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八年级上册《第2章 运动的世界》2022年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沪科版八年级上册《第2章 运动的世界》2022年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64.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10-18 16:18: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沪科版八年级上册《第2章 运动的世界》2022年单元测试卷
一 、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30分)
1.(3分)在神舟载人航天飞船发射升空过程中,若说宇航员是静止的,则选择的参照物是
A. 太阳 B. 地球 C. 月亮 D. 飞船
2.(3分)如图所示是用厚刻度尺测量木块长度的情景,其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3.(3分)小明家到学校的路程为,他去上学时,前一半路程平均速度为恩,为了不迟到,后一半路程平均速度为,他上学的整个路程的平均速度为( )
A. B. C. D.
4.(3分)(2021 鄂州)如图所示是用刻度尺测长度的实验,所记录的测量结果正确的是( )


A. 5.7cm B. 5.65cm C. 3.65cm D. 3.6cm
5.(3分)小明步行的速度是,从家到学校要走,那么他上学要走的路程是
A. B. C. D.
6.(3分)下列运动中的人或物,速度最大的是
A. 刘翔以创造了男子栏世界纪录
B. 某同学骑自行车用前进了
C. 手扶拖拉机在内前进
D. 载重汽车在城区行驶时限速
7.(3分)甲、乙两物体的速度之比是:,它们通过的路程之比是:,则甲、乙两物体的运动时间之比是
A. : B. : C. : D. :
8.(3分)一辆长的货车,以的速度匀速通过长为的大桥,下列说法中
①货车完全在桥上行驶的时间是;
②司机在桥上的时间是;
③货车通过大桥所用的时间是;
④货车通过大桥所用的时间是。
A. 只有①④正确 B. 只有②④正确 C. 只有①③正确 D. 只有②③正确
9.(3分)用图象表示物体运动规律,图中表示同一运动规律的是

A. 甲图和丙图 B. 甲图和丁图
C. 乙图和丙图 D. 乙图和丁图
10.(3分)甲乙两物体,同时从同一地点沿直线向同一方向运动,它们的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内乙做匀速直线运动
B. 时甲、乙两物体的速度相等
C. 内乙的平均速度为
D. 内,以甲为参照物,乙的相对运动速度为
二 、填空题(本大题共11小题,共44分)
11.(4分)如图所示,是我国空军的轰轰炸机,它是我国自主研发的新一代中远程型轰炸机。年月日,解放军空军出动轰在我国的水兴岛进行起降训练。轰炸机在机场跑道上启动,加速滑行一段距离后腾空而起,飞向米左右的高空,在蓝天翱翔一段时间后,完成既定任务,成功返回机场,继续沿跑道滑行一段距离,平稳地停在指定位置。
请结合上述情景,找出一个相关的物理信息,并指出其对应的物理知识,不得与示例重复。
示例:物理信息:轰炸机腾空而起;
物理知识:空气对轰炸机产生的升力大于重力。
作答:物理信息:______。
物理知识:______。
12.(4分)李白在《望天门山》一诗中写道:“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作者在这两句优美的诗句中,先后选择的参照物分别是 ______和 ______。
13.(4分)图中甲、乙两图分别表示比较自行车和摩托车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其中图甲表明
______;图乙表明______。
14.(4分)在“比较纸锥下落的快慢活动”中
为了比较大小不同的两个纸锥下落的快慢可采用的方法有:一是让它们运动相同的时间,比较______;二是______。
如果要测量纸锥下落的平均速度,可根据原理______,先测出纸锥下落的高度和下落的时间再计算出速度,为此需要的测量工具有______。
在测量过程中,发现______较难测出,可采用的措施是______,同时可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15.(4分)为响应“低碳生活”的号召,小明每天骑自行车上学,他看到路旁的树木向后退去是以______为参照物,如果他在平直公路上分钟骑了,则他骑自行车的速度为______
16.(4分)火车在平直轨道上以的速度做匀速运动,通过的路程是,则通过这段路程所用时间是 ______。
17.(4分)如图,测平均速度时,测得小车从斜面的顶端处由静止开始滑到处所用时间为,小车长为,斜面长为。
小车从到的平均速度的数学表达式为______用题中字母来表示;
若小车还没放开之前就已开始计时,则测得的平均速度跟真实值相比偏 ______;
图中能够准确反应小车运动情况的是 ______。
18.(4分)小聪一家去北京旅游,在北京市郊公路的十字路口,他看到图所示的交通标志牌,标志牌上的数字“”表示的意思是______,汽车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从此标志牌处匀速到达北京,最快需要______。
19.(4分)如图是小球下落过程中拍摄的频闪照片,相机每隔曝光一次,由此可判断小球的运动是 ______运动。照片上与的间距所对应的小球实际运动路程为,则从到运动的时间为 ______,小球在这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是 ______,小球的运动方向是 ______选填“由到”或“由到”。
20.(4分)小红同学周未去爬中坡山,用的平均速度爬上山顶,又用的平均速度下到山脚,完成整个爬山过程;则他在整个爬山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 ______。
21.(4分)如图所示,冰壶运动是冬奥会比赛项目之一,冰壶被运动员掷出后,在冰面上减速滑行到停下的过程中,冰壶的平均速度与冰壶被掷出时的速度成正比,冰壶的滑行时间也与冰壶被掷出时的速度成正比,所以冰壶的滑行距离与冰壶被掷出时的速度的平方成正比,即。若冰壶以的速度被掷出时,在冰面上滑行了,则冰壶以的速度被掷出时,在冰面上滑行的距离为 ______。
答案和解析
1.【答案】D;
【解析】解:、以太阳为参照物,宇航员和太阳之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宇航员是运动的,故不合题意;
、以地球为参照物,宇航员离地球越来越远,位置发生了变化,故不合题意;
、以月球为参照物,宇航员和月球之间的位置也发生了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以飞船为参照物,因为宇航员固定在舱内,与飞船之间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所以宇航员是静止的,故符合题意。
故选:。
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关键看选取的参照物,相对于参照物位置发生了改变,就是运动的;位置如果没有发生改变,就是静止的。
解答该题的关键是看被研究的物体与所选的标准,即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是否发生了改变,如果发生改变,则物体是运动的;如果未发生变化,则物体是静止的。
2.【答案】B;
【解析】略
3.【答案】B;
【解析】整个路程,小明走前一半路程所用的时间,后一半路程所用的时间,小明从家到学校所用的总时间,小明上学的整个路程的平均速度。
4.【答案】C;
【解析】略
5.【答案】A;
【解析】已知:速度,时间
求:他上学要走的路程?
解:由得他上学要走的路程:

故选:。
根据求出小明上学要走的路程。
该题考查了速度公式的应用,计算时注意单位统一,基础性题目。
6.【答案】A;
【解析】解:、刘翔的速度:,
B、自行车的速度:,
C、手扶拖拉机的速度:,
D、载重汽车的行驶速度是。
通过比较可得:刘翔的速度是最快的。
故选A。
要比较谁的速度最大,就需要分别算出它们的速度,计算时为了便于比较,速度的单位要相同。
本题需要用速度公式分别计算出它们的速度,在计算时注意单位的统一。,。
7.【答案】A;
【解析】解:已知甲、乙两物体的速度之比,通过的路程之比,
则甲、乙两物体的运动时间之比。
故选:。
已知甲、乙两物体的速度之比和通过的路程之比,根据公式可求甲、乙两物体的运动时间之比。
比值的计算是物理中常见的题型,解题时的方法是,明确需求量和已知量之间的关系,找出相应的关系式,然后条理清楚地进行运算,切不可想象心算。
8.【答案】C;
【解析】解:①货车完全在桥上行驶的路程为:,
由可知货车完全在桥上行驶的时间为:,故①正确;
②司机在桥上行驶的路程为桥长即,
由可知司机在桥上行驶的时间为:,故②错误;
③④货车完全通过大桥行驶的路程为:,
由可知货车完全通过大桥行驶的时间为:,故④错误,③正确。
故选:。
货车完全在桥上行驶的路程等于桥长与车长之差,已知货车的行驶速度,利用可求出货车完全在桥上行驶的时间;
司机在桥上行驶的路程等于桥长,货车的行驶速度即为司机的速度,利用可求出司机在桥上行驶的时间;
货车完全通过大桥行驶的路程等于桥长与车长之和,已知货车的行驶速度,利用可求出货车完全通过大桥行驶的时间。
此题主要考查了速度公式的应用,解题关键是要准确判断货车在不同情况下通过大桥的路程。
9.【答案】C;
【解析】
对路程--时间图象来说,如果物体的路程与时间的比值不变,说明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如果路程不随时间发生改变,说明物体静止;其它情况说明物体做变速运动;
对速度--时间图象来说,如果速度不随时间改变,说明物体做匀速运动;如果速度随时间变大时,说明物体加速运动;如果速度随时间减小,说明物体减速运动。
此题主要考查物体做匀速运动时的路程和时间的图象以及速度与时间的图象,关键知道物体做匀速运动时速度不变,路程与时间成正比。
甲图表示物体通过的路程随时间的变化而不变,所以甲图中表示物体处于静止状态;
乙图表示路程和时间的比值不变,所以乙图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丙图表示物体的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而不变,所以丙图反映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丁图表示物体的速度随时间的变化逐渐增加,所以丁图反映物体在做加速运动;
所以从分析的结果可以得出,乙和丙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故选 。
10.【答案】C;
【解析】解:由图像知,甲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说明甲通过的路程与其时间成正比,即甲保持匀速直线运动;前,乙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所以做匀速直线运动;后乙的位置没有变化,所以处于静止状态,即乙是先匀速直线运动后静止。
、内,乙的路程没有发生变化,所以乙是静止状态,故错误;
、时甲是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乙是静止状态,速度不同,故错误;
、内乙运动的路程是,时间是,平均速度为,故正确;
、由图可知,甲的速度为;内,乙运动的路程是,乙的速度为:,那么以甲为参照物,乙的相对运动速度为,故错误。
故选:。
此图像为图像,先明确甲乙的运动状态,然后比较甲乙的运动速度和通过的距离。
此题主要考查了图像的分析和平均速度计算公式的应用,根据图像特点确定物体运动状态,是解决此类问题的第一步。
11.【答案】加速滑行一段距离后腾空而起 动能增加,重力势能增加,机械能增加;
【解析】解:物理信息:加速滑行一段距离后腾空而起;
物理知识:动能增加,重力势能增加,机械能增加;
物理信息:继续沿跑道滑行一段距离;
物理知识:轰炸机具有惯性。
故答案为:加速滑行一段距离后腾空而起;动能增加,重力势能增加,机械能增加。
影响动能的因素:质量和速度;影响重力势能的因素:质量和高度;
惯性是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
本题以轰炸机为背景,考查了影响动能和重力势能的因素以及惯性的知识,是一道理论联系实际的好题。
12.【答案】帆船 河岸;
【解析】解:“两岸青山相对出”这诗句中,“青山”是运动的,是以“帆船”为参照物,“青山”和“帆船”之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故“青山”是运动的;“孤帆一片日边来”这诗句中,“孤帆”是运动的,是以“河岸”为参照物,“孤帆”与“河岸”之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故“孤帆”是运动的。
故答案为:帆船;河岸。
研究物体运动时,要选择一个物体作为标准,这个标准就是参照物;判断物体运动还是静止,就是看研究的物体和参照物之间位置是否发生了变化。
此题主要考查了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解答中要抓住“参照物”这个中心,认真分析,灵活处理。
13.【答案】在相同的时间内,摩托车比自行车通过的路程长,所以摩托车运动的快些 通过相同的路程,摩托车比自行车所用的时间短,所以摩托车运动的快些 ;
【解析】解:甲图中:自行车与摩托车的行驶时间相同,在相同的时间内,摩托车比自行车通过的路程长,所以摩托车运动的快些;
乙图中:自行车与摩托车行驶的路程相同,通过相同的路程,摩托车比自行车所用的时间短,所以摩托车运动的快些。
故答案为:在相同的时间内,摩托车比自行车通过的路程长,所以摩托车运动的快些;通过相同的路程,摩托车比自行车所用的时间短,所以摩托车运动的快些。
采用两种方法比较物体的运动快慢:一种是相同时间比较路程,路程长,运动快;另一种是相同路程比较时间,时间少,运动快。
该题考查了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探究运用了比较思想和控制变量法。
14.【答案】路程大小 运动相同的路程,比较时间的长短 v= 刻度尺和停表 下落的时间 增大下落的高度;
【解析】解:为了比较大小不同的两个纸锥下落的快慢可采用的方法有:一是让它们运动相同的时间,比较路程大小;二是运动相同的路程,比较时间的长短;
测量平均速度的原理公式;测量纸锥下落的高度和下落的时间的工具分别为刻度尺和停表;
纸锥下落快,时间较难测量,必须增加纸锥下落的高度,以增大下落时间,便于时间的测量,为减小误差,还要多测几次,取平均值。
故答案为:路程大小;运动相同的路程,比较时间的长短;;刻度尺和停表;下落的时间;增大下落的高度。
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有:相同时间比路程;相同路程比时间;
测量平均速度的原理公式;测量路程和时间的工具分别为刻度尺和停表;
实验中若纸锥下落较快,则时间较难测量;因此可从增加时间等角度去考虑。
此题主要考查了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实验设计包括实验原理、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其中实验原理是实验的核心,解答时一定要学会和自己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
15.【答案】自行车;;
【解析】
本题考察了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以及参照物的选择,同时做出速度的计算,属于基础题。
小明每天骑自行车上学,当他以自行车为参照物,他看到路旁的树木向后退去,同时他自身与自行车相对静止;已知路程和时间,由可得到速度。

小明每天骑自行车上学,他看到路旁的树木向后退去,是以自行车为参照物;已知,,由;
故答案为:自行车;。
16.【答案】0.83;
【解析】解:由得,通过这段路程所用时间:

故答案为:。
已知火车在平直的轨道上以的速度匀速运动,通过的路程是,利用即可求出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
由于题目中将已知条件告知,直接代入公式即可求解,比较简单,属于基础知识。
17.【答案】 小 C;
【解析】解:由图知,从到小车通过的路程为,
小车从到的平均速度:;
若小车还没下滑之前就已开始计时,计时早了,测得的时间偏大,根据知,测得的平均速度偏小;
小车下滑过程做加速运动;
、由图知,在图象上,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则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故不符合题意;
、由图知,路程与时间成正比,则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故不符合题意;
、由图知,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逐渐增加,说明物体做加速运动,故符合题意;
、由图知,在图象上,速度不发生变化,则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
故答案为:;小;。
求出从到小车通过的路程,利用速度公式求小车从到的平均速度;
若小车还没下滑之前就已开始计时,计时早了,测得的时间偏大,根据知,测得的平均速度偏小;
小车下滑过程做加速运动,找出符合题意的图象。
此题主要考查了测量平均速度的原理、注意事项、图象分析等知识,是一道综合题。
18.【答案】行驶速度不能超过40km/h ; 1.5 ;
【解析】解:标志牌上的数字“”表示的意思行驶速度不能超过,
从此标志牌处匀速到达北京,最快需要。
故答案为:行驶速度不能超过;。
交通标志牌“”是限速的标志,速度不能超过,
已知速度和到北京的距离,根据公式可求所需时间。
该题考查利用速度公式计算时间,关键是明白交通标志牌所表示的意义。
19.【答案】变速 0.3 2 由A到B;
【解析】解:如图,小球每一个照片间隔是,小球照片间路程不同,小球进行变速运动;
与的间距所对应的小球实际运动路程为,到之间有个时间间隔,即时间为;
小球运动速度:;
小球在下落过程中,小球做加速运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越来越大,所以小球从向运动。
故答案为:变速;;;由到。
匀速运动是物体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相等,变速运动是物体在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相等;
知道物体的运动路程和时间,根据速度公式求出平均速度;
小球在下落过程中,小球的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小球做加速运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越来越大。
此题要注意单位的统一,还要能判断小球在下落过程中的运动状态的变化,这是本题的关键。
20.【答案】0.96;
【解析】解:假设上山的路程是,则下山的路程也为,
由可知,上山的时间:,下山的时间:;
整个爬山过程的总路程,总时间:;
整个爬山过程中的平均速度:。
故答案为:。
假设上山的路程是,则下山的路程也为,利用速度公式表示出上山和下山的时间;用总路程除以总时间即为整个爬山过程中的平均速度。
此题主要考查平均速度的计算,关键是找到总路程和总时间,注意: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平均值。
21.【答案】36;
【解析】解:冰壶的滑行距离与冰壶被掷出时的速度的平方成正比,即,
当冰壶被掷出时的速度为时,冰壶的滑行距离,
则,
当冰壶以的速度被掷出时,
冰壶的滑行距离为:。
故答案为:。
已知冰壶被掷出时的速度和在冰面上滑行的距离,利用可求出的值,再根据可求出冰壶以的速度被掷出时,在冰面上滑行的距离。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速度公式的应用,解题关键是通过题中给出的数据求出的值。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