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八年级上册《2.1 动与静》2022年同步练习卷
一 、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30分)
1.(3分)下列语句中加点部分描绘的运动情景,选取山为参照物的是( )
A.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B. 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
C. 满眼风波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 D.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2.(3分)在风驰电掣的列车上,妈妈对孩子说“坐着别动”,其所选的参照物( )
A. 铁轨 B. 路边的树木
C. 小孩的座位 D. 车厢里的流动服务车
3.(3分)南通西站年正式开通。两辆列车如图所示,列车上的乘客看到列车正在向东行驶。如果以地面为参照物,下列情况不可能发生的是
A. 列车静止,列车向东行驶 B. 列车静止,列车向西行驶
C. 两车都向东行驶,列车行驶得较慢 D. 两车都向西行驶,列车行驶得较快
4.(3分)端午节当天,小明和爸爸、妈妈去南湖游玩,他们坐在行驶的船中,观赏南湖的景色,小明认为爸爸是运动的,小明选择的参照物是( )
A. 船 B. 小明 C. 岸边的树 D. 妈妈
5.(3分)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A. 汽车在公路上疾驶 B. 星光闪闪 C. 瀑布奔流而下 D. 春分拂动杨柳
6.(3分)“满眼风波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这段诗词蕴含多个科学道理。其中“看山恰似走来迎”所选取的参照物是
A. 山 B. 船 C. 地面 D. 河岸
7.(3分)在商场内乘坐观景电梯上升时,乘客说自己是静止的,该乘客所选的参照物是( )。
A. 地面 B. 上升的电梯 C. 商场内的收银员 D. 商场货架上的商品
8.(3分)“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诗句中描述“轻舟”在运动,所选择的参照物是( )
A. 轻舟 B. 万重山 C. 坐在轻舟上的人 D. 以上说法都不对
9.(3分)下列语句中加点部分描绘的运动情景,选取山为参照物的是( )。
A.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B. 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
C. 满眼风波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 D.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10.(3分)《吕氏春秋 察今篇》记载了刻舟求剑的故事,当中有这样的文句:“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文中对舟和剑运动状态的描述,可选择的共同参照物是( )
A. 舟中人 B. 舟 C. 剑 D. 江岸
二 、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20分)
11.(4分)如图所示是同一木块先后两次在同一水平面上运动时在相等时间内连续拍摄的“频闪”照片。第二次木块从点运动到点的距离是______; 由图可知,两次实验中木块的速度______,木块所受拉力的大小______ 均选填“相等”或“不相等”。
12.(4分)我国第五代隐形战机歼已研制并试飞成功,速度可达声速的倍。若以的速度飞行,秒内可飞行 ______;飞行时,以 ______为参照物,飞行员是静止的;机翼的横截面设计成如图所示的形状,是利用了在气体中流速越大的地方压强越 ______的原理,从而使机翼的上下表面产生压强差,为飞机提供升力。
13.(4分)年月日,“长征七号遥三运载火箭”托举着“天舟二号”货运飞船直冲云霄,飞船与火箭分离后,再与“天和”核心舱对接成功,完成了“送货上门”服务,飞船直冲云霄中,以地球为参照物,飞船是 ______的;飞船与天和核心舱对接成功,形成组合体一起运动,以“天和”核心舱为参照物,飞船是 ______的。
14.(4分)在某次运动会火炬传递活动中,现场某记者同时拍下了固定在地面上随风飘动的旗帜和附近的甲、乙两火炬,如图3-1-6所示。根据它们的飘动方向,可以判断甲火炬__________(选填“一定”或“不一定”)向右运动,乙火矩一定向__________(选填“左”或“右”)运动。
15.(4分)放学路上,小明和小红沿人行道步行,一辆汽车从身旁疾驰而过,如图3-1-5所示。司机说“你没动”是选定了__________为参照物;小红说“车真快”是选定了__________为参照物。
三 、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18分)
16.(6分)发射中的卫星,相对于运载火箭是 ______的,相对于地球是 ______的,地球自转的方向为自西向东,太空中的地球同步卫星相对于学校操场是 ______的。而从大的角度看,一切物体都在 ______。填“运动”或“静止”
17.(6分)厦门是一个海港城市,海港在经济建设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小丽星期天到海边游玩,她见到如图所示的情景:由于风的缘故,海岸上的旗帜和海面上的两艘船上旗帜如图所示的状态,已知乙船正以的速度向西行驶,从图描述的情景上推测:
此时海边的风速至少有多大?
甲船向什么方向航行,为什么?
此情景说明了一个什么原理?
18.(6分)武汉快速公交首条示范线,于年月开工建设,年月日投入试运营。年月底,首条武汉快速公交走廊开工,全长约公里。如图所示是武汉首批“”公交样车,据测算,它全程平均速度约为。
该“”运行过程中,乘客相对于公交是 ________ 选填“运动”或“静止”的;李华的家在马路边,人来车往的噪声严重地影响着李华在家学习,则李华通过戴耳罩的方式或安装双层玻璃的方式,分别在________和_________选填“声源处”、“传播过程中”、“人耳处”控制噪声。
“”从起点站到终点站需要多少分钟?
若“”在某一地段运行时,先以的速度运行,停车,再以的速度运行,求“”在这一地段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四 、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2分)
19.(12分)阅读下面材料,并回答材料下面的问题会飞的汽车也许有人在堵车时会幻想自己的汽车能突然“飞离地面”,跃过无数停滞不前的汽车。现在,这个梦想已经实现了,来自美国的 推出了一款会飞的汽车。这款车的车身和一般汽车相似,但是车门的部分多了两个可折叠的翅膀如图甲在陆地行驶的时候,翅膀折叠,如果想飞行的时候,翅膀就会张开如图乙汽车如同变形金刚一样,在很短的时间内变成一架小型飞机。
飞行汽车的秘密藏在它的顶部和尾端。顶部可折叠的叶轮,可调整转速以控制飞行高度;尾部的推进器,负责提供前行动力;尾部装配的获专利的自动平衡装置,可保证飞行汽车转弯时自动倾斜。这样一套简单的飞行装备,可保证飞行汽车在秒内从静止状态加速到时速公里。它起飞滑行需要米,着陆滑行只需不到米,最高能飞到米高空。该车配备的卫星定位系统和雷达系统,能最大限度保证其在空中的安全性。飞行汽车采用环保节油的陆空两用引擎,这种引擎使用普通车用无铅汽油,一般的路边加油站就有出售。不仅如此,该车的内部操控系统同样也是陆空两用。这款可以瞬间起飞离地的飞车可以在汽车和飞机两种模式下切换,双座设计,能在机场起飞和降落,并且可以在“任何道路”上行驶。
当飞行汽车起飞时,相对于地面是______的选填“运动”或“静止”;
飞行汽车起飞时,飞行汽车的重力势能变______选 填“大”或“小”;
飞行汽车着陆后要滑行米才能停下来,是因为其具有______;
时速公里相当于______。
答案和解析
1.【答案】D;
【解析】略
2.【答案】C;
【解析】略
3.【答案】C;
【解析】解:、如果以地面为参照物,若静止,列车向东行驶,则号列车上的乘客会看到号列车正在向东行驶,故不符合题意;
、如果以地面为参照物,若号静止,列车向西行驶,则号列车上的乘客会看到号列车正在向东行驶,故不符合题意;
、如果以地面为参照物,若两车都向东行驶,列车行驶得较慢,则号列车上的乘客会看到号列车正在向西行驶,故符合题意;
、如果以地面为参照物,若两车都向西行驶,列车行驶得较快,则号列车上的乘客会看到号列车正在向东行驶,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
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首先选择一个参照物,被研究的物体和参照物之间如果发生位置的变化,被研究的物体是运动的,否则是静止的。
判断一个物体的运动情况,一定是相对参照物而言,选择不同的参照物,物体的运动情况可能不一样。
4.【答案】C;
【解析】略
5.【答案】B;
【解析】解:
A、汽车在公路上疾驶,汽车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属于机械运动,不符合题意;
B、星光闪烁是由于大气层对光线发生了折射形成的,不属于机械运动,符合题意;
C、瀑布奔流而下,瀑布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属于机械运动,不符合题意;
D、春风拂动杨柳,是空气的运动,属于机械运动,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在做机械运动,关键是要看它的位置是否在发生变化.
6.【答案】B;
【解析】
首先判断被研究的物体,被研究的物体是静止的,选择和被研究的物体位置不变的物体为参照物;被研究的物体是运动的,选择和被研究的物体位置发生改变的物体是参照物。
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的确定,关键取决于所选取的参照物,所选取的参照物不同,得到的结论也不一定相同,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看山恰似走来迎”,被研究的物体是山在运动,山和船之间发生了位置的改变,山与山、地面、河岸的位置没有改变,故应选择船为参照物,不可能以山、地面及河岸为参照物。故选。
7.【答案】B;
【解析】略
8.【答案】B;
【解析】略
9.【答案】D;
【解析】略
10.【答案】D;
【解析】略
11.【答案】1.70;不相等;相等;
【解析】解:木块从点运动到点的距离:;
由图知两次实验在相等时间内小木块的路程不相等,由知两次实验中,木块的速度不相等;
两次实验中小木块都处于平衡状态,所受拉力与摩擦力相等,因为两次实验木块与水平面都相同、摩擦力相等,所以拉力也相等。
故答案为:;不相等;相等。
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之前,要明确其分度值;注意长度是否从刻度线量起,起始端没有从开始的,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起始端对应的刻度值即为物体长度,同时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由照片可以看出:在相等时间内,第一次实验木块路程比第二次实验路程小,由知第一次实验速度小,第二次实验速度大。
由图知,每次实验,在相等时间内小木块的路程都相等,小木块都做匀速直线运动;在水平面上小木块受拉力和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则;因为两次实验木块与水平面都相同,摩擦力相等,所以两次实验中拉力相等。
该题考查刻度尺的正确读数、速度大小的比较以及平衡力的判断,注意两次实验木块与水平面都相同得出摩擦力相等是本题关键。
12.【答案】6800 飞机 小;
【解析】解:飞机秒内飞行的距离:
;
飞行员始终坐在飞机里,他与飞机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所以飞行员以飞机为参照物是静止的;
飞机的机翼上表面空气流速大,下表面空气流速小。由于流体压强与流速有关,流速越大的地方压强越小,流速越小的地方压强越大,所以飞机机翼上表面受到向下的压强小,下表面受到向上的压强大,于是产生了一个向上的压强差,正是这个向上的压强差为飞机提供了向上的升力,升力的使力物体是空气。
故答案为:;飞机;小。
根据公式即可算出飞机飞行的距离;
要判断飞行员以哪个物体为参照物是静止的,就看飞行员和哪个物体之间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是:流速越大的地方压强越小。
此题主要考查了速度公式及其应用、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难度不大。
13.【答案】运动 静止;
【解析】解:以地球为参照物,飞船的位置不断变化,所以是运动的;
飞船与天和核心舱对接成功,形成组合体一起运动,以“天和”核心舱为参照物,飞船的位置没有变化,所以是静止的。
故答案为:运动;静止。
在判断物体的运动静止时,要看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是否发生改变,如果改变,物体是运动的,如果不变,则物体是静止的。
此题主要考查了对运动与静止相对性的理解和应用,属基础知识,难度不大。
14.【答案】不一定;左;
【解析】甲火炬火焰向左,有三种可能:一是火矩不动,风把火焰吹向左:二是火矩向右运动,风相对于火矩向左,把火焰吹向左;三是火矩向左运动但运动的速度小于风速,此时风仍能把火焰吹向左。对于乙火矩来讲情况相对简单,风向左吹,要使乙火矩的火焰向右飘,只有使乙火矩向左运动,且火矩的运动速度大于风速;如果乙火矩向左运动的速度等于风速,则火焰竖直向上(因为此时风与乙火矩相对静止);如果乙火矩向左运动的速度小于风速,则火焰向左飘。
15.【答案】汽车;地面;
【解析】略
16.【答案】静止 运动 静止 运动;
【解析】解:发射中的卫星,相对于运载火箭之间没有位置变化,是静止的,相对于地球之间有位置变化,是运动的;
地球同步卫星和学校操场之间没有发生位置的改变,所以以学校操场为参照物,同步卫星是静止的。
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故从大的角度看,一切物体都在运动。
故答案为:静止;运动;静止;运动。
在研究物体运动时,要选择参照的标准,即参照物,物体的位置相对于参照物发生变化,则运动,不发生变化,则静止。
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此题主要考查了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在判断物体运动和静止时,关键看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是否发生了变化。
17.【答案】因为河岸上旗杆是固定在地面上的,那么根据旗帜的飘动方向判断,风是从东向西刮的。乙船旗帜向西,有三种可能:一是乙船不动,风把旗帜刮向西;二是乙船向东运动,风相对于旗帜向西,把旗帜刮向西;三是乙船向西运动但运动的速度小于风速,此时风仍能把旗帜刮向西,而题目中已知乙船正以的速度向西行驶,所以乙船向西运动但运动的速度小于风速,则此时海边的风速至少有
如果甲船静止不动,那么旗帜的方向应该和楼房上旗子方向相同,而现在的旗帜的方向明显和楼房上旗子方向相反,如果甲船向东运动,旗帜只会更加向西展。所以,甲船一定向西运动,而且运动的速度比风速快,这样才会出现图中旗帜向东飘动的情况
运动和静是相对的,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的确定,关键取决于所选取的参照物。所选取的参照物不同,得到的结论也不一定相同;
【解析】
此题主要考查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参照物的选择。
运动和静是相对的,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的确定,关键取决于所选取的参照物。所选取的参照物不同,得到的结论也不一定相同。这是一道非常典型的题目,要仔细揣摩才能作答。
因为河岸上旗杆是固定在地面上的,那么根据旗帜的飘动方向判断,风是从东向西刮的。乙船旗帜向西,有三种可能:一是乙船不动,风把旗帜刮向西;二是乙船向东运动,风相对于旗帜向西,把旗帜刮向西;三是乙船向西运动但运动的速度小于风速,此时风仍能把旗帜刮向西,而题目中已知乙船正以的速度向西行驶,所以乙船向西运动但运动的速度小于风速,则此时海边的风速至少有;
如果甲船静止不动,那么旗帜的方向应该和楼房上旗子方向相同,而现在的旗帜的方向明显和楼房上旗子方向相反,如果甲船向东运动,旗帜只会更加向西展。所以,甲船一定向西运动,而且运动的速度比风速快,这样才会出现图中旗帜向东飘动的情况;
运动和静是相对的,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的确定,关键取决于所选取的参照物。所选取的参照物不同,得到的结论也不一定相同。
故答案为:此时海边的风速至少有;如果甲船静止不动,那么旗帜的方向应该和楼房上旗子方向相同,而现在的旗帜的方向明显和楼房上旗子方向相反,如果甲船向东运动,旗帜只会更加向西展。所以,甲船一定向西运动,而且运动的速度比风速快,这样才会出现图中旗帜向东飘动的情况;运动和静是相对的,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的确定,关键取决于所选取的参照物。所选取的参照物不同,得到的结论也不一定相同。
18.【答案】解:乘客相对于公交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所以坐在公交上的乘客相对于公交是静止的;戴耳罩的方式或安装双层玻璃的方式,分别在人耳处和传播过程中控制噪声。
由速度公式可知时间:;
车的路程:,
“”在这一地段的总时间,”在这一地段的平均速度。
答:静止;人耳处;传播过程中;
“”从起点夷陵客运站至终点宜昌东站需要;
“”在这一地段的平均速度是。;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了速度公式的应用,根据题意应用速度公式及其变形公式即可解题,本题是一道基础题。
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关键看物体相对参照物的位置关系是否发生变化;减弱噪声的途径:声源处减弱、传播过程中减弱、人耳处减弱;
已知路程与速度,由速度公式可以求出车的行驶时间;
由速度公式求出车的路程,然后应用平均速度公式求出车的平均速度。
19.【答案】运动 大 惯性 25 ;
【解析】解:以地面为参照物,当飞行汽车起飞时,相对参照物有位置的变化,所以汽车是运动的;
飞行汽车起飞时,质量不变,高度增大,飞行汽车的重力势能变大;
由于惯性,汽车会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不变继续向前运动;
。
故答案为:运动;大;惯性;。
物体的运动是相对的,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必须选好参照物,选择的参照物不同运动情况不同;
重力势能大小的影响因素:质量、被举得高度。质量越大,高度越高,重力势能越大;
一切物体都具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特性,这种特性叫惯性;
。
该题考查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重力势能大小的影响因素、惯性知识、速度单位的换算,这是力学中最基本的知识点,需要理解并记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