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树的牧羊人
第一课时
基础训练
1.下列加点词语注音全部正确的是( )
A.慷慨(kǎi) 帐篷(póng) 废墟(xū) 跋涉(bá)
B.坍塌(dān) 呼啸(xiào) 滚烫(tàng) 光秃(tū)
C.溜达(liū) 琢磨(zhuó) 微薄(báo) 清洌(liè)
D.酬劳(chóu) 硬朗(yìng) 流淌(tǎng) 拯救(zhěng)
2.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错别字,把正确的汉字写在下面的田字格里。
A.在毫无遮栏的高地上,风吹得人东倒西歪。
B.房顶很严实,一滴雨水也不露。
C.他选择了一个人生活,与羊群和狗做拌,平静地看着日子一天天地溜走。
D.人们挖了水渠,农场边上,枫树林里,流淌着原原不断的泉水。
3.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是( )
A.春天使大地变得生机勃勃,万物欣欣向荣。(生机勃勃:形容生命力旺盛。)
B.“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野草,在众人频繁的踩踏下,已经成了不毛之地。(不毛之地:指最荒凉、贫瘠或没有被开垦的地方。)
C.大自然的许多奥秘,如果刨根问底,恐怕谁也解释不清。(刨根问底:刨出根子,追出底细。)
D.父亲的沉默寡言总让人产生很好欺负的错觉。(沉默寡言:不声不响;很少说话。)
4.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读了《植树的牧羊人》,难道我们没有不为孤独老人的精神所感动?
B.他添置了大约100个左右的蜂箱,改养蜜蜂了。
C.这个孤独的牧羊人创造了生命的奇迹。
D.孩子们的笑声又开始在热闹的乡村聚会上飘扬。
阅读理解
阅读《植树的牧羊人》(选段),完成5~7题。
①这样过了一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了。我应征入伍,在军队里待了五年。战争结束了,我只得到一笔微薄的酬劳。好想去呼吸一下纯净的空气啊!不由得我又踏上了去往那片高原的路。这一带乍看好像没有什么变化。不过,当我来到那个废弃的村庄旁,向远处望去,看到了一片灰灰的薄雾,像地毯一样,铺在高原上。从昨天晚上开始,我又想起了那个植树的牧羊人。我想,那一万颗橡树应该已经长成一大片树林了吧!
②牧羊人还活着,而且,身体还很硬朗。现在,他不再放羊。他说,羊吃树苗,就不养羊了,只留下了四只母羊。他添置了一百来个蜂箱,改养蜜蜂了。战争并没有扰乱他的生活。他一直在种树。种橡树,种山毛榉,还种白桦树。
③1910年种的橡树,已经长得比我都高,真让人不敢相信。我吃惊得说不出话来,他还是那么沉默寡言。我们就这样静静地,在他种的森林里,转悠了一整天。这片树林分为三大块,最大的一块,有11公里宽。当我想到,眼前的一切,不是靠什么先进的技术,而是靠一个人的双手和毅力造就的,我才明白,人类除了毁灭,还可以像上帝一样创造。
④这个男人坚持做着自己想做的事。这片一眼望不到边的山毛榉树林就是证明,它们长得足足有我肩膀这么高了。那一大片的橡树也长得很茂盛,不用再担心被动物吃掉了;就算老天爷想把这杰作毁掉,也只能求助龙卷风了。他还指着一片白桦林说,这是五年前种的。他认为谷底比较湿润,就把白桦树种在那里。他是对的。这些白桦树棵棵鲜嫩、挺拔,像笔直站立的少年一样。[
⑤路过山下村子的时候,我在这个曾经干旱无比的地方,看到了溪水。这是老人种树带来的连锁反应,是我见过的最了不起的奇迹!
⑥从1920年开始,我几乎每年都去看望这位种树的老人。我从没见过他有任何动摇或怀疑,只有天知道这有多难!
⑦1945年的6月,我最后一次见到植树的老人。那年,他已经87岁了。我再次踏上这条通往荒原的路。我完全认不出这条我曾经走过的路了。一切都变了,连空气也不一样了。以前那种猛烈而干燥的风,变成了飘着香气的微风;高处传来流水般的声音,那是风穿过树林的响声。
⑧昔日的荒地如今生机勃勃,成为一片沃土。1913年我来时见到的废墟上,建起了干净的农舍,看得出人们生活得幸福、舒适。树林留住了雨水和雪水,干涸已久的地里又冒出了泉水。人们挖了水渠,农场边上,枫树林里,流淌着源源不断的泉水,浇灌着长在周围的鲜嫩薄荷。那些废弃的村子一点点重建起来。从地价昂贵的城市搬到这里安家的人带来了青春和活力,还有探索新生活的勇气。一路上,我碰到许多健康的男男女女,孩子们的笑声又开始在热闹的乡村聚会上飘荡。一直住在这里的老一辈人,已经被舒适的新生活改变了。加上新来的居民,一万多口人的幸福生活,都源于这位叫艾力泽·布菲的老人。
⑨每当我想到这位老人,他靠一个人的体力与毅力,把这片荒漠变成了绿洲,我就觉得,人的力量是多么伟大啊!可是,想到要做成这样一件事,需要怎样的毅力,怎样的无私,我就从心底里,对这位没有受过什么教育的普通的农民,感到无限的敬佩。他做到了只有上天才能做到的事。
5.结合全文内容,选出下列对文段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
A.课文是以时间为顺序,讲述了植树的牧羊人独自一人在荒芜高原种树的故事。
B.文章以“植树的牧羊人”做标题,既有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作用,又点明了本文故事的主人公。
C.选文结尾段运用了议论和抒情相结合的方法,体现人了的伟大力量,歌颂了牧羊人的精神,表达作者的敬佩之情。
D.文章以第一人称讲述故事,“我”是牧羊人植树的见证者,可见故事真实可信。
6.文章第④段的画线句运用了什么修辞,请简要赏析。
这些白桦树棵棵鲜嫩、挺拔,像笔直站立的少年一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文中人物性格鲜明,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请结合选文内容简要分析牧羊人这一人物的性格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基础训练
1.【答案】D。【解析】本题是对字音认读能力的考查。A项,“帐篷”的“篷”,应读“péng”;B项,“坍塌”的“坍”,应读“tān”;C项,“微薄”的“薄”,应读“bó”。
2.【答案】A.栏→拦;B.露→漏;C.拌→伴;D.原→源。【解析】本题是对字形把握能力的考查。解答这题,既要注意与形近字的区别,如“栏”和“拦”,又要注意音近字的区分,如“露”和“漏”,同时还要注意同音字的误用,如“原”和“源”等。
3.【答案】C。
【解析】本题是对词语理解能力的考查。解答这题,要结合词语的本义和比喻义来思考,如“刨根问底”本义是刨出根子,追出底细,但在这里用的是比喻义,比喻探个究竟,形容钻研精神。
4.【答案】C。
【解析】本题是对病句辨析能力的考查。A项否定有误,删掉“没有”;B项语义重复,“大约”和“左右”删掉其一;D项搭配不当,将“飘扬”改为“飘荡”。
阅读理解
5.【答案】D
解析:文章运用的是第三人称,并非第一人称。
6.【答案】这个句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白桦树比喻为“笔直站立的少年”,生动形象地描绘出牧羊人在谷底种的白桦树充满生机的壮观景象,表达了对牧羊人的敬佩和赞美。
解析:细读句子,不难发现句子运用的是比喻修辞,分析作用时,结合句子的具体内容,指出这种比喻修辞的表达作用,意思对即可。
7.【答案】⑴勤劳、有惊人的毅力。由他不是靠先进的技术,而是靠自己的双手坚持种树,数十年不改变,最终种成一大片森林可见。⑵无私奉献。由牧羊人坚持种树并非为个人谋利;他使荒漠变成绿洲,“一直住在这里的老一辈人,已经被舒适的新生活改变了。加上新来的居民,一万多口人的幸福生活,都源于这位叫艾力泽·布菲的老人”可见。解析:分析人物形象,要结合文中对人物的相关描写,如外貌、语言、动作、神态以及心理活动等,看作者通过这些描写想揭示任务什么样的精神品质或性格特征,然后用简洁的语言或短语概括,分条列出即可。
植树的牧羊人
第二课时
阅读理解
【课外阅读】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题。
海子爷与老雪狼
郭雪波
①漠北。苦寒之地,有一大泽,老百姓管它叫天海子。天海子西畔一隅,扎着一座地窖子,里边住着海子爷。
②可以这么说,天海子周边百里就剩海子爷这么一位两条腿的活物了。当初大迁徙,儿孙们跪着求他,一块儿走了吧。海子爷晃脑袋说,不。儿子说,这儿已没法活人了。海子爷说,我有法活,开春儿我就往海子边儿撒草籽儿插树条子。儿子没辙,留足过冬食物抹着泪一步三回头地走了。可没有熬到过年,一场沙尘暴就把他的房子卷翻了,老汉便挨着天海子挖了一个地窖子穴居起来,就如一只老狼苦守着这片被弃的土地。
③天海子边崖下有一洞穴,洞口上遮着沙蓬子。海子爷每天那经过都要吹吹口哨。那丛沙蓬子下便有了动静,若有若无的两点绿光十分微弱地在那里闪动。海子爷的嘴角呈现出微笑,心说:老伙计,还活着,活着就好。
④如往常一般,海子爷到天海子冰面,就往冰窟的深水放鱼钩鱼线。等着鱼儿咬钩。今天的头条鱼,半个时辰之后才上钩。海子爷从钩上取下那条鱼往身侧土筐里扔,习惯地回头望了望,想到不远处蹲着的老雪狼,兀自笑了。每当扔头条鱼时,他都会这样。
⑤那是三年前的事。当他把头条鱼扔进身侧土筐里,转瞬,鱼就被一只老狼叼走了。那老狼一瘸一瘸的,跑起路来歪歪扭扭,海子爷很快就追上了。他惊诧了:这老雪狼竟是他多年前的“冤家对头”——当年被人们围剿后逃脱的那只母狼。海子爷还清晰地记得,它和一只公狼被大伙围剿到天海子边,公狼为保护它而掉进天海子的那一刹那,它惨烈的嚎叫。想到这,海子爷盯视片刻,挥挥手说,你走吧!老雪狼低垂的雪色长尾冲海子爷摇了摇,咬着鱼蹒跚而去。海子爷一直目送着它回到天海子边沙崖下的那个洞穴,他终于相信了母狼一直守着天海子的传说。
⑥想到这些,海子爷便心生感叹。在冰天雪地的海子边,也只有他偏不肯逃离这片故土,还守在这里了。这些年,他们仿佛就成了一对彼此熟悉的伴儿守在这片荒漠。
⑦海子爷每天钓完鱼,路过老雪狼的岩洞,总要从筐里拣出一条鱼,扔过去。老雪狼待他走远,便从那丛沙蓬子后走出来,找到那条鱼,冲着海子爷的背影呜呜嚎两声,便转回穴内。今天也不例外。
⑧当日夜里,北风刮得紧。天海子边传来老雪狼的哀嚎。一早醒来,想到老雪狼昨夜的哀嚎,他放心不下要去看看。到了洞口,海子爷依旧吹起口哨,似有似无的绿点过了好久才出现,他松下心来。
⑨他下到天海子的冰面,凿了两个冰窟把鱼线放下去。可等了半天鱼就是不咬钩,海子爷冻得坐不住了,装备收线回家。突然,鱼线哧溜溜往水里窜,海子爷大喊一声“好大的鱼!”他拼命拽住线不松手。大鱼拼命地往水下逃窜。他猛地一个趔趄,便被那根鱼线倒拽进了冰窟里。海子爷从水下挣扎着冒出头,攀住冰窟边沿,攀爬,滑落,他的四肢开始变得僵直、麻木,海子爷有些无望了。突然,他的衣袖被什么紧紧地拽住了,抬头一看,竟是那只老雪狼。此时,老雪狼一双昏花模糊的老眼冒出很强的绿光,低着头,弓着腰身,撅着屁股,拼命拽拉渐渐下沉的海子爷。
⑩“谢谢你,老伙计!”海子爷冻紫的嘴巴张了张。
唿儿——唿儿。老雪狼的喉咙里滚动有声,显然催促着海子爷赶紧使劲爬。可他麻木的四肢已经不太听使唤。老雪狼恼怒起来。呜呜低吼着,咆哮着,又拉又拽。老雪狼不走,也不松口,只一个姿势,低着头,弓着腰身,撅着屁股,拼命拽拉渐渐下沉的海子爷。慢慢地,它的身体变得僵硬,它的尖嘴自咬上海子爷的袖子就没有松开过。姿势也没有改变过。渐渐地,它的身躯连着海子爷一起被冻硬冻僵,纹丝不动了。
海子爷和老雪狼就成为一对连体的活标本,仿佛是一对冰雕矗立在天海子空旷的冰面上,成为天海子的一部分,守护着这片天和地。
1.文章中的“海子爷”具有多重性格,人物形象鲜明突出,请结合文中相关内容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记叙文有顺序,插叙和倒叙。说说第⑤段属于记叙顺序的哪一种?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源#:%zzs^t~ep.co&m]
3.文章画线处是细节描写,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这一细节描写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说的主题是对故土的眷恋和坚守还是人与自然和谐的追求呢?你认同哪一个观点,请结合这篇小说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延伸
5.仔细观察下面的漫画,回答问题。
⑴请为下面这幅漫画拟一个恰当的标题。(不能超过6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
⑵请用自己简洁的一句话揭示这幅漫画的寓意。(不超过15个字,不含标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微写作。
牧羊人是山林的守护者;海子爷是荒漠的守护者。其实,还有很多守护者值得我们去歌颂、赞美,如教师是学校的守护者;军人是国家的守护者……请你选择一类“守护者”,为他们写几句赞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阅读理解
1.【答案】海子爷是一个倔强、有恻隐之心、坚守故乡的人。当他的家人劝说他离开这个苦寒之地时,他坚持留下,苦守土地,能看出他的倔强。他在多年前放掉了老雪狼,并时常拿鱼给它吃,时刻惦记它的生存状态,由此可以看出海子爷有恻隐之心。从“在冰天雪地的海子边,也只有他偏不肯逃离这片故土,还守在这里了”能看出他对故乡的坚守。
【解析】本题是对人物形象分析能力的考查。分析人物形象时,一定要根据文章内容、故事情节、人物的言行举止来整体感知。概括时要做到既全面,又要突出重点。
2.【答案】这段运用了插叙的手法。补充了多年前海子爷放走了老雪狼的故事,体现了海子爷的恻隐之心;照应并说明了上文海子爷为什么要“习惯性地回头”“兀自笑了”以及老雪狼蹲在不远处的原因。同时,为下文老雪狼救海子爷做了铺垫。
【解析】本题是对插叙作用理解能力的考查。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回答。内容是本身这段写了什么有何作用,结构是看和上下文的关系。
3.【答案】这句话运用了神态和动作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来老雪狼救海子爷时拼尽全力、不顾一切的样子,体现出老雪狼报答海子爷的决心。
【解析】这是一道赏析题,可从描写方法的角度着手分析,只要语句通顺,言之有理即可。
4.【答案】⑴我认同第一个观点。因为无论是代表人类的海子爷还是代表动物的老雪狼,在环境如此恶劣的漠北,依然坚守着自己的故土,即使有别人相劝,即使面对着生活的困境和孤独,都依然坚持,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表现了对故土眷恋和坚守的主题。⑵我认同第二种观点。因为当海子爷遇到危险的时候,他曾经帮助过的老雪狼冒着生命危险来帮助他,直到生命最后一刻也没有放弃。人类善待自然时,自然会全力报答人类对它的爱护和尊重。互相关爱早就了这样的“永恒”,在生命的最后一刻,都不抛弃对方,还在一起,可以为对方牺牲自己,所以我们和自然和谐相处是小说的主题。
【解析】本题属于开放性题目,从两个角度都可以回答,结合文章的中心说出自己的观点和理由,言之成理即可。
拓展延伸
5.【答案】⑴示例一:耐心等待;示例二:守株待“伐”(标题要联系整幅画面内容)⑵示例一:鞭挞人们的贪婪和对自然坞的破坏;示例二:呼吁人们要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解析】本题是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的考查。仔细观察漫画的内容,根据“一棵小树苗”和“一个期待者”以及周边一片荒芜的景象,从环境这个方面来拟写标题,说明寓意。
6.【答案】示例:(医生)“披一身圣洁你是如此美丽,怀一身绝技你却默默无语,人们以崇高的名义把你的奉献深深记忆,人们以深情的传颂把爱心真谛演绎。”我知道你所做出的奉献是白求恩的精神,你的脚下有着南丁格尔的足迹。今天的我虽然还不是一名真正的白衣天使,但是我已经为成为一名合格的白衣天使而努力的学习着。
【解析】本题是对片段创作能力的考查。解答这题,要注意题干的要求是为“一类‘守护者’唱赞歌”的提示,只要语句优美、通顺,歌颂其某一方面的精神品质或无私奉献的精神均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