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提优测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提优测试卷(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0-18 15:29: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提优测试卷
时间:90分钟 总分:100分
一、按要求完成字词练习。(20分)
1.看拼音,写字词。(8分)
(1)洪水páo xiào( )着从山谷里狂奔而来。老支书站在水里,脸上淌着雨水,声音shā yǎ( ),指挥大家过桥。水起升越高,木桥在痛苦地shēn yín( ),当人们过桥之后,老支书却被洪水吞没了。
(2)渔夫拖着shī lín lín( )的渔网走进屋子,一阵风吹进屋里,灯xī miè( )了。“今天太zāo gāo( )了,一条鱼也没捞上来,渔网也撕破了,真倒霉。”渔夫zhòu( )起了眉头,变得yōu lǜ( )起来。
2.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3分)
搀扶(cān chān) 汹涌(xōng xiōng) 蜷缩(juǎn quǎn)
黧黑(lí ní) 魁梧(kuí guǐ) 祭奠(diàn dàn)
3.按要求写词语。(6分)
(1)“他是个身体虚弱而多病的人。”这句话中画线的部分让我想到了“ ”一词,用来形容身体状况不佳的词语还有 、 。
(2)她内心七上八下,十分不安定地想:“他会说些什么呢?”画线部分可以用“ ”一词概括,这个词语的反义词有 。
4.选择合适的关联词填空。(3分)
既……又…… 虽然……但是…… 不论……都……
不但……而且…… 宁可……也……
(1)( )桑娜不停地干活,( )只能勉强填饱肚子。
(2)桑娜( )关心自己的丈夫和孩子,( )对邻居西蒙一家十分同情。她发现西蒙死了,( )自己受苦,( )不让西蒙的孩子受罪。
二、选择题。(8分)
1.给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失”字选择正确的义项。(2分)
失:①失掉,丢掉;②没有把握住;③找不着;④改变(常态);⑤违背,背弃;⑥没有达到目的;⑦错误,过失。
(1)我们做事要小心谨慎,以免造成失误。 ( )
(2)老支书没有失信于大家。 ( )
(3)看到山洪咆哮而来,人们都大惊失色。 ( )
(4)他在沙漠中迷失了方向。 ( )
2.下列词语中搭配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2分)
A.发扬缺点 安排工作 反映情况
B.提高认识 价格高贵 保卫公物
C.改善生活 天气晴朗 身体强壮
D.发现问题 远大理想 参观经验
3.下列成语运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穷途末路 炮火连天 伶牙俐齿 口是心非
B.一日三秋 怒发冲冠 千钧一发 肝肠寸断
C.草木皆兵 何乐不为 如梦初醒 色厉内荏
D.如虎添翼 口若悬河 旁若无人 呆若木鸡
4.下列字形和加点字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赠与 朦胧 前功尽弃(达到极端)
B.制服 颓然 迥然不同(差得远)
C昼夜 枯揭 不假思索(凭借,依靠)
D.拥带 愁怨 尚待研究(还)
三、按要求写句子。(4分)
1.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仿写拟人句)(2分)

2.孩子们没有鞋穿,不论冬夏都光着脚跑来跑去。(用加点的关联词写句子)(2分)

四、读句子,完成练习。(8分)
A.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
B.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
C.水渐渐蹿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D.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E.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
E.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1.根据课文内容,将上面的句子排序: (填序号)(2分)
2.以上句子中, 句是比喻句, 句是拟人句(填序号)。请任选一句,说说这样表达的好处。(4分)

3.B句中的“像泼”“像倒”写出了 ,作用是 。(2分)
五、生活实践题。(4分)
你最近读了哪部文学作品?请你完成一张阅读记录卡。
作品名
最喜欢的人物 他(她)的性格特点
喜欢的理由
六、阅读短文,完成练习。(26分)
(一)庄重的乞讨
庄重,是人的尊严的一部分,你见过乞讨者的庄重吗?
那天,我乘20路电车,看见一位双目失明的中年男子坐在车上,神情níng zhòng( )。不一会儿,他热情且有礼貌地介绍自己:“女士们、先生们,我是下岗的,有个儿子,刚进大学。现在生活有一点困难。我平时喜欢音乐,吹口琴是自学的。我为大家表演口琴独奏,愿大家途中愉快。”说完,他便从洗得干干净净的灰色中山装口袋里摸出了口琴。随即,一车厢的人听到了熟悉的《喀秋莎》的旋律,他那精湛的吹奏技巧令人屏息细听。此曲终了,日本的《北国之春》又博得乘客们的点头称好。吹奏完毕,他就托起小罐头瓶,扶着椅子,一步一步稳重地向前nuó dòng( )脚步。当不断地有人把硬币往罐头瓶里扔时,他能根据硬币发出的qīng cuì( )声音,准确地朝投币人的方向点头致意。走完一圈后,他继续为乘客吹奏。《杜鹃圆舞曲》《溜冰圆舞曲》和《采茶调》优美轻快的节奏,让人欢悦不已。乘客们静静地听着。他似乎感觉到了某种需求,又吹了首《在希望的田野上》。他的吹奏已达到了大师级水平,颤音和滑音的变化使人入迷。电车将要到终点站了,他高兴地对大家说:“我最后为大家吹奏一首《一路平安》。”悠扬的旋律又一次打动了人们的心,不时地又有人朝他的小罐头瓶里掷下硬币。一对年轻夫妻带着自己才五六岁的儿子,让他把数枚硬币递到小罐头瓶里。这一切几乎是悄无声息的,令人惊奇的是盲人居然知晓了孩子的动作,说出一句愿这位孩子健康成长,一生平安的话,听得大人们面露喜色。
不知是音乐的力量,还是这位盲人得体的举止言行,或两者兼而有之,使人自始至终沉浸在一种安详肃穆的qì fēn( )之中。
此情此景让我振奋,面对生活中一时的挫折,这位盲人能够有勇气正视它,庄重地行使自己的劳动权利。我有什么比不上他?我快步下了车,觉得人行道比过去宽敞多了。
1.根据拼音,在文中括号里写词语。(2分)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2分)
入迷——( ) 知晓——( )
3.从文中找出一个反问句写下来,并将它改为陈述句。(2分)
反问句: 。
陈述句: 。
4.根据短文内容填空。(5分)
(1)盲人为乘客演奏的曲子有 。(2分)
(2)“这一切儿乎是悄无声息的,令人惊奇的是言人居然知晓了孩子的动作……”句中“居然”的意思是 ,作者有这样的感受是因为 。“这一切”是指 。(3分)
5.根据短文内容回答问题。(3分)
(1)“我快步下了车,觉得人行道比过去宽敞多了。”作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2分)

(2)文中的乞讨者是一个怎样的人?(1分)

(二)五张纸条
①张牙舞爪的风魔渐渐逼近了,狂风卷起漫天雨雪打在车窗上哗哗作响,整个天空像是拉上了一条黄沙的幔帐,昏天黑地的,咫尺之外什么也看不见了,只有耳边响着风魔吹奏的森人的警笛,卡车却在茫茫戈壁滩中抛锚了。六个人缩在狭窄的车厢里瑟瑟发抖,血和呼吸仿佛早已凝固。死神一步步迫近,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了恐惧。
②这是一个很小的剧团,要去戈壁滩的深处慰问一支驻扎部队。六个人里,年纪最大的四十二岁,是团长;年纪最小的十八岁,是剧团新成员。他们是一对父子。
③六个人在暴风雪里坚持了一天一夜。周围除了风雪,连飞鸟都见不到一只。天气越来越恶劣,死神近在咫尺。他们也曾试图丢下车子徒步前行,可是这打算很快就放弃了。走进这样的漫天风雪里,几乎等同于选择死亡。挤在车厢里,等风雪过去或者被救援人员发现,或许还有一丝生还的可能。
④又熬过一天。风雪仍然肆虐,世界只剩一辆被埋起半截的卡车。所有人都知道,假如黄昏以前仍然没有人发现他们,他们将会被无声无息地冻死在这戈壁滩。
⑤终于决定让一个人离开,徒步走进暴风雪中寻找救援。这是他们最后的希望。假如运气好的话,那个人可以找到救援队并顺利返回,这样他们就能够得救。团长宣布完这个决定,静静地看着所有的人。
⑥没有人主动站出来。谁都知道一旦离开车子,生命会脆弱得如同高空落下的鸡蛋。留在车厢里生还的机会,远比一个人在风雪中独行要大得多。可是必须有人走出去,或者找到救援——或者在雪地里死去。车厢里死一般寂静。每个人都面无表情。团长看看儿子,儿子急忙低下头——他的身体是六个人里最好的,或许他不能找来救援,但他可以在暴风雪里走得最远活得最长——他是寻找救援的最好人选。
⑦团长说,现在必须做出决定。选到谁,谁就走出去。仍然没有人说话。团长说:“那么大家写在纸上吧,票数最多的人走出去。”他掏出一张纸,撕成大小均匀的五个纸条。他将纸条分别递到五个人手里,说:“写下来以后,交给我。”大家用冻得僵硬的手在纸条上郑重地写下一个名字,然后将纸条小心地折好,交回团长。
⑧团长将五个纸条依次打开,表情越来越严峻。纸条全部看完,他长叹了一口气,把纸条递给他的儿子。他说:“大家的意思,改不了。”
⑨儿子从父亲手里接过纸条,一张一张慢慢地看。看完抬头,看父亲一眼,再看其余每个人一眼,然后推开车门走了出去。他没说一句话。他的眼睛里饱含泪花,表情很是悲壮。他深知走出车厢意味着什么。狂风裹扶着雪尘刹那那间涌进车厢,车厢里的温度骤然变得更低。再寻找他,风雪里只剩一个越来越小的暗灰色影子——他在瞬间将自己淹进雪的海洋。
⑩剩下的五个人缩在卡车里,开始了一生中最漫长的等待——等待被救,或者等待死亡。
他们还是得救了。不是因为团长的儿子领回了救援人员,而是因为暴风雪终于过去。救援直升机在空中发现了他们抛锚的卡车,又在三个小时以后,在雪地里找到团长的儿子。他走出去很远,那绝对是别人不能够达到的距离。事实证明,他的确是六个人里面最合适的人选。他努力了,可是没有用。他没有完成任务。他不是神,他只是一位十八岁的少年。
人们没能将他救活。他的死去,看起来,毫无价值。整理遗物的时候,有人在他的口袋里发现五张对折的小纸条。五张纸条上,写着五个不同的名字……
1.联系上下文,理解第①自然段中“森人”的意思: 。(1分)
2.第⑤自然段中的加点词“终于”能不能删去?为什么?(2分)

3.第⑨自然段画线句子是对儿子的 描写,他之所以会有这样的表现,是因为:① ;② 。(3分)
4.细读文本,补全团长的心路历程。(2分)
死神迫近,充满恐惧→ →矛盾不舍,民主投票→ 。
5.你如何理解第 自然段画线的句子?(2分)

6.“五张纸条上,写着五个不同的名字……”请从艺术效果及主题两个角度简要说说小说这样结尾的妙处。(2分)

七、习作。(请另附纸)(30分)
下面提供了两组环境和人物,从中选择一组或自己创设一组,展开丰富的想象,创编一则做事。
环境:鸟语花香的公园
人物:6岁的媛媛、小学生徐天
环境:雪花飞舞的校园
人物:默默无闻的李明、班长李力
提示:故事要围绕主要人物展开;试着写出故事发生的环境,还可以写一写人物的心理活动;把故事写完整,情节尽可能吸引人。
参考答案
一、1.(1)咆哮 沙哑 呻吟
(2)湿淋淋 熄灭 糟糕 皱 忧虑
2. chān xiōng quǎn lí kuí diàn
3.(1)体弱多病 示例:弱不禁风 面黄肌瘦 (2)忐忑不安 示例:气定神闲 泰然自若
4.(1)虽然……但是…… (2)不但……而且…… 宁可……也不……
二、1.(1)⑦ (2)⑤ (3)④ (4)③
2.C 3.B 4.B
三、1示例:小树开始发抖,发出呜咽声。
2.示例:这里不论哪个季节,都有美景供人们欣赏。
四、1.BFADCE
2.F ACDE,示例:F句把山洪比作野马,更加形象地写出了山洪不可阻挡的气势。
3.雨水之大,来势之猛为下文山洪暴发作铺垫
五、提示: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回答即可。
六、(一)1.凝重 挪动 清脆 气氛
2.示例:入神 知道
3.我有什么比不上他? 我比得上他。
4.(1)《喀秋莎》《北国之春》《杜鹃圆舞曲》《溜冰圆舞曲》《采茶调》《在希望的田野上》《一路平安》
(2)竟然 盲人应该是看不见的,可他却知道孩子的举动 孩子把数枚硬币递到小罐头瓶里
5.(1)因为乞讨者的举动让“我”振奋,让“我”心情舒畅,更让“我”对美好的生活充满了信心。
(2)他是一位正视挫折,敢于、乐于庄重地行使自己劳动权利的人。
(二)1.令人害怕
2.不能删。因为“终于”一词在语意上与前文中的“坚持了一天一夜”“又熬过一天”相照应,同时又突出团长做出这一决定的艰难。
3.神态 他看到纸条,知道上面写的不只是他的名字,感到委屈他知道自己出去无疑是送死,感到害怕
4.示例:为求救援,痛下决定 名字各异,痛苦抉择
5.他的死表面上毫无价值,却给他们团队撑起了精神上的支柱。
6.艺术效果:出人意料,震撼人心。 主题:更能突显这一对父子勇于牺牲自我的伟大精神;给读者一个光明的结尾:其他人尽管害怕死亡,但终究没有失去做人的底线。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