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8张PPT)
声声慢
考核重点
1.理解这首词主要是抒写词人万年孤苦无依的生活境况和几乎绝望的哀痛心情;
2.认知这首词主要是通过描绘暮秋景物来借景抒情;
3.体会词中“淡酒”“晚来风急”“雁过”“旧时相识”“黄花”等意象的情感内涵;
4.认知词中的错觉意象和自喻意象,说明其表现作用;
5.认知两个直抒胸臆的呼告句,说明其艺术表达效果;
6.说明开头14个叠字的三层指向及其统领全词的作用。
宋词派别
“柳郎中(柳永)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 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
豪放派—开阔健朗,雄浑豪迈。
婉约派—缠绵悱恻,婉丽多姿。
作者简介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人。父亲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母亲王氏也擅长诗文。李清照通晓音律,长于诗词,工散文,能书画。十八岁嫁给太学士赵明诚为妻。早期生活优裕,夫妻和谐,情趣相投,家庭美满,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
公元1127年,金人的铁锤砸烂了京都汴京的琼楼玉宛,徽宗、钦宗二帝被俘,北宋亡。高宗赵构仓皇南逃,重新立国,史称南宋。李清照夫妻二人也被迫逃离山东青州故乡,辗转南渡到建康(今南京市)。明诚家在青州,有书册十余屋,被金兵洗劫一空。
公元1129年8月,赵明诚因病去世,时清照四十六岁。
接着金兵深入南下,孤身一人的李清照同南渡的难民一样,到处流亡。还曾被人诬陷通敌,险些入狱。随身携带的凝聚了夫妻两人毕生心血的十余车金石古玩书画,也在颠沛流离的逃亡途中丧失殆尽。
晚年的李清照无儿无女,孑然一身,始终居无定所,饱尝了颠沛之苦、亡国之恨、丧夫之痛、孀居之哀,最后在杭州凄然死去,确切死期竟无人知晓,足见清照晚年之孤独凄凉。
李清照的一生:少历繁华、
中经丧乱、
晚景凄凉。
内容:怀旧悼亡
词风:凄婉哀怨
李清照是婉约派的代表。创作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内容:闺怨离愁词风:清丽柔媚
南渡前
南渡后
①最难将息:调养,静息。
②怎敌他、晚来风急:抵挡。
③独自怎生得黑:怎样。
④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次第:景况、情形;了:完毕,了结。
文体知识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初品诗情
本词词眼是哪个字?
词 眼
愁
初品诗情
这次第,怎一个愁 字了得!
自庾信以来,诗人写愁,多半极言其多。这里却化多为少,只说自己思绪纷茫复杂,仅用一个“愁”字如何包括得尽,而词中句句皆现愁。
——唐圭璋《唐宋词简释》
细品词境
哪句写“愁”情最能打动你?为什么?
出奇制胜,匪夷所思矣。——梁绍壬
总言心情之悲伤。中心无定,如有所失,故曰“寻寻觅觅”。房栊寂静,空床无人,故曰“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六字,更深一层,写孤独之苦况,愈难为怀。 ——清·陆蓥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细品词境
②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①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直接抒情的句子:
南宋文学批评家张端义在《贵耳集》中评价李清照的《声声慢》时说:“易安秋词《声声慢》此乃公孙大娘舞剑手。本朝非无能词之士,未曾有一下十四叠字者。后叠又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又使叠字,俱无斧凿痕。”
诗人“寻寻觅觅”的是什么?
流亡前安定闲适的生活?
丈夫在世时的情意?
心爱的金石拓片?
开头七组叠字怎样抒写感情的?
寻寻觅觅
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
从 入手
结果
引发
体现
孤苦无依
若有所失
眼前景
肃杀
凄清
愁情
凄然寡欢
惨然不乐
感情基调:哀怨凄凉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柳永《雨霖铃》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 高》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朱自清《荷塘月色》
1.音乐美。 2.增强感情。
联系所学诗文,说说叠字有何修辞作用?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为何已是暮春,作者还会感觉“寒”?
这两句写悲苦心境产生的原因,本应说由于环境不佳,心情很坏,身体也就觉得难以适应。然而这里不说环境之冷清,心之惨戚,而独归之于天气之“乍暖还寒”。这是借气候之冷暖无常,写飘零憔悴之苦。
处处惹愁
淡酒
愁情太重,酒力压不住心愁。
秋风
渲染愁情,环境的寒衬内心的冷。
雁
悼亡之悲、怀乡之愁。
黄花
黄花衬愁容。
梧桐、细雨——以声衬情,“愁”无止尽。
细品词境
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欧鹭。
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比较少女时的醉酒
比较少妇时的醉酒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似黄花瘦。
1、雁声凄惨。
2、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李清照《一剪梅》
(亡夫之痛)
3、北雁南北,词人也是从北方流落南方。
(国破家亡之苦)
结论:过雁象征离愁
诗人借“雁”的意象表达什么情感?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花盛 乐景哀情 反衬
花衰 以花喻人 正衬
}
凄苦
忧愁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菊花盛开,诗人为什么没有了赏花的情怀?
由于无心看花,虽值菊堆满地,却再无当年雅致。人不摘花,花当自萎;及花已损,则欲摘已不堪摘了。这里既写出了自己无心摘花的郁闷,又透露了惜花将谢的情怀,笔意比唐人杜秋娘所唱的“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要深远多。渗透着深刻的生命悲哀。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李 煜《相见欢》
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贺 铸《鹧鸪天》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
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天明。 ——温庭筠《更漏子》
结论:梧桐一叶知秋,牵愁惹恨。
极写愁苦已极,寂寞难耐的痛苦。黄昏尚且难熬,那么漫漫长夜又将如何度过呢?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诗人有怎样的愁?
赏读愁情
愁
夫死
家亡
国破
愁
直接抒情
1、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2、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间接抒情
(借景抒情)
(词眼)
(意象)
淡酒
急风
过雁
黄花
梧桐
细雨
(意境)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赏读愁情
“(李清照)以文辞名家,欲以其学传孙氏。时孙氏始十余岁,谢不可,曰:‘才藻非女子事也。’”
旷世孤独
怎一个愁字了得?
随着时代的进步,李清照当年许多痛苦着的事和情都已有了答案,可是当我们偶然再回望一下千年前的风雨时,总能看见那个立于秋风黄花中的寻寻觅觅的美神。
——梁衡
【思考与练习】:
答案都在提示里,你觉得呢?还指望我?
作业:
1.课后【思考与练习】做在抄写本上;
2.完成练习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