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文言文中考一轮复习课课过关练第十篇 周亚夫军细柳 学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年文言文中考一轮复习课课过关练第十篇 周亚夫军细柳 学案(解析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0-18 15:39: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3年文言文中考一轮复习课课过关练
第十篇——《周亚夫军细柳》
基础知识
一、作品梗概
本文选自《史记·绛侯周勃世家》,题目是编者加的。《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共三千余年的史事。
《史记》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其首创的纪传体编史方法为后来历代“正史”所传承。《史记》还被认为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二、作者简介
司马迁(约前145一?),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人,西汉历史学家、散文家。他因替李陵败降之事辩解而受宫刑,出狱后,不顾身体上和精神上的巨大创伤,发愤著书,终于写成《史记》。
故事背景
《细柳营》选自《史记·绛侯周勃世家》。写的是汉文帝后元六年(前158)的事。这年冬天,居住在北方的匈奴六万多人进攻西汉的上郡和云中,烧杀抢掠得很厉害。汉文帝急忙调兵遣将,防守关隘。过了一个多月,匈奴离去,汉兵又撤退了。当时守卫长安附近的有刘礼、徐厉和周亚夫率领的三支部队,分别驻扎在霸上、棘门和细柳。为了鼓舞士气,汉文帝亲自入营慰劳将士,本文讲的就是这次劳军的事情。
理解课文
1.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
【注释】
后六年:汉文帝在位实行过两个元年,这里指后一元年之后的第六年。
边:边界。
乃:于是。
以:任命。
军:驻军。
【译文】
汉文帝后一元年之后的第六年,匈奴大举侵入边境。于是(文帝)任命宗正刘礼为将军,驻军霸上;(任命)祝兹侯徐厉为将军,驻军棘门;任命河内郡的太守周亚夫为将军,驻军细柳,用来防备匈奴。
2.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注释】
劳:慰问,犒劳。
军:军营。
已而:随后。
之:动词,到,前往。
被:通“披”,穿着。
彀:拉(弓)。
持满:把弓弦拉足。
先驱:先行的卫队。
且:将要。
闻:听从。
诏:皇帝发布的命令。
居无何:过了不久。
乃:就。
使使:前一个“使”是动词“派”,后一个“使”是名词“使臣,使者”。
节:符节,古代使臣用来做凭证的东西。
诏:动词,下诏。
传言:传令。
壁:营垒。
从属:跟从的。
约:规定。
辔:缰绳。
徐行:慢慢前行。
持兵:手持兵器。
介胄之士:穿戴着盔甲的将士。介,铠甲。胄,头盔。
动:感动。
式车:在车上俯身扶着车前的横木,表示尊敬。式,通“轼”。
谢:告知。
去:离开。
【译文】
皇上亲自去慰问犒劳军队。到霸上和棘门军营时,(皇上的车队)长驱直入,(两军营)将士下马迎接远送。随后(皇上的车队)到了细柳军的军营,军营将士都身披铠甲,(手持)磨得锋利的兵刃,挽弓搭箭,把弓弦拉足。天子的先行卫队来到军营前,(却被拦住)不得进入。先行的卫队中的卫兵说:“天子将要驾到!”军门都尉说:“周将军有令:‘军营中只听从将军的命令,不听从天子的命令。’”过了不久,皇上来到(军营前),也(被拦住)不能够进入。于是,皇上就派使臣手持符节下诏给周将军道:“我要进军营慰劳军队。”周亚夫这才传令打开营门(让皇上的车队进来)。守营门的官兵对随从的车队说:“将军规定,军营中不得策马奔驰。”于是,天子的车队按住缰绳慢慢前行。来到营中(大帐前),将军周亚夫手持兵器作揖说:“穿戴着盔甲的将士不跪拜了,请允许我行军礼拜见皇上。”天子被感动了,脸上的神情也改变了,俯身扶着车前的横木(向周亚夫表示敬意),并命人告知(周亚夫):“皇帝敬重、慰劳将军。”劳军礼仪完毕后(皇上)离开。
3.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呼,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
【译文】
出了军营门以后,大臣们都很惊讶。汉文帝说:“哎呀!这是真正的将军啊!先前霸上、棘门军营,像儿戏罢了,那些将军一定会被袭击而俘获。至于周亚夫,能够侵犯他吗 ”汉文帝称赞了很久。过了一个多月,三支军队都撤防了,文帝就任命周亚夫做中尉。
二、主题概述
本文通过叙述汉文帝到霸上、棘门、细柳三处军营慰劳军队的故事,赞扬了周亚夫忠于职守、治军严明和不卑不亢、刚正不阿的品格,同时也体现出汉文帝深明大义和知人善任的特点。
三、文言知识积累
(一)通假字
1.军士吏被甲(“被”同“披”,穿着)
2.改容式车(“式”同“轼”,车前横木。这里用作动词,指扶轼)
(二)古今异义
1.军霸上
古义:驻军、驻扎;今义:军队。
2.上自劳军
古义:慰劳;今义:劳动。
3.天子先驱至
古义:先行引导的人员;今义:在思想上和行为上走在前面引导的人。
4.居无何
古义:经过;今义:居住。
5.将军亚夫持兵揖曰
古义:兵器;今义:军人,军队。
(三)一词多义
1.周亚夫军细柳(驻军、驻扎)
上自劳军(军队)
2.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使者)
使人称谢(派遣)
3.将以下骑送迎(骑马)
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骑马的人,骑兵)
4.持满(拉)
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拿着,握住)
(四)词类活用
1.军霸上(名词作动词,驻军、驻扎)
2.介胄之士不拜(名词作动词,披甲戴盔)
(五)重要虚词
1.之
①已而之细柳军(动词,到,往)
②不闻天子之诏(助词,的)
③介胄之士不拜(助词,的)
④称善者久之(助词,起调节音节的作用,无实义)
2.其将固可袭而虏也(代词,他们的)
3.以备胡(介词,用来)
4.成礼而去(连词,表承接)
5.为
①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动词,担任)
②天子为动(介词,被,表被动)
四、鉴赏品读
1.第一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首先交代时间——汉文帝后元六年,背景——匈奴大举入侵,边关吃紧。然后交代了三位将领驻军的概况。结构上总领下文,内容上把人物置于矛盾冲突之中,为展示人物的性格特点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2.皇帝进入细柳营的过程是怎样的?说明了什么?
皇帝进入细柳营的过程为“天子先驱至,不得入”→“上至,又不得入”→“使使持节诏将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说明细柳军管理严格,从侧面表现出周亚夫治军严明。
3.简析周亚夫与汉文帝的人物形象。
周亚夫:治军严谨、忠于职守、刚正不阿。
汉文帝:勤于政事、目光敏锐、重视人才。
4.“既出军门,群臣皆惊”中的“惊”字有什么深刻含义?
一个“惊”字,含义丰富。既可能是群臣为周亚夫治军之严感到吃惊,也可能是为周亚夫迎接皇帝不到位,冒犯天子之威而惊恐;既可能是群臣为文帝的深明大义而感到意外,也可能是为周亚夫过于拘泥于军纪而恼怒。
5.课文讲的是周亚夫军细柳的故事,为什么还要写刘礼军霸上、徐厉军棘门?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文章这样安排内容的目的是将他们驻军的松弛情况与周亚夫的细柳军进行对比,以表现细柳军的军纪严明,这样就有力地烘托了周亚夫这个人物形象。如:细柳军将士言必称“将军令曰”“将军约”,人物虽未出场,却已令人感受到其“真将军”的威严和风范。两处对周亚夫的正面描写虽着墨不多,却如画龙点睛,使人物形象熠熠生辉、跃然纸上。
6.课文最后一段引用汉文帝的话作结是不是显得多余?
最后一段借文帝之口将霸上、棘门军与周亚夫领导的细柳军再作对比,进一步衬托出周亚夫的“真将军”风范。以皇帝的感叹作结,不但具有权威性,而且还表现了汉文帝知人善任的特点。当劳军结束后“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惊什么?作者虽未写明,但很清楚,就是对周亚夫和汉文帝的态度感到惊异。由此引出文帝的一段话,其中一褒一贬,非常分明。这段话出自皇帝之口,而且是在皇帝调查研究之后,其力量就不同寻常了。因此这一段引用汉文帝的话并不多余。
7.本文标题为“细柳营”,为什么要介绍文帝到霸上和棘门军营的情况?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本题运用对比作用分析法。介绍文帝到霸上和棘门军营的情况,为后面写文帝在细柳营遇到的情况做铺垫,并与之形成对比。突出了细柳军军纪严明,体现了周亚夫恪尽职守、刚正不阿的性格特点。
8.表现细柳军时刻有备,训练有素的是哪句话?
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
9.文帝对群臣说的这段话在文中有何作用?
本题运用侧面描写作用分析法解答。借文帝之口将霸上、棘门两处军队与周亚夫管理的军队再作对比,从而突出周亚夫“真将军”的风范。
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一、熟读课文,简要复述文中故事,想一想汉文帝为什么称周亚夫“真将军”,与同学们交流。
1.汉文帝为了抵御匈奴,便在霸上、棘门、细柳设军驻防。其中,细柳营统帅是周亚夫。
一天,汉文帝亲自前往三营慰问军士。在视察霸上、棘门这两个营地的时候,汉文帝的车队进出十分自由,将军下了坐骑,迎送皇帝。天子的先行引导的人员到了细柳营之后,却被阻挡在门外。
汉文帝命使者持天子符节,告谕周亚夫说:“我想入营劳军。”周亚夫这才传令打开营门,让汉文帝等人进入。 这时候,军士又禀告说:“周将军有令,军营中不能纵马奔驰。”汉文帝听到此言更感惊讶,吩咐从属军骑依照军令缓慢前行。
只见将士们个个身披盔甲、手持兵刃,都坚守岗位,并没有因为皇帝到来而擅离职守。
周亚夫手持兵器,向汉文帝作揖道:“穿戴着盔甲之将不行跪拜礼,请允许我行军礼拜见(皇上)。”汉文帝被感动了,表情严肃,扶着车前横木俯下身子,命人称谢敬劳。
礼成之后,汉文帝离去,不由得赞叹:“似周亚夫这般,才是威风凛凛、能够独当一面的将军啊!
2.汉文帝称周亚夫“此真将军矣!”是因为他看到了周亚夫治军纪律严明、兵士严阵以待的情景。一个强大的军队、一个不可战胜的军队,必须是纪律严明、令行禁止的军队。
二、《史记》写人时常“用两种突出的性格或两种不同的情势,抑或两种不同的结果,作为对照”细读课文,说说文中那些地方使用了对比、衬托的写法,对刻画人物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
一处对比是:天子在霸上和棘门军中“直驰入”;而在细柳军营,“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由此可以看出,周亚夫治军有方,令行禁止,即使天子也不得不遵从。再一处对比是:天子到霸上和棘门军营时,“将以下骑送迎”,众将士受宠若惊,竭尽逢迎之能事以讨好汉文帝;而周亚夫却“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相比之下更显出周亚夫恪尽职守、刚正不阿的性格特点。
作者通过描写汉文帝慰劳军队将士这一场面,把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借助对比、衬托的手法,鲜明地展现了人物的性格特征。
三、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线词的含义。
1.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 军中不得驱驰
2.上自劳军 劳其筋骨
3.已而之细柳军 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
4.居无何 居天下之广居
参考答案
1.军:驻军、驻扎 军营 
2.劳:慰问 使……劳累 
3.之:到,往 的 
4.经过,表示相隔一段时间 居住
四、《史记》长于记人,书中记述了许多各具特点的历史人物。从廉颇、蔺相如、屈原、项羽、张良、韩信、李广等人中任选一位,借助注释与工具书阅读相关的本纪、世家或列传,了解其生平事迹,领略人物的风采,感受《史记》的写人艺术。
示例:留侯张良者,其先韩人也。大父开地,相韩昭侯、宣惠王、襄哀王。父平,相釐王、悼惠王。悼惠王二十三年,平卒。卒二十岁,秦灭韩。良年少,未宦事韩。韩破,良家僮三百人,弟死不葬,悉以家财求客刺秦王,为韩报仇,以大父、父五世相韩故。
良尝学礼淮阳。东见仓海君。得力士,为铁椎重百二十斤。秦皇帝东游,良与客狙击秦皇帝博浪沙中,误中副车①。秦皇帝大怒,大索天下,求贼甚急,为张良故也。良乃更名姓,亡匿下邳。 良尝闲从容步游下邳圯②上,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直堕其履圯下,顾谓良曰:“孺子,下取履!”良鄂③然,欲殴之。为其老,强忍,下取履。父曰:“履我!”良业为取履,因长跪履之。父以足受,笑而去。良殊大惊,随目之。父去里所,复还,曰:“孺子可教矣。后五日平明,与我会此。”良因怪之,跪曰:“诺。”五日平明,良往。父已先在,怒曰:“与老人期,后④,何也?”去,曰:“后五日早会。”五日鸡鸣,良往。父又先在,复怒曰:“后,何也?”去,曰:“后五日复早来。”五日,良夜未半往。有顷,父亦来,喜曰:“当如是。”出一编书,曰:“读此则为王者师矣。后十年兴。十三年孺子见我济北,谷城山下黄石即我矣。”遂去,无他言,不复见。旦日视其书,乃《太公兵法》⑤也。良因异之,常习诵读之。
居下邳,为任侠。项伯常⑥杀人,从良匿。
后十年,陈涉等起兵,良亦聚少年百余人。景驹自立为楚假王,在留。良欲往从之,道遇沛公⑦。沛公将数千人,略地下邳西,遂属焉。沛公拜良为厩将。良数以《太公兵法》说沛公,沛公善之,常用其策。良为他人言,皆不省。良曰:“沛公殆天授。”故遂从之,不去见景驹。
及沛公之薛,见项梁。项梁立楚怀王。良乃说项梁曰:“君已立楚后,而韩诸公子横阳君成贤,可立为王,益树党。”项梁使良求韩成,立以为韩王。以良为韩申徒,与韩王将千余人西略韩地,得数城,秦辄复取之,往来为游兵⑧颍川。
注:①副车:皇帝的侍从车辆。②圯(yí):桥。③鄂:通“愕”。④后:(比我)晚,迟到。⑤《太公兵法》:相传为姜太公作的一部兵书。⑥常:通“尝”,曾经。⑦沛公:汉高祖刘邦起兵于沛(今江苏沛县),称沛公。⑧游兵:流动不定的部队。
真题训练
(2021玉林)
【甲】
唐雎不辱使命
《战国策》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乙】
周亚夫军细柳
司马迁
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
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
2.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于:从……那里
B.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既:在……之后
C. 皆布衣之士也布衣:平民百姓
D. 居无何无何:不知多久
3. 对下列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安陵君因此派唐雎出使秦国。
B.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秦王脸上露出了胆怯的神色,长时间向唐雎下跪并道歉。
C. 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军营中只听从将军的命令,不听从皇帝发布的命令。
D. 其将固可袭而虏也——他们的将军必然是可以被偷袭并且俘虏的。
4. 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两文记述古代可敬可歌的守边保国故事。唐雎奉命出使秦国,与秦王面对面展开激烈抗争,最终保全安陵国土;周亚夫尽职尽责严守边关,在驻守的细柳营治军严明,严格按照军规军纪接待汉文帝劳军。
B. 两文展现了为国担当的英雄风采。唐雎是一位外交使臣,面对秦王的威迫,他舌战强敌,拔剑而起,表现出令人敬仰的无畏精神和英雄气概;周亚夫是一名守边将军,他守土有责,治军严明,连皇帝劳军都按军约行事,展示了“真将军”的本色。
C. 两文通过个性化的语言描写塑造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这掷地有声的语言表现出唐雎刚强不屈的个性;“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则表现了周亚夫刚直不阿的性格。
D. 两文卒章显志。甲文将安陵国能幸存归功于唐雎,表达了秦王对为国挺身而出的勇士的尊敬与赞叹;乙文通过汉文帝当面对周亚夫连连称赞,表达了对周亚夫“真将军”风范的赞美。
【答案】
2. D 3. B 4. A
(2021枣庄)
(甲)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曹刿论战》)
(乙)
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
(《周亚夫军细柳》)
10. 下列加点的实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军士吏被甲(同“披”,穿着) 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墙壁)
B. 肉食者鄙(浅陋。这里指目光短浅) 小大之狱(指诉讼事件)
C. 又何间焉(参与) 曩者霸上、棘门军(先前)
D. 使人称谢(向人致意,表示问候)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独自享有)
11. 下列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已而之细柳军 醉翁之意不在酒
B. 何以战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C. 登轼而望之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D. 其乡人曰 必先苦其心志
12. 翻译下列句子。
(1)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2)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
13. 下面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曹刿论战》选自编年体史书《左传》,《周亚夫军细柳》选自司马迁的纪传体史书《史记》。
B. “牺牲玉帛”是古代祭祀文化中的祭品,“持节”“揖”“拜”是与古代礼仪相关的词语。
C. 《曹刿论战》对战争场面详加叙述,战前、战后则一笔带过,这样详略得当,重点突出。
D. 《周亚夫军细柳》写文帝在细柳营两次受阻,从侧面衬托了周亚夫恪尽职守、治军严明的形象。
14. 《周亚夫军细柳》一文,文帝称周亚夫为“真将军”,那么,从《曹刿论战》可以看出,曹刿的“真将军”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案】
10. A
11. D
12. (1)这种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会顺从您的。
(2)于是文帝就派使臣持符节诏令将军。 13. C
14. 曹刿有深谋远虑;懂得“得民心者得天下”道理;善于在战场上抓住时机,是一名出色的军事指挥家。
【过关检测】
一、积累与运用:
1.文学常识填空:
司马迁(约前145—?),字 ,夏阳(今陕西韩城)人, 历史学家。他所撰写的《史记》是我国第一部 体通史,与后来的《 》《 》《 》合称“前四史”。《史记》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共三千余年的史事,全书 篇,包括八书、十表、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它规模宏大、体制完备,涉及政治、经济、文学、天文、地理等方面。同时,《史记》在文学史上也有很高的地位,被称 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答案】子长 西汉 纪传 汉书 后汉书 三国志 一百三十 鲁迅
【解析】积累文学常识,能识记重要文学知识。
2. 给下面的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提示写出汉字。
棘门( ) 诏书( ) 持兵揖( )
介胄之士( ) 嗟乎( ) góu( )弓弩
按pèi( ) nǎng( )者
【答案】jí zhào yī zhóu jiē 彀 辔 曩
【解析】注意文中有校生僻词语,要加强记忆。
3.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
②上自劳军()
③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
④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
⑤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答案】①驻军
②慰问、犒劳
③派
④规定
⑤头盔
【解析】注意积累古今异义词及活用词语。
4. 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古义和今义:
(1)天子先驱至(古义: 今义: )
(2)军中闻将军令(古义: 今义: )
(3)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古义: 今义: )
(4)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古义: 今义: )
(5)请以军礼见(古义: 今义: )
(6)使人称谢(古义: 今义: )
【答案】(1)古义:先行引导的人员 今义:走在前面引导
(2)古义:听从 今义:用鼻子嗅
(3)古义:符节,皇帝派遣使者或调动军队的凭证 今义:节日
(4)古义:营垒 今义:墙壁
(5)古义:请允许我 今义:希望对方做某事
(6)古义:致意,问候 今义:感谢
【解析】积累常用词语古今异义,有助于提高文言文阅读理解力。
5.翻译下面句子。
(1)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
(2)天子先驱至,不得入。
(3)亚夫乃传言开壁门。
(4)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
【答案】(1)任命河内郡守周亚夫为将军,驻守细柳。
(2)皇帝的先行卫队来到军营前,(却被拦住)不得进入。
(3)周亚夫这才传令打开营门。
(4)命人致意:“皇帝敬重地慰劳将军。”
【解析】注意尽量一一对译,并依据现代汉语表达习惯适当增减调换。
二、阅读:
(一)周亚夫军细柳
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
1.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记载了周亚夫为河内守时驻守细柳营的一段事迹。
B.本文重在刻画周亚夫,故花了大量的笔墨描写周亚夫。
C.文帝对治军有方、忠于职守的周亚夫赞赏有加。
D.本文人物刻画鲜明生动,主要是因为采用了侧面描写的手法。
【答案】B
【解析】本文重点使用了侧面描写和对比手法刻画人物,正面描写的语段并不多。故此B不准确。
2.选文开头写文帝在霸有、棘门劳军的情形有什么作用?
【答案】写文帝在霸上、棘门劳军的情形,为后面写在细柳遇到的情况做铺垫,“直驰入”三个字表现出霸上及棘门驻军军纪的松懈。
【解析】本文主要采用侧面描写和对比手法刻画人物形象,故前面的交待都是为后文主要人物出场做准备的。
3.“既出军门,群臣皆惊”中的“惊”字有什么深刻含义?
【答案】:一个“惊”字,含义丰富。既可能是群臣为周亚夫治军之严感到吃惊,也可能是为周亚夫迎接皇帝不周到,冒犯天子之威而惊恐;既可能是群臣为文帝的深明大义而感到意外,也可能是为周亚夫过于拘泥于军纪而惊讶。
【解析】依据故事情节,意思对即可。
4.结合具体语段,说一说文帝所说的“此真将军矣”中的“真”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案】示例:从“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上至,又不得入”“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等内容可以看出细柳军军纪严明,周亚夫是一个治军严谨,忠于职守的“真将军”。
【解析】结合具体语段,意思对即可。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