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 数学一年级上册 6. 认识图形(一)教案 (共2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苏教版 数学一年级上册 6. 认识图形(一)教案 (共2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9.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2-10-18 15:39:50

文档简介

第六单元 认识物体
第2课时 有趣的拼搭
教学内容:
课本第32--33页。
教学目标:
1、经历活动过程,加深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认识。
2、体会平面和曲面的区别,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和判断能力
3、通过合作学习,培养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和想法,能作出判断和简单的评价。
教学重点:
进一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知道这些物体的名称和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
使学生能体会平面、曲面。
课前准备:
师生共同准备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积木玩具。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小朋友,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些朋友,你们愿意和它交朋友吗?
2、上节课我们学了认物体,请大家回忆一下,学了哪些物体?
3、小朋友,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玩”积木,好不好?谁能在玩的时候也学到新的知识,就能得到老师奖励的红花。
4、出示课题:有趣的拼搭。
二、探究交流
1、“滚一滚”。
交代:请靠左边坐的四位小朋友按顺序分别从袋中拿出长方体、正方体、球和圆柱各一个,把它们一起放在滑板顶端。右边的四位小朋友做裁判,观察这四个物体同时往下滑,会发现什么?
听口令操作。
讨论交流: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
左右两组轮流操作,结果是否和其他同学发现的一样?
师生共同总结。
学生评价。
2、“堆一堆”。
谈话:(3/4拍打击乐)下面我们就一边欣赏音乐,一边用这些物体堆一堆,又会发现什么有趣的现象呢?
操作:请各组的1号小朋友拿出几个正方体,2、3、4号小朋友也分别拿出几个长方体、圆柱和球,堆一堆,你发现了什么?
讨论交流。
学生评价。
3、“摸一摸”。
讲述:看者小朋友学得这么投入,有一位老爷爷可高兴了。(出示圣诞老人)他给小朋友带来很多礼物,大家想知道什么好礼物吗?
指名上台摸,说说摸出来的是什么物体。
分组摸,请没组的小组长拿出预先准备的口袋,其余7人挨着顺序分别摸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4、“搭一搭”。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
讨论交流:你搭的是什么?是用什么物体搭成的?为什么用这些积木搭?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了解这些物体在生活中的应用。
评选优秀设计师。
5、“数一数”。
谈话:刚才小朋友分别用这四种物体进行了一次小小的创作,小朋友真是了不起!下面我们一起数一数。
投影出示三幅图,说说图中搭出的图形像什么?
分别让学生说说:用了哪些几何形体,各有多少个?
打开课本,自己看图填数。
第三幅图用了几种物体,分别是小火车的哪一部分?为什么要这样搭?
三、全课总结
1、通过这节课的活动,看看你们组得到什么花,你觉得你们应该向哪个组 学习什么?
2、你在拼搭积木中,又知道了些什么呢?
3、学生小结。
教学反思:
“滚一滚”“堆一堆”是体验物体上的平面与曲面。“摸一摸”是反馈初步形成的表象。手触摸的感觉和大脑中已有的形体表象相互作用,经过信息的筛选、过滤和相互对应,作出相应的判断,并对判断给予肯定或否定。这些活动能使四种形体的表象更清晰、更牢固。“搭一搭”是各种立体的形状特征的简单应用。“数一数”综合应用认数和认物体的知识,数出较复杂物体里各种立体的个数,并进行分类活动。
组建学习小组,推选小组长,组内分工准备活动器材。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要让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在小组内解决问题。少数典型的问题,在班内集体讨论。教师尽量不讲解、少评判。参与学生的活动,随时了解情况,对活动的进程给予必要调控。在活动临结束时,要组织学生说说收获和体会,使实践活动成为有意义的数学学习活动。第六单元 认识物体
第1课时 认识物体
教学内容:
课本第30---31页。
教学目标:
1、通过搭一搭、分一分、看一看、摸一摸,从实物抽象出图形,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有一定的感性认识,知道这些形体的名称和特征,能识别这些形体。
2、感知平面与曲面,发展初步的观察能力和空间观念,感受数学的美和数学思想方法。
3、培养与人合作的意识,发展初步的实践能力,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学生的实践探索、合作交流,感知每类形体的特征,再抽象出相应的立体图形,知道各自的名称。
难点:联系生活加深对各形体特征的认识,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课前准备:
模型,图形卡片,积木,实物,每组一个袋子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介绍物体
(1)个别介绍物体。
“小朋友,你们在课前收集了很多各种各样形状的物体,今天,我们一起来玩一玩,好吗?
在玩之前,谁愿意选一个你最喜欢的物体来介绍一下:你带来的是什么?它的形状是怎么样的?”
(学生介绍)
生1:我带来的是一个球盒子,它长长的,有一个面是圆圆的,还有两个面是圆形的,平平的。
生2:我介绍的是一个药盒,它的形状是长方体,有6个平平的面,还有8个尖尖的角。
生3:我手里的这个是魔方,它是方方正正的,也有6个平平的面,8个尖尖的角。
生4:我带来的是一个球,它是圆圆的,能滚来滚去。……
(2)同桌介绍物体。
“这么多的小朋友都想来介绍自己带来的物体,那你就看一看、摸一摸,然后介绍给同桌小朋友听听。”
(学生活动,同桌介绍。)
二、思索探究、交流共享
1、物体分类。
“刚才通过小朋友的介绍,我们发现日常生活中见到的物体,都有着各种各样不同的形状。老师从小朋友当中拿了几个,也带了几个,我们一起来看看好吗?”
(出示各种形状的物体)
这么多的物体,你们能根据刚才观察物体的方法,给“形状相同的”放在一起吗?谁来分分类?(学生分类)为什么这么分?
2、出示名称。
“每类形状的物体,他们都有个共同的名字,你们知道吗?”
(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3、抽象成几何图形。
“刚才小朋友通过观察,发现这四类形状的物体,都有着各自的特点。”
“现在我们脱去它们的花外衣,你还能认出它们吗?谁来给它们找找自己的家?”
(4名学生分别把图形贴到黑板上)
“闭上眼睛,想一想这四种形状。”
4、举例欣赏。
“请你找一找、看一看、想一想,在我们的周围,还有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呢?先说给同桌小朋友听听,看谁找得多、说得多?(反馈)”
生1:空调接近长方体的。
生2:日光灯的灯管是圆柱;吊扇的杆子也是圆柱。
生3:篮球、乒乓球都是球。
生4:魔方、骰子形状是正方体的。……
归纳:“生活中这些形状的物体随处可见,用处可大了。”
(课件欣赏)
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通过生活举例,进一步认识物体,用数学的眼光去看待生活问题。
三、反馈完善,深入感知。
1、想想做做第1题
观察图片,连一连。
2、想想做做第2题
长方体有(  )个,正方体有(  )个,
圆柱有(  )个,球有(  )个。
3、猜一猜
圆圆鼓鼓小淘气,
滚动起来不费力。(球)
正正方方6张脸,平平滑滑都一样。(正方体)
上上下下一样粗,放倒一推就滚动。(圆柱)
长长方方一物体,平平稳稳随处见。(长方体)
四、课堂总结
1. 今天,我们和谁成了好朋友?学到了哪些知识?
2.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许许多多这样的朋友,课后,大家再去找找吧!
板书设计:
认 识 图 形
长方体 正正方 圆柱 球
教学反思:
这堂课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教师在遵循学生认知规律的基础上,注重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创设情境,设计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积极、主动地经历对简单的几何形体的认识过程,使学生初步感知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特征。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了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