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利利恰利》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学唱印度尼西亚民歌《恰利利恰利》,让学生感受印度尼西亚的民族风情和音乐文化特色。
2、引导学生用自然欢快的声音表现歌曲的情绪。激发学生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的情感。
3、学会简单的二部轮唱,会用不同的力度来更好的表达歌曲的内容。
教学重点:学生能用自然和谐的声音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
准确演唱二部轮唱
教学准备:
课件、电子琴
教学过程:
(一)师生音乐问好。
1、律动,师生随音乐律动。
(《恰利利恰利》伴奏音乐)
2、节奏游戏:跟着老师拍一拍,强X X X 弱: XXXX X ,X X X,XXXX X, X X X。
A组强,B组弱,2遍,最后一起强X X X 。
师:两个音符迫不及待地跑过来了,它们分别是5和6,让我们一起来唱唱它们吧。
师:这两个音符太兴奋了,声音太响亮了,山谷那边传来了回声,5555 6。
3、二声部学习:5 5 6 I 5 5 5 5 6 I 6 6 5 I 6 6 6 6 5 I 6 6 5 II
啦啦 啦 啦啦啦啦 啦 啦啦 啦 啦啦啦啦 啦 啦啦 啦
1、游戏:A组:第一小节,B组:第二小节,A组第三小节,B组,第四小节,
AB第五小节。
两个学生合作。
师生合作。
、导入新课
师:老师想带同学们去一个美丽的地方,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是什么地方?这个地方有什么特点?
1、播放音乐,欣赏一组印度尼西亚美丽风光图片。
2、让学生说说对印尼的印象。
3、教师简介印度尼西亚的基本情况。
师:印度尼西亚简称印尼,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岛国家,由一万多个岛屿组成,所以有“千岛之国”的美称。它以旖旎秀丽的热带风光,灿烂辉煌的历史古迹及多姿多彩的民俗风情而被誉为世界上旅游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
(三)学习新歌
师:印尼的风光美,歌更美。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印尼民歌
《恰利利恰利》。仔细听,歌曲中的人们在干什么?他们的心情怎样?
1、播放歌曲《恰利利恰利》,学生听后回答,师归纳。
师:这是一首表现印尼人民劳动场面的歌曲。他们耕地撒种,边忙碌边唱着快乐的歌。同学们再仔细听一听,你还能听到歌曲中具有印尼特色的歌词呢,你们能听出师哪一句吗?
2、再听范唱,请学生找出歌曲中含有衬词的乐句。
3、师讲解并引导学生按节奏读一读衬词。
4、师生边拍手边按节奏朗读齐唱部分歌词
(四)学唱新歌:
一、节奏学习
师:这首歌曲有两个部分,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第一部分的四个乐句的节奏相同吗?请同学们用嘴巴念出这个节奏。
二、旋律学习
三、唱歌学习:
1、师边弹琴边范唱。
2、生跟琴声轻声哼唱歌。
3、生再跟琴声放声唱歌。
4、歌曲的情绪是快乐的,请同学们用开心的快乐的情绪演唱歌曲。跟伴奏唱。
5、师生随琴接龙唱齐唱部分。
师:这个部分表达了人们劳动时怎样的心情?
6、再听范唱,学生回答。
7、师用指挥手势引导学生分组唱好二部合唱。
8、随音乐完整演唱,提示学生注意情绪。
9、力度处理。
师:我们的两个力度小精灵也想和大家一起来表现这首歌曲。
10、同学们,想想在这首歌曲中哪些乐句可以用f来表现,哪些乐句可以用p表现。
①学生分组讨论并回答。
②(出示带有力度记号的歌谱)生随师的指挥手势有表情地演唱全曲。
四、再听歌曲,看老师的表现,看看老师在歌曲中那些地方加上了动作。(播放音乐)
师:这就是我们印度尼西亚的舞曲音乐。加上舞蹈的动作,音乐就更加美了。
五、再放音乐,学生在歌曲中加上动作。
1、师:同学们用歌声唱出了劳动的快乐,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来表现劳动的快乐呢?
生:打击乐器沙锤,响板。
2、师带学生边唱边表演。
3、同座同学合作表演。
4、点名上台表演,组织评价。
六、拓展学习
1、欣赏印尼舞蹈。
2、教师讲解,学生学习简单的印尼舞蹈动作。
3、分组为歌曲编上简单的舞蹈动作。
4、分小组展示,互相评一评。
5、全体学生随音乐演唱,教师指挥。
七、小结。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走近印度尼西亚,欣赏了美丽的风光,感受了独特的异国风情,还学会了一首好听的印尼民歌,用歌声唱出了劳动的快乐。老师希望每一位同学都能用自己的双手通过劳动去创造美好的未来!
教学反思:《恰利利恰利》是一首三年级有关劳动的印度尼西亚民歌,表现了庄稼人的劳动热情。下面我就这节课进行一下反思:
这节课是唱歌课,那么我就以唱好歌为主。首先在导入新课时,我请学生们欣赏了尼西亚风景视频,让学生们对印尼有个大概的印象,然后我向同学们简单介绍印尼,以提高学生们学习的兴趣。学习歌曲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教学中,我采用聆听、模唱、分组演唱、齐唱、表演唱等等让学生学会歌曲。这种多形式多角度的学习歌曲,学生不会感到乏味无趣。
这节课的教学重难点在于二声部的演唱以及歌曲强弱的处理。我采用了游戏的方式和学生互动。回声模仿,强弱对比的练习。学生说出回声的特点(声音由大到小、有由强到弱)。
声音的对比练习:
(师)f 你好------(生)P你好----(师)f你是谁-----(生)
P你是谁----动作对比练习:(师)f拍手----(生)P拍手(师)f跺脚(生)P跺脚。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活动中来,然后让学生把刚才的游戏带到二声部的演唱中。我把全班分成两个小组来练习。一二组为第一声部,三四组为第二声部。先分声部练习,然后合练,注意两个声部之间的配合。强调学生要唱好“f”记号与“p”记号的强弱对比,要求唱出回声的效果。看着学生在我的指挥下成功的演唱二声部,达到合唱的效果,我忽然对自己在课堂上进行合唱教学有了些许信心。我想以后的教学中,如果遇到合适的合唱曲目,那么我一定会尽可能的尝试让学生进行学习和练习,从而培养他们的合唱能力。最后让他们用稍快的速度、强弱的对比演唱歌曲,感受印尼歌曲节奏的特点及音乐所表达的情感。
不足之处在于:由于时间的关系,没能让学生更多的了解印尼,比如印尼的舞蹈,可以让孩子们随着音乐动起来,以及最主要的乐器(安格隆)的介绍。应让他们多了解一些印度尼西亚的民族风情和音乐文化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