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八年级上册《4.5 凸透镜成像》2022年同步练习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沪科版八年级上册《4.5 凸透镜成像》2022年同步练习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56.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10-18 15:59: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沪科版八年级上册《4.5 凸透镜成像》2022年同步练习卷
一 、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30分)
1.(3分)将一物体放在距凸透镜处在光屏上得到一个等大的像,若用此透镜来观察邮票上较小的图案,则邮票到透镜的距离应
A. 小于 B. 大于
C. 大于 D. 在和之间
2.(3分)小明和小华在窗边用凸透镜贴近报纸看文字,看到了文字的像。在移动凸透镜时,意外的发现在报纸上出现了窗外景物的像,如图所示。两次所成的像相对于原来被观察的物体,对比像的正倒、大小、虚实三个方面,它们
A. 有一个方面相同,两个方面不同 B. 三个方面都相同
C. 有两个方面相同,一个方面不同 D. 三个方面都不同
3.(3分)蝴蝶研究专家章丽晖在茅山首次发现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中华虎风蝶,他先用相机拍摄了蝴蝶休憩的照片甲,为了拍摄照片乙,应
A. 相机适当靠近蝴蝶,镜头略向外伸 B. 相机适当靠近蝴蝶,镜头略向内缩
C. 相机适当远离蝴蝶,镜头略向外伸 D. 相机适当远离蝴蝶,镜头略向内缩
4.(3分)某凸透镜焦距为,若将一物体放在此透镜前处,则可在透镜的另一侧得到一个
A. 倒立、放大的实像 B. 倒立、缩小的实像
C. 正立、放大的虚像 D. 正立、缩小的虚像
5.(3分)把一个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在距凸透镜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将点燃的蜡烛放在离凸透镜处,经凸透镜所成的像是
A. 正立、放大的虚像 B. 倒立、放大的实像
C. 倒立、缩小的实像 D. 正立、缩小的虚像
6.(3分)如图,纸筒的一端蒙了一层半透明纸,纸筒的一端嵌了一个凸透镜,两纸筒套在一起组成了一个模型照相机。为了在端得到清晰的像,要调整、间的距离,这时
A. 眼睛应对着端向筒内观察,看看像是否清楚
B. 应把端朝着明亮的室外,筒朝着较暗的室内,否则看不清楚
C. 应把端朝着明亮的室外,筒朝着较暗的室内,否则看不清楚
D. 如果看近处的景物时像很清楚,再看远处的景物时就应该把向外拉,增加、间的距离
7.(3分)如图是德国设计师设计的一球形透镜太阳能系统,光通过透镜后再发电。该透镜是一个
A. 凹透镜,它对光有会聚作用 B. 凹透镜,它对光有发散作用
C. 凸透镜,它对光有发散作用 D. 凸透镜,它对光有会聚作用
8.(3分)炎炎夏日,汽车停在露天停车场,若把装满水的矿泉水瓶留在车内如图,太阳光通过矿泉水瓶后可能把汽车内的易燃物引燃。这是因为
A. 矿泉水瓶相当于一个凹透镜,会聚光线
B. 矿泉水瓶相当于一个凹透镜,发散光线
C. 矿泉水瓶相当于一个凸透镜,会聚光线
D. 矿泉水瓶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发散光线
9.(3分)图中成虚像的是
A. 、 B. 、 C. 、 D. 、
10.(3分)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先用焦距为的透镜甲进行实验,在透镜右侧的光屏上得到了清晰的缩小实像。接下来不改变发光体和凸透镜的位置,改用焦距为的透镜乙继续进行实验,下列情形可能发生的是
A. 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接收不到清晰的像
B. 光屏向左移,能接收到清晰的放大实像
C. 光屏向左移,能接收到清晰的缩小实像
D. 光屏向右移,能接收到清晰的缩小实像
二 、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20分)
11.(4分)某手机拍照镜头可看作凸透镜,其拍照的原理是:当被拍摄的物体离凸透镜距离______大于等于小于时,成倒立的______的实像。当手机离被拍摄的物体很近时,物体所成实像的像距将变______,从手机中看到的像变模糊,为了仍能拍摄出清晰的像,我们可以自制手机微距镜头,即在手机镜头前加一______凸凹透镜,使近距被拍摄的物体清晰成像。
12.(4分)在森林里决不允许随地丢弃透明饮料瓶。这是由于雨水进入饮料瓶后相当于一个______镜对太阳光有______作用,可能会导致森林火灾。
13.(4分)小丽站在游泳池外,用已经调好的照相机将无水游泳池底部一个美丽的图案拍摄下来。当游泳池里装满水后,她仍想用此照相机拍到这个图案清晰的照片,在保持照相机镜头不动的情况下,她应该使照相机的位置______选填“远离”或“靠近”游泳池,你的理由是______。
14.(4分)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根据测量的数据,绘制了像距随物距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分析图象可知,当物距时,物体通过凸透镜成倒立、______的实像,生活中的______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利用了这样的成像原理。
15.(4分)如图所示,表示小新同学用激光分别射向甲乙两透镜后光的传播路径,由图可知甲透镜是 ______ ,乙透镜是 ______ 。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
三 、实验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2分)
16.(6分)小明利用一个纸筒、凸透镜和半透明薄膜自制了如图甲所示的模型照相机。在使用时发现,被拍摄物体和照相机的距离有变化时,像会变得不清晰。老师告诉小明,当物距改变时,照相机可通过伸缩镜头或调节镜头焦距两种方式再次得到清晰的像。为了验证老师的说法,小明选取了蜡烛、多个不同焦距的凸透镜、光具座等器
材进行实验探究:

实验前应将烛焰中心、凸透镜光心、光屏中心调至 ______。
当蜡烛、光屏、凸透镜在如图乙所示位置时,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将蜡烛向左调节到某一位置时,凸透镜向 ______选填“左”或“右”调节,光屏上再次成清晰倒立缩小的像。得出:当物距改变时,伸缩镜头可以再次获得清晰的像。
小明将蜡烛、光屏、凸透镜调回如图乙所示位置。将蜡烛向左调节到某一位置时,换用焦距 ______选填“更大”或“更小”的凸透镜,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得出:当物距改变时,调节镜头焦距可以再次获得清晰的像。
蜡烛燃烧一段时间后,光屏上的像位置偏高,小明将光具座左侧抬高,______选填“可以”或“不可以”使像回到光屏中央。
请在图丙中画出烛焰发出的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的折射光线。
17.(6分)小华同学用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等器材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在如图甲所示的位置上,成的像是等大的倒立的实像。分析实验成像情况可知实验中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
当把点燃的蜡烛由图甲所示位置向右移至光具座的刻度时,向_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光屏会得到一个倒立、______的实像;______就是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工作的。此时,风一吹,烛焰向左偏,则光屏上成的像向______偏。
小明用此光具座模拟人眼看远近不同物体的情况,当人眼看清眼前处的物体时,凸透镜的位置、形状如图乙所示。如果将物体移至眼前处,保持透镜晶状体、光屏视网膜之间距离不变,则应该换上更______选填“薄”或“厚”的凸透镜凸透镜直径大小相同,才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
四 、计算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4分)
18.(12分)小明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

调整实验器材高度时,蜡烛______选填“需要”或“不需要”点燃。
他用同一凸透镜做了两次实验,如图甲、乙所示,光屏上均有清晰的像未画出,其中成缩小像的是图______。
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______填字母。
A.
在图乙中将一镜片放在烛焰和透镜之间后,光屏上的像变模糊了,将光屏向左移动,光屏上再次出现清晰的像,则所加镜片可以矫正图______选填“丙”或“丁”的视力缺陷。
19.(12分)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小芳用红色的发光二极管按“”字样镶嵌在白色不透明方格板上代替烛焰作为光源,实验使用的凸透镜焦距为,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实验时,她先调节光源、凸透镜和光屏,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______;
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零刻度线上,她将光源移至处,移动光屏,得到倒立、放大的______像;
将光源“”放在处,其大小如图所示,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零刻度线上,调整后,在光屏上得到清晰像,再用遮光罩将凸透镜的上半部分遮住,在光屏上所成像可能是乙图中四幅图的______。
答案和解析
1.【答案】A;
【解析】解:将一物体放在距凸透镜处在光屏上得到一个等大的像,,所以凸透镜的焦距是。
若用此透镜来观察邮票上较小的图案,是要得到正立、放大的虚像,所以邮票到凸透镜的距离小于凸透镜的一倍焦距。
故选:。
根据凸透镜成像的四种情况进行判断:
,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成倒立、等大的实像。
,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测焦距法和二倍焦距成像法,是测量凸透镜焦距常用的方法,一定要熟练掌握。
2.【答案】D;
【解析】解:原来贴近报纸看文字时,看到的应该是正立、放大的虚像,而窗外景物到凸透镜的距离较大,应该成在报纸上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故倒正、大小、虚实三方面都不同,故D正确。
故选:。
凸透镜成像规律:
①物距小于焦距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②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③物距等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等大实像;
④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本题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应用。
3.【答案】A;
【解析】解:据图能看出,甲图的像较小,即此时的像距较小,故物距较大;所以在拍摄照片甲时,相机镜头到景物的距离大;乙图的像大,故其像距大,物距小,故在拍摄乙图是,镜头到物体的距离变小,但是照相机到底片的距离即像距变大,即相机适当靠近蝴蝶,镜头略向外伸,故A正确。
故选:。
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的物距与像距、像的大小关系分析。在焦距一定时,像较大时,像距大,物距小。
掌握物体在凸透镜焦点以外,物距减小,像距增大,像变大。
4.【答案】A;
【解析】解:将一物体放在此透镜前处,,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故选:。
根据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确定成像情况。当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当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当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掌握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和应用。
,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和摄像机。
,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于幻灯机和投影仪。
,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于放大镜。
5.【答案】C;
【解析】解:
让凸透镜对准太阳光,可在距凸透镜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所以;
将点燃的蜡烛放在离凸透镜处,则,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故选:。
根据阳光聚焦方法得到焦距:太阳光射到地球上是平行光,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会聚后得到凸透镜的焦点。
根据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确定成像情况。当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当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当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本题先求出凸透镜的焦距,然后根据物距和焦距的关系,判断凸透镜的成像情况。
6.【答案】B;
【解析】解:由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可知,应该对着端向筒内观察而不是对着端向内方向观察,让光线从纸筒通过凸透镜才可以看到、看清楚物体的像;
为使半透明纸上得到的像更亮一些,要成像的物体就应该在明亮的地方,所以应该把模型照相机的朝着室外面,端朝着较暗的室内。故B正确,AC错误;
如果看近处的景物时像很清楚,由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可知,离透镜越远的物体通过透镜所生成的像离透镜越近,为使远处物体的像能清楚地成在透明的纸上,应使透明纸向透镜靠拢一些,而不应该把向外拉使、之间的距离增加,故D错误。
故选:。
在本题的模型照相机中在纸筒的右端为凸透镜,纸筒的左端的半透明纸就相当于真实照相机的底片,在半透明纸上所看到的就是凸透镜前方的景物通过凸透镜所生成的像,在使用中符合物远像近像变小。
照相机应用的是凸透镜成实像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在调节上,符合物近像远像变大:像要变小,物距要增大,像距要变小,镜筒缩短。
7.【答案】D;
【解析】解:由题意可知,通过透镜聚光之后再发电,则该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由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可知,此透镜是一个凸透镜。
故选:。
首先明确题意,然后再根据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分析即可。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凹透镜和凸透镜特点的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
8.【答案】C;
【解析】解:装满水的矿泉水瓶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这样就会使太阳光汇聚于一点,凸透镜焦点的温度高,达到易燃物的着火点,易燃物燃烧引起火灾,故正确。
故选:。
中间厚、边缘薄的透明物体相当于凸透镜,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此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凸透镜的特点及凸透镜对光线的作用等问题,平时学会利用身边的器材做实验,多动手、多思考,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9.【答案】D;
【解析】解:
、用放大镜观察邮票,观察到的是虚像;
、用照相机拍摄景物时,在底片上得到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用投影仪投影得到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用平面镜矫正姿势,看到的是正立等大的虚像。
综上所述,成虚像的是、。
故选:。
实像和虚像的区别:实像能用光屏呈接,虚像不能;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虚像是实际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形成的。
掌握平面镜成像特点。
掌握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和应用。
掌握实像和虚像的区别。
10.【答案】D;
【解析】
用焦距为的透镜甲进行实验时,在透镜右侧的光屏上得到清晰缩小的实像,说明发光体在透镜甲左侧大于远的地方即二倍焦距以外,光屏在透镜甲右侧远的地方即一、二倍焦距之间。若不改变发光体和凸透镜的位置,改用焦距为的透镜乙继续进行实验时,发光体在透镜乙的焦点以外,一定能在透镜乙右侧焦点以外,即距离透镜乙右侧大于的某处,得到一个实像,所以将光屏向右移,一定能接收到一个清晰的倒立的实像,这个实像可能是缩小的,也可能是等大的、放大的。故选D。

首先根据题意“先用焦距为的透镜甲进行实验,在屏上得到清晰缩小的实像”可确定物距与焦距的关系,改用焦距为的透镜乙继续进行实验。根据凸透镜成实像特点分析。
该题考查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要注意理解应用。此题比较有拓展性,有一定难度。
11.【答案】大于 ; 缩小 ; 大 ; 凸 ;
【解析】解:照相机成像,成倒立缩小实像,物距大于二倍焦距;物距变小像距变大,为能拍摄出清晰的像,应减小像距,物距变大,应装一个凸透镜,凸透镜可以使光线会聚,提前会聚。
故答案为:大于;缩小;大;凸。
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缩小实像,是照相机原理;物距变小像距变大,为了仍能拍摄出清晰的像,我们可以自制手机微距镜头,即在手机镜头前加一凸透镜,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该题考查凸透镜成像原理,以及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是一道基础题。
12.【答案】凸透 ; 会聚 ;
【解析】解:
雨水进入饮料瓶之后,瓶中水的形状是中间厚、边缘薄,符合凸透镜的形状特点,它能使太阳光会聚于焦点,使焦点处的光最集中、温度最高,可点燃枯草、枯枝和树叶等易燃物,造成火灾。
故答案为:凸透; 会聚。
丢弃的饮料瓶类似于凸透镜,会使太阳光会聚到一点,从而使局部的温度过高,从而引起火灾。
该题考查了对凸透镜的认识及其作用,会利用凸透镜的特点解释一些自然现象。把物理知识渗透在实际生活中进行考查,是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具体体现。
13.【答案】远离 ; 装满水后看起来变浅相当于物体变近了 ;
【解析】解:当游泳池里装满水后,水池底部的图案由于光的折射看起来比实际位置偏高,此图案相对人来说变近了,如果小丽仍然想用此照相机拍到这个图案清晰的照片,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可知,要想像变小,她应该调整照相机,使照相机远离水池底部的图案。
故答案为:远离;装满水后看起来变浅相当于物体变近了。
由于光的折射,充满水和水池底部的这个美丽的图案看起来比实际位置偏高,因此当游泳池里装满水后,此图案相对人来说变近了,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可解答此题。
要熟记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特别搞清像的特点及像距与物距之间的关系。此题的难点在于。由于光的折射看起来这个美丽的图案比实际位置偏高,当游泳池里装满水后。此图案相对人来说变近了,因此此题有一定难度,属于难题。
14.【答案】缩小; 照相机;
【解析】解:由图可知,当物距等于像距都等于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此时的,则;
当物距时,物距大于二倍焦距,物体通过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其应用是照相机。
故答案为:缩小;照相机。
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其应用是照相机。
此题主要考查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掌握凸透镜成像规律和求出焦距的大小是解答该题的关键。
15.【答案】凸透镜; 凹透镜;
【解析】解:从图知,通过甲透镜的光线比入射光线会聚一些,所以甲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因此甲是凸透镜。
通过乙透镜的光线比起入射光线变得发散、推迟会聚一些,所以乙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因此乙是凹透镜。
故答案为:凸透镜;凹透镜。
凸透镜有会聚光线的作用,凹透镜有发散光线的作用,据此分析回答。
此题主要考查了凸透镜与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属于基础题目。
16.【答案】同一高度 右 更大 不可以;
【解析】解:探究凸透镜成像实验中,在光具座上依次放置蜡烛、凸透镜、光屏,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上,像才能成在光屏的中央;
将蜡烛向左调节到某一位置时,物距增大,要想在光屏上再次成清晰倒立缩小的像,需要减小像距,所以凸透镜应该向右调节;
小明将蜡烛、光屏、凸透镜调回如图乙所示位置。将蜡烛向左调节到某一位置时,物距增大,像距需要减小,才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但要想像距不变的情况下在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需要换用焦距更大的凸透镜使光线会聚晚些;
蜡烛燃烧一段时间后,光屏上的像位置偏高,小明将光具座左侧抬高,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光线仍然成在光屏的上方,不可以使像回到光屏中央;
这条入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其经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过焦点,见下图:

故答案为:同一高度;右;更大;不可以;见解答图。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时,在光具座上依次放蜡烛、凸透镜、光屏,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像才能成在光屏的中心;
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
根据光的直线传播分析解答;
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后会聚在焦点。
此题主要考查了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要熟练掌握凸透镜成像的特点与物距、像距之间的关系,做到灵活应用。
17.【答案】 右 ; 放大 ; 投影仪 幻灯机等; 右 薄 ;
【解析】解:当凸透镜成的像是等大的倒立的实像时,物距和像距均为焦距的倍,由图甲可知物距或像距为,则凸透镜的焦距为。
由“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可知,当把点燃的蜡烛由图甲所示位置向右移至光具座的刻度时,向右移动光屏会得到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投影仪、幻灯机等就是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工作的。
由“凸透镜成像左右相反”可知,烛焰向左偏,则光屏上成的像向右偏。
由题意可知,物体远离凸透镜即物距变大时,像距不变,说明凸透镜的焦距变大,而薄凸透镜的焦距大于厚凸透镜的焦距,故更换的应是薄凸透镜。
故答案为:

右;放大;投影仪幻灯机等;右。
薄。
本题是探究凸透镜成像实验,主要考查了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要熟练掌握凸透镜成像特点与物距、像距之间的关系,做到灵活应用,同时涉及倒了近视眼的矫正。
18.【答案】需要 甲 C 丁;
【解析】解:进行凸透镜成像实验时,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像才能呈在光屏的中央位置,所以需要点燃蜡烛后再调节实验器材高度。
凸透镜成实像时,甲图,物距大于像距,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乙图,物距小于像距,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甲图,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当, 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
,,
解得, ①
乙图,, 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
,,
解得, ②
由①②得,,
所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故选C。
丙图,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是近视眼,需要凹透镜矫正。
丁图,像成在视网膜的后方,是远视眼,需要凸透镜矫正。
在图乙中将一镜片放在烛焰和透镜之间后,光屏上的像变模糊了,将光屏向左移动,光屏上再次出现清晰的像,说明所放的镜片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是矫正远视眼的凸透镜,故选丁图。
故答案为:需要;甲;;丁。
探究凸透镜成像实验时,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像才能呈在光屏的中央位置。
根据物距和像距的关系进行判断成像情况。
根据甲乙两种成像情况时的物距和焦距,像距和焦距的关系解不等式,确定凸透镜的焦距。
近视眼是晶状体变厚,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用凹透镜矫正;远视眼是晶状体变薄,像成在视网膜的后方,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用凸透镜矫正。
本题对于凸透镜成像知识点考查很全面,考查了根据物距和像距判断成像情况,根据成像时物距和焦距的关系,像距和焦距的关系确定凸透镜的焦距,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和矫正,综合性很强。
19.【答案】同一高度;实;D;
【解析】解:调节光源、凸透镜和光屏,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位置。
凸透镜的焦距是,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零刻度线上,她将光源移至处,,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零刻度线上,将光源“”放在处,,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遮住凸透镜的上半部,物体上任一点射向凸透镜的下半部,经凸透镜折射后,照样能会聚成像,像的大小不发生变化,折射光线减少,会聚成的像变暗。
故答案为:同一高度;实;。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时,在桌面上依次放蜡烛、凸透镜、光屏,三者在同一条直线上,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像才能呈在光屏的中央位置。
根据凸透镜物距和焦距的关系判断成像情况:
,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物体有无数点组成,物体上任一点射向凸透镜有无数条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有无数条折射光线会聚成该点的像。当遮住凸透镜的一部分,还有另外的部分光线,经凸透镜折射会聚成像。
凸透镜成实像时,无论遮住凸透镜的上部、下部、中间,都不能改变像的大小,但是像变暗,凸透镜遮住的越多,像越暗。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