
二糖
植物细胞
蔗糖
eg.红糖、白糖、冰糖,糖料作物(甘蔗、甜菜)中含量丰富
麦芽糖
发芽的小麦等谷粒中含量丰富
动物细胞:
乳糖
人和动物乳汁中
④分布:
左边科学,右边不科学,只有单糖才能直接被吸收,其他糖需要经过消化道水解成单糖才能被吸收。
以上两张网红图片是否科学?请说明原因。
一、糖类
多以形式(C6H10O5)n存在的糖
纤维素
淀粉
糖原
几丁质(壳多糖)
最常见
基本单位为葡萄糖
(3)
多糖
①概念:
②类型:
乙酰葡萄糖胺
概念:由多个单糖脱水缩合而成,构成它们的基本单位大多都是葡萄糖
多糖
植物细胞
动物细胞
淀粉
纤维素
糖原
肌糖原
肝糖原
(储存在肝脏中)
(储存在肌肉中)
(C6H10O5)n
几丁质
甲壳类动物和昆虫的
外骨骼组成成分
细胞壁的基本组成成分
动物细胞中重要的
储能物质
一、糖类
(3)
多糖
纤维素
淀粉
糖原
动物
植物
分为肝糖原和肌糖原
甲壳类动物和昆虫的外骨骼
一、糖类
(2)
多糖
③分布:
几丁质
植物
纤维素
淀粉
糖原
一、糖类
(3)
多糖
④功能:
几丁质
分解为葡萄糖被吸收利用
肝糖原分解为葡萄糖补充至血液
参与构成植物纤维和细胞壁
能与重金属结合,因此可用于处理废水;还能用于制作包装纸和食品添加剂、人造皮肤。
植物细胞内储能物质
动物细胞内储能物质
为什么多糖有相同的组成单位,功能却相差很大?
纤维素
淀 粉
糖 原
空间结构
不同功能
决定
一、糖类
单糖、二糖和多糖的转化过程(以淀粉为例)
单糖
二糖
多糖
淀粉
糊精
麦芽糖
葡萄糖
释能
酶
水解
酶
水解
酶
水解
酶
氧化分解
麦芽糖酶
水解
淀粉酶
水解
单糖
二糖
多糖
淀粉
麦芽糖
葡萄糖
水解
水解
合成
合成
注意:单糖能够被细胞直接吸收,二糖和多糖必须被水解(消化)成单糖才能被细胞吸收!
单糖、二糖和多糖的转化过程(以淀粉为例)
释能
酶
氧化分解
种类 分布 功能
单 糖 五碳糖
六碳糖
核糖
脱氧核糖
葡萄糖
麦 芽 糖
果糖
半乳糖
蔗 糖
乳 糖
植物细胞
动植物细胞
动植物细胞
动植物细胞
动物细胞
组成RNA的成分
组成DNA的成分
主要能源物质
供能
供能
水解供能
植物细胞
植物细胞
动物细胞
植物细胞
植物细胞
动物细胞
动物细胞
储能
植物细胞壁成分
储能
二糖
多糖
纤 维 素
淀 粉
糖原
几丁质
见P25
2.人很难消化纤维素,为何其还被称为“第七类营养素”?
膳食纤维能够促进胃肠的蠕动和排空,减少患大肠癌的机会,还有利于降低过高的血脂和血糖等,从而具有维护心脑血管的健康、预防糖尿病、维持正常体重等保健作用。
麦芽糖酶
水解
淀粉酶
水解
淀粉
麦芽糖
葡萄糖
1.糖尿病人的饮食受到严格的限制,受限制的并不仅仅是甜味食品,米饭和馒头等主食都需定量摄取。为什么?
麦芽糖酶
水解
淀粉酶
水解
思考1:糖尿病人的饮食受到严格的限制,受限制的并不仅仅是甜味食品,米饭和馒头等主食都需定量摄取。为什么?
单糖
二糖
多糖
淀粉
麦芽糖
葡萄糖
水解
水解
合成
合成
思考2:既然人类很难消化纤维素,为什么一些科学家还将纤维素等其他糖类成为人类的“第七营养素”呢?
纤维素、果胶等被称为膳食纤维,不能被肠道消化吸收,也不能产生能量,但可以促进肠胃的蠕动和排空。
糖类
单糖
二糖
多糖
五碳糖
六碳糖
核糖和
脱氧核糖
遗传
葡萄糖
果糖
半乳糖
植物
动物
植物细胞特有
动物细胞特有
蔗糖和麦芽糖
乳糖
植物细胞特有
动物细胞特有
淀粉和纤维素
糖原
几丁质
课堂小结
1.下列有关糖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乳糖、果糖都可以被消化道直接吸收
B. 核糖只存在于动物细胞中,植物细胞中没有
C. 细胞中的糖不一定都是能源物质
D. 葡萄糖、蔗糖、糖原都具有还原性
E.枯枝落叶中的纤维素经微生物分解可产生葡萄糖
CE
2.若“淀粉→麦芽糖→葡萄糖→糖原”表示某生物体内糖类的某些转化过程,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此生物是动物,因为能将淀粉转化为糖原;
②上述关于糖的转化不可能发生在同一生物体内,因为淀粉和麦芽糖是植物特有的糖,而糖原是动物特有的糖;
③此生物一定是植物,因为它能含有淀粉和麦芽糖;
④淀粉和糖原都是储存能量的多糖,麦芽糖是二糖.
A.②③ B.①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B
糖是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是否摄入越多越好呢?
健康讲堂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提出的“控糖”建议是:控制添加糖的摄入量,每天摄入不超过50g,最好控制在25g以下。
糖尿病人的饮食受到严格限制,包括米饭、馒头等主食也都需定量摄取,联系下图,说说为什么?
关爱生命
1.摄入脂肪过多会对人体健康为何影响?
2.多吃富含淀粉的食物也会造成肥胖的原因?
3.为细胞提供能量的主要能源物质是什么?
形成高脂血症,过多的脂肪沉积于血管壁导致血管变窄、弹性减弱,最终导致高血压、冠心病、心肌梗死、脑中风等。
引发肥胖,从而造成脂肪肝,以及造成血糖上升进而引发糖尿病。
淀粉会转化成糖,糖过多则会转化成脂肪, 过多的脂肪会造成发胖。
糖类
糖类代谢发生障碍引起供能不足时,脂肪才会分解供能。
【检测】汉代许慎《说文解字》曰“饴,米糵煎也。” “米(煮熟的糯米)、糵(发芽的谷物)、煎(搅拌熬煮)”三字简练地概括了制饴糖所用的原理和技术。其中,米、饴的主要成分和糵的作用分别是 ( )
A.淀粉、麦芽糖、提供淀粉酶
B.淀粉、糖原、提供淀粉酶
C.蛋白质、多肽、提供蛋白酶
D.糖原、麦芽糖、提供麦芽糖酶
A
1.种类
二、脂质
(1)脂肪
(2)磷脂
1.种类
二、脂质
(3)固醇
①胆固醇
②性激素
③维生素D
1.种类
二、脂质
脂质
脂肪
磷脂
固醇
胆固醇
性激素
维生素D
脂肪
最常见是脂质是?
2.组成元素
二、脂质
磷脂
固醇
脂肪
胆固醇
C27H46O
雄性激素(睾酮)
C19H28O2
维生素D
C28H44O
C H O
C H O N P
主要是C H O,有的还含N、P
3.脂肪
二、脂质
(1)存在生物
动植物
细胞中的脂质
脂肪是由三分子脂肪酸与一分子甘油发生反应而形成的酯,即三酰甘油(又称甘油三酯)。
3.脂肪
二、脂质
(2)组成
+
酶
甘油 脂肪酸
3.脂肪
二、脂质
(2)组成
不饱和脂肪酸
饱和脂肪酸
3.脂肪
二、脂质
(3)类型
饱和脂肪
不饱和脂肪
多为动物脂肪
多为植物脂肪
(熔点高,在室温时呈固态)
(熔点低,在室温时呈液态)
思考·讨论
1、在人和动物体内,脂肪主要分布在哪些部位?
2、脂肪比较高的植物有哪些?主要分布在这些植物的什么器官中?
脂肪主要分布在人和动物体内的皮下、大网膜和肠系膜等部位。某些动物还在特定的部位储存脂肪,如骆驼的驼峰。
花生、油菜、向日葵、松子、核桃、蓖麻等植物都含有较高的脂肪,这些植物的脂肪多储存在它们的种子里。
细胞中的脂质
杭椒牛柳
西红柿炒蛋
白米饭
豆腐
肥肠
哪一道菜含有的热量最高?
含有大量脂肪
3.脂肪
二、脂质
(4)功能
C H O
脂肪 75% 12% 13%
糖类 44% 6% 50%
脂肪中C、H比例大,O比例小,因此单位质量彻底氧化分解耗氧量大,释放更多的能量。
1g糖原和1g脂肪氧化分解释放的能量分别为17KJ、39KJ,原因?
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
3.脂肪
二、脂质
(4)功能
脂肪是良好的绝热体,起到保温的作用
3.脂肪
二、脂质
(4)功能
分布在内脏器官周围的脂肪具有缓冲和减压的作用
4.磷脂
二、脂质
(1)组成
(亲水)
头部
尾部
(疏水)
胆碱
磷酸
甘油
脂肪酸
4.磷脂
二、脂质
(2)功能:
动、植物细胞
细胞膜和细胞器膜成分
(3)分布:
叶绿体的部分膜结构示意图
动物细胞膜结构示意图
5.固醇的功能
二、脂质
(1) 胆固醇:
参与构成动物细胞膜成分
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
(3)维生素D:
能促进人和动物肠道对Ca、P的吸收
促进人和动物生殖器官的发育以及生殖细胞的形成;
(2)性激素:
激发并维持第二性征
与社会的联系
胆固醇摄入过多会导致动脉硬化、冠心病等疾病,膳食中要限制高胆固醇类食物(如动物内脏、蛋黄)过量摄入。正常人每天摄入的胆固醇应低于300mg
5.固醇的功能
二、脂质
(3)维生素D:
能促进人和动物肠道对Ca、P的吸收
思考·讨论
1、导致公鸡出现“大红冠子花外衣”的主要物质是什么?其化学本质是哪一类?主要作用是什么?
2、俗语说“瘦人怕撞,胖人怕热”,请结合脂质的有关内容分析其中的原因。
雄性激素。固醇。促进生殖器官发育和生殖细胞的形成,激发并维持第二性征。
脂肪具有缓冲、减压和保温作用。
1.摄入脂肪过多会对人体健康为何影响?
2.多吃富含淀粉的食物也会造成肥胖的原因?
3.为细胞提供能量的主要能源物质是什么?
形成高脂血症,过多的脂肪沉积于血管壁导致血管变窄、弹性减弱,最终导致高血压、冠心病、心肌梗死、脑中风等。
引发肥胖,从而造成脂肪肝,以及造成血糖上升进而引发糖尿病。
淀粉会转化成糖,糖过多则会转化成脂肪, 过多的脂肪会造成发胖。
糖类
糖类代谢发生障碍引起供能不足时,脂肪才会分解供能。
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血液中的葡萄糖除供细胞利用外,多余的部分可以合成糖原储存起来;如果葡萄糖还有富余,就可以转变成脂肪和某些氨基酸。但是糖类和脂肪之间的转化程度是有明显差异的。例如,糖类在供应充足的情况下,可以大量转化为脂肪;而脂肪一般只在糖类代谢发生障碍,引起供能不足时,才会分解供能,而且不能大量转化为糖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